究竟应该怎么看“减负”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觉得现在的“减负”只是减轻了学校和老师的负担,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放学后的安全,我们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各类托管班或学习班,这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减负”究竟应该怎么减?
  
  答:说到“减负”,首先要分析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的关键有四点:一是学习内容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二是学习方式适合孩子年龄特点;三是学习过程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四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孩子有成就感,这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所以,到底该减什么“负”?我认为,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该减的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感,比如,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纯粹的知识性内容的灌输、机械的重复练习等。当前,为了给学生“减负”,学校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压缩非必要课时,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些举措,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
  “减负”是学校和家长统一认识、协力行动的系统工程,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引导孩子多读书,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很多课堂上解决不了的学习问题;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尽量教会孩子事事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是既督促孩子学习,也给孩子玩的时间,孩子的很多学习是在玩中进行的;四是如果上课外学习班纯粹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还是慎重选择为好。总之,要认识到,无谓的学习时间并不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千万不要学校给孩子“减负”,家长给孩子“加压”。
  
  责任编辑/苗 培
其他文献
1973年,正值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十周年之际,北京雷锋小学的前身——双寺小学的老师们,决定借十周年这个东风,把雷锋叔叔“请回来”。老师们动情地给同学们讲了雷锋的故事,同学们听后感动极了,决定给雷锋班写一封信。可是,信写好了,雷锋班在哪里呢?大家并不知道。想来想去,同学们只好在收信地址一栏写下了“沈阳部队雷锋班收”。感谢邮局,感谢部队领导,感谢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这封投寄地址不明的信,
漫步在校园里,给你视觉冲击的可能是整洁的小路,也可能是走廊两侧“会说话的墙壁”,亦或是校内精彩纷呈的“文化一条街”,但是,在我看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个个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的学生。如今,在我校每位教师的眼中,学生才是校园内真正的文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优秀品质具体化、育人工作全员化、社会问题校园化、德育工作日常化,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    优秀品质具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方面,具有复杂多变性,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教育时机。我深信,凭着班主任的智慧,班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会 诊”    我当班主任二十多年,所带的班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我个人也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这与我长期坚持“会诊”是分不开的。  每周星期三,我都会利用一点时
2011年,湖北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社会的好评。这一举措加强了家校间的沟通,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家校间这座“连心桥”,该如何搭建,又该如何才能更稳固、更长久呢?  “连心桥”的搭建,一定要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无论是实地家访、写信还是打电话,形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的坚持与落实的效果。“课外访万家”活动就是通过让教师全员参
“勤俭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副对联至少流传了上千年,足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勤于劳作,俭于消费,日子方长久;勤于读书,明事理,深思熟虑,定有大作为。在带领儿女和亲友子女成长过程中,我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现在家有儿女初长成。    一、两则故事的启示    我本人生长在农村,小时候经历的农村生活场景仍历历在目。饲养员老赵头大白天总是把马缰绳拴得紧紧的,紧到绳扣勒到了马脖子。这种姿势
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题连贯性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它既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又是其建设的保障,二者相融相通,一脉相承。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的;思想品德课程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