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龙胆石斑鱼CO2麻醉无水保活效果的因素影响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CO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ceolatus♂)的麻醉效果,并探讨无水保活技术对石斑鱼运输的影响.[方法]以麻醉和复苏时间、无水保活时间和存活率为指标,探讨温度、CO2浓度、麻醉时间、保活温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CO2麻醉后无水保活效果的影响;并对CO2麻醉无水保活过程中的鱼体血清生化、游离氨基酸和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珍珠龙胆石斑鱼(503.0±37.0)g在25℃海水中暂养24 h后,逐渐降温至18℃,在含CO2质量浓度125 mg/L(pH 5.8)的海水中麻醉5 min,转移至15℃、充氧保湿的无水条件下保活,11 h后的存活率达到83.3%.低温CO2麻醉与无水保活过程中鱼体代谢发生变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有水复苏12 h后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出现典型的“高血糖”症状.珍珠龙胆石斑鱼经低温CO2麻醉、无水保活胁迫后主要表现出能量代谢的应激响应,以无氧呼吸为主,脂肪和糖原为主要能量物质;鲜味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增加43.52%.保活后鱼肉营养品质优于低温休眠有水保活模式.[结论]CO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有较好的麻醉作用,CO2麻醉协同低温可用于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运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老年化趋势愈发严重,养老行业发展正处于逐步发展阶段,老年教育是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老年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在我国不断发展老年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就目前研究发现老年教育存在着资源供给有限、资源分配不均、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以及教育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创新供给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以及资源整合,是目前提升老年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
[目的]研究喹哪啶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组织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以期为监控喹哪啶麻醉剂的安全使用以及制定其休药期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石斑鱼置于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喹哪啶溶液中,药浴浸泡麻醉24 h后将其放置海水中复苏120 h.在24 h小时麻醉过程中,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每2 h测定一次其肌肉和肝脏内喹哪啶的含量,分析喹哪啶在石斑鱼组织内的残留规律.同样,在之后石斑鱼
[目的]研究温度、盐度与照度对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藻菌体系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35℃)、照度(0、1500、2500、3500、4500 lx)和盐度(0、5、15、25、35)条件下藻菌体系对氨氮的吸收速率以及体系中各组分的贡献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分析3种环境因子对藻菌体系吸收氨氮的单一及联合效应.[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在温度、盐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