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教得更好、更精、更有效;学生在学习中学得更主动、更科学、更有用。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考查,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少教多学”,即进一步突出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的教育学理念,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政治教学;教学改变;策略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教为不教’思想的‘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Z-c/2018/40)的研究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政治思维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把握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将从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践行“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
(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动向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考查,但是,学生要想掌握政治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政治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基于这样的认知,部分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时会过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采取了不太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情况,而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迅速投入背诵记忆的环节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而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1]。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但是,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认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机会,并不能快速推进课程教学进度,而且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他们虽然意识到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和指令发布,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另外,有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但是很少有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所以,从现阶段来看,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三)过度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解答相同难度的题目。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所有学生,教师没有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尝试对学生进行区别化教学或者分层教学的教师较少。在过度统一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出现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学习较强的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二、促进“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运用的落实
(一)强化学生的自学环节是践行“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课前预习阶段当作学生的自学环节,并对这个环节进行充分强化,以便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2]。例如,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节时,学生需要准确掌握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所反映的哲学知识,这一要求对于大部分刚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学环节。又如,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探寻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当学生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课前预习后,教师再开展这一节内容的具体教学时,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强调的知识就会变少,教学效率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绝对领导地位
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就必须得到弱化,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一节中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和阐述我国的国家制度,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和梳理总结,得到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教师不必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传递,可以适当地减少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自行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梳理,并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知识。
(三)尝试进行合理的区别化教学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活动时,所取得的学习成效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较大。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能在学习中形成较为严谨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思维能力和政治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为了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获得相应的发展,政治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区别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训练,使这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类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训练,帮助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都能够接触到适合自己实际能力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3]。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依据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而要使这一教学理念得到真正落实,教师需要弱化自己对学生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还应尝试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对他们进行区别化教学,进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许秀红.试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03-104.
杨燕.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61.
鐘海生.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13.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政治教学;教学改变;策略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教为不教’思想的‘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Z-c/2018/40)的研究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政治思维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把握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将从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践行“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
(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动向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考查,但是,学生要想掌握政治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政治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基于这样的认知,部分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时会过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采取了不太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情况,而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迅速投入背诵记忆的环节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而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1]。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但是,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认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机会,并不能快速推进课程教学进度,而且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他们虽然意识到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和指令发布,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另外,有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但是很少有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所以,从现阶段来看,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三)过度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解答相同难度的题目。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所有学生,教师没有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尝试对学生进行区别化教学或者分层教学的教师较少。在过度统一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出现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学习较强的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二、促进“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运用的落实
(一)强化学生的自学环节是践行“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课前预习阶段当作学生的自学环节,并对这个环节进行充分强化,以便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2]。例如,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节时,学生需要准确掌握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所反映的哲学知识,这一要求对于大部分刚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学环节。又如,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探寻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当学生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课前预习后,教师再开展这一节内容的具体教学时,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强调的知识就会变少,教学效率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绝对领导地位
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就必须得到弱化,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一节中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和阐述我国的国家制度,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和梳理总结,得到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教师不必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传递,可以适当地减少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自行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梳理,并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知识。
(三)尝试进行合理的区别化教学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活动时,所取得的学习成效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较大。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能在学习中形成较为严谨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思维能力和政治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为了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获得相应的发展,政治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区别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训练,使这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类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训练,帮助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都能够接触到适合自己实际能力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3]。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依据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而要使这一教学理念得到真正落实,教师需要弱化自己对学生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还应尝试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对他们进行区别化教学,进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许秀红.试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03-104.
杨燕.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61.
鐘海生.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