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教学的融合创新——基于网络社会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选取网络社会学课程为研究例证,揭示本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基本要素:符合信息技术属性、适应专业教学特性、增进学生主体韧性.在需求导向下,通过优化教学结构、营造生态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形态、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多元化教学空间等路径能够有效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需要从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创新三个方面创新融合思路,以克服信息技术赋能的不利因素.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基于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应用的性能,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层次化调度策略,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移动群智感知的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首先设计了具有层次化结构群智感知框架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分配.然后,考虑物联网节点位置和性能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策略来进行任务调度.最后,采用仿真实验评估本方法的有效性.由结果可知,本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奖励,其性能要优于现有的调度方法,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动态的网络环境.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测序平台的不断升级,大规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在植物健康领域发展迅猛,本文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健康与大数据课程教学后,通过博弈视角对教学双方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植物健康与大数据课程的学习兴趣(主成分贡献率为28.89%),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主成分贡献率为15.59%),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主成分贡献率为13.24%).
针对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上存在师生互动“形式主义”成分较为浓厚,以及对学生课堂上是否“学得好”、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持续改进教学的意识和关注不够等现象,提出以结果为导向教学模式,并探讨其产生的积极成效,分析其局限性,对改革依然根深蒂固的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具有推动和示范作用.
10月29日,全省农办主任暨三农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在昆明召开.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参加会议并讲话,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总经济师罗梅,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石成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陆晓龙,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李分别围绕加快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进度、加快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作安排部署.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绍任主持会议.
期刊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长成才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着手从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方式、重视红色文化实践体验和构建“三位一体”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其与利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可视性资源、可悟性资源、可感性资源.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以运用可视性资源营造班级管理环境,运用可悟性资源创新班级育人氛围,运用可感性资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最终使得班级管理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高度.
11月10日,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宣威市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树牢“交账意识”,攻坚克难、全力冲刺,确保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rn据了解,2021年云南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2万hm2(480万亩).截至11月1日,已建设完成14.11万hm2(211.67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44.1%.
期刊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规[2021]1号)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rn一、总体要求rn(一)指导思想rn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围绕省委、省
期刊
针对镇沅县废旧农用地膜回收利用低、难度大,回收利用工作体制不健全,农户缺乏环保意识,经费短缺的现状,提出加大力度宣传、培训农用地膜的污染防治知识和操作技术,引导农户使用国标农膜,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旨在减少农用地膜残留对耕地土壤的污染,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的代表,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调查枸杞子的应用状况,对其传统功效进行概述,分析中成药制剂组方的配伍,并对其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枸杞子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及扩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