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运动损伤是从事体育竞赛及体育运动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因运动量过大或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防护知识,以至出现运动损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而发生韧带、肌肉、软骨等损伤。
关键词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
运动损伤多见于运动员及年轻人群,他们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对运动防护没有系统化的概念,所以容易在运动中出现伤痛后,产生一些诸如“不要紧、没什么、出不了大事等”的错误想法,从而耽误治疗时间或是不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最终导致关节性能不稳定,继发关节内其它重要结构的损伤,严重者致使无法修复而终身遗憾。
在日常医疗过程中有不少类似病例的患者因一般性运动损伤而导致严重病痛。如患者李先生是一位足球爱好者,每个周末去球场踢球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最近他总觉得右侧膝关节酸痛、无力,不能快走,球也无法踢了,同事、朋友都说他患了关节炎,可是他的膝关节却能抬能转,只是踢球时不能急停、转身。到医院去过多次,以一些消炎镇痛的药来解除病症,但是症状始终不见好转。经到运动创伤科就诊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膝关节的前十字交叉韧带在运动中受了损伤,外侧半月板也有撕裂,必须进行韧带重建及半月板切除手术。经过手术后,李先生的症状总算是消失了,但前期如果继续运动不治疗,结果必然是关节软骨损伤,那样就无法继续他所钟爱的足球运动了。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损伤机制为行走时突然踩空、跑动中急停等动作,有的也因为直接暴力所致。受伤后的症状是关节马上肿胀、疼痛,也有肿胀不明显,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一般休息一个月后膝关节肿胀会自然消退,而无其他明显症状,且一般只要不急转弯,行走多没有受限,因此不容易引起人们警觉。患者往往是在第二次受伤后,甚至是多次扭伤后,觉得关节说不出的不适、不能快走、不能跑步、急停等,或者由于关节响、卡(半月板损伤或软骨脱落成关节内游离体等)才到医院就诊。而很多情况是,一般非运动医学专业的医生也往往对此认识不够,没有做细致的临床检查,就当成一般的骨关节轻微损伤治疗,也没有进行正确的运动保健辅导,或干脆诊断为常见的滑膜炎等进行一般治疗(如吃药、打封闭等),因此,漏诊率很高。经统计,目前欧洲此类疾病发病率运动员为30%-70%;普通人群中,美国和中国为0.5%,但其中漏诊率为70%,所以说,我国在社会上有大量的十字韧带陈旧损伤的人群(表现为中青年人的膝关节反复不适)得不到正确治疗。
运动医学认为,膝关节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膝关节稳定的因素主要为动力与静力两种,二者互补。动力因素包括膝关节周围肌肉、静力因素包括膝关节内外各种韧带和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等。当静力结构如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运动轨迹会发生变化,如果动力结构肌肉力量足够强,那么这种运动轨迹的变化还能够得到补偿,表现为关节稳定性基本不受影响。但是一旦肌肉力量没有达到维持关节稳定的程度,其它静力结构必然受损,结果会发生半月板、关节软骨等继发损伤。膝关节十字韧带是膝关节最主要的稳定结构,其损伤后会引起膝关节结构不稳,从而导致其他重要结构如半月板、关节软骨等继发损伤,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种损伤会不断加重,直到严重的骨形关节炎,后期甚至要进行关节置换。所以,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后,修复越早,继发损伤越少,恢复越快。
膝关节运动损伤自觉症状有:既以往有膝关节扭伤,膝关节有“咔咔”作响或关节“卡住”等情况;膝关节活动时感觉关节松动、不稳,不敢快跑;走路时经常出现“打软腿”或“脱臼”感;经常出现膝关节关节肿痛或积液;出现带伤侧腿明显“变小”或关节僵硬。因此,我们提醒广大患者需要注意运动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重视膝关节扭伤,更要重视有规律的运动,系统训练肌肉,防止其继发的关节及其他结构损伤,当自觉有如上症状者,最好到运动医学专科就诊,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