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n=291)、稳定斑块组(n=286)和无斑块组(n=201),均给予阿
【机 构】
:
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310005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317000 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3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将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n=291)、稳定斑块组(n=286)和无斑块组(n=201),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并于4周后检测151例易损斑块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
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糖尿病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CC+G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FIB、HCY、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GC+CC基因型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9,P=0.015,95%CI:1.089~2.232)。易损斑块组中GG基因型、GC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间治疗前后的LDL-C水平及其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但其和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姜黄素是否通过激活自噬保护帕金森病(PD)多巴胺能(DA)神经元及其激活自噬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P+)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建立PD细胞模型;同时采用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C57BL/6雄性小鼠建立PD动物模型;细胞及小鼠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姜黄素+3-MA组、3-MA组。
端粒损耗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端粒酶不仅具有经典的延长端粒的作用,近些年还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端粒与端粒酶将有望成为预防、延缓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新靶点,并将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本文就端粒与端粒酶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为病例组,同期行DSA检查提示颅内外血管无明显异常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由神经专科医师在入院时及第21天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第90天行改良Rankin量表(mRS)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综合征(PCS)患者注意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与因果连接的改变,从脑网络角度评价PCS患者注意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收治的轻度颅脑损伤患者23例为试验组,同期招募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试验组相匹配的正常被试21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CA)
目的通过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更换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2年至2016年为211例患者行285次IPG更换术,其中帕金森病患者178例,肌张力障碍患者29例,抽动症患者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1例;美敦力自身产品更换179例,美敦力产品更换为国产起搏器品驰和景昱分别为25例和7例,手术中有36例患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颅底肿瘤14例,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含颅底骨质、肿瘤组织和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的肿瘤实体模型,在该模型上进行术前模拟并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3D颅底肿瘤模型制作的平均时间为18.5 h,费用为5000元左右;术后颅脑C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低脂饮食或他汀干预对中年期Tg2576小鼠行为学及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的影响。方法将35只2月龄Tg257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少年低脂组、少年他汀组、青年低脂组、青年他汀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7只。其中低脂组采用标准低脂饲料喂养,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7 mg/(kg·d)]加入至普通饲料中喂养,少年组、青年组的干预月龄分别设置为2月龄、6月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
失匹配负波(MMN)是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的一种,是大脑对相关事件的自动反应,无需患者主动参与,特别适合无法配合检查的意识障碍患者。近年来,MMN在意识障碍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其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阐述颈动脉分叉与喉上神经外侧支的显微解剖关系,探讨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0具尸头20侧颈动脉分叉部进行显微解剖,并测量颈动脉分叉到周边骨性结构,喉上神经外侧支与颈外动脉内侧缘交汇点至下颌骨角、喉结节点、乳突尖及颈动脉分叉的距离。结果(1)颈动脉分叉到喉结节点、下颌骨角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4.32 mm(18.8~35.78 mm)、13.55 mm(
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PD)患者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各阶段的吞咽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PD吞咽障碍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进行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D吞咽障碍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缺乏普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围绕该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