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实提问要素的策略研究

来源 :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能够优化思维,启发思维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质量常常较低、理解浅显,造成课堂提问环节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学生提问策略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关键词】提问策略  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实践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得当而高效的提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应聚焦学生提问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现状,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着力于学生提问策略的培养与探究。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积极意义
  1.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来解释问题,是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表现。”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当在阅读过程中质疑并自己解决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求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
  1.2部编版教材理念的引领
  自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以来,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深感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向组织结构”组织单元内容,其中还编排了着眼于阅读能力培养、强化提问能力的特殊单元——策略单元。
  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笔者尝试结合学生学情,立足于教学实践,对学生提问策略的培养做了初步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3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需求
  关于对学生提问策略的运用调查,学生大都表示自己知道如何质疑。结合学生学情,学生自入学伊始,就在课前参与中提出质疑。在每堂课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质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问题意识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但是在与老师们的研讨过程中,发现学生提问常常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的质疑没有体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的个性特征。
  造成学生“无机可问”“无疑可问”“无思不问”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学生习惯于参考现成结论或答案,过于依赖老师和课本,缺乏主动思考与质疑的能力,没有掌握提问的方式和策略,没有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容易形成信仰权威、缺乏思考、缺少质疑和批判精神的思维方式。
  2聚焦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
  2.1策略单元整体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结合“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可将对策略的掌握分為四个不同的梯度,第一层次为“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第二层次为“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第三层次为“我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四层次为“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围绕这一策略,本单元编排了四篇主题课文(含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共三项内容。三篇精读课文,文质兼美,力求以不同时代、题材、体裁,借助问题清单,文旁、文后提问范例、文后练习等工具、途径,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提问的方法。
  2.2提问策略的解析
  在对教材的研磨中,笔者发现四篇课文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和提问策略的训练点是有所侧重的。
  单元起始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篇幅较长,人物情节丰富,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课后的习题,也在引导学生进行穷尽式质疑,借助问题清单,罗列问题。起始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保证提问的数量。第二篇课文《蝙蝠与雷达》给了文旁和文后的提问范例,并在课后练习中,着重引导孩子们进行多角度的提问,关注的是提问的角度。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借助课后的讨论范例,引导学生思考核心问题,如何筛选取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关注的是提问的质量。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是一篇运用文,是对提问策略的综合运用。
  2.3提问策略的实施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材用好用足,引导学生对课后范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提问的不同层次与角度,掌握核心问题的标准。让学生按照穷尽罗列性地提问,到多角度发散性地提问,到提炼归纳出核心的问题,再到提问策略综合运用的过程,进行逐步的渗透性的深入学习。
  此外,设计问题清单,并对自己的问题清单自主打分,将自己设计的问题,按照“不影响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引发深入思考”这三个层次,进行问题筛选,通过“○√☆”这样的标准进行评价。
  3具体课例展示
  3.1研究点的确定
  在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中,不难发现第三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对本单元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第三课既包括对前两课已经掌握的提问策略的应用,又包含了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提问策略综合运用的首次尝试。笔者着重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
  3.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课的基础上,可以借助问题清单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多角度的提问,并尝试通过查资料、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进行对基础问题的自主解答。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梳理、统计、分析学生问题清单之后,笔者发现了一定的共性问题,即学生提问的角度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三个角度,即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文章内容的细节,或者是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就能解决的问题。对课文的写法、中心内容的这类问题,很少涉猎。   3.3问题原因的解析
  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这样的问题清单,可以清楚呈现出孩子们思维的角度及需要提升的增长点。针对不同问题类型,例如基础知识、课文内容,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的,是三阶思维中提取信息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达到。但是关于文章的写法及中心思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加工,思维含量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一些核心问题的确定,不仅建立在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加工创造,达到对信息的应用。因此,基于这样的学情,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笔者将教学重难点定为“学会筛选核心问题,提高阅读质量”。
  3.4教学设计的思路
  在第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字词,梳理文章,学习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问题清单,以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提炼出小组的共性问题。第二课时,按照“复习导入,提问激趣” “范例分析,提炼问题” “借助问题,品读课文”及“策略提升,归纳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4提问策略的培养
  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设提问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以参与者的姿态,共同探讨问题。使之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一方面应当重视师生对话教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在选取学生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面向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尽可能做到均衡发问。此外,对于学生质疑的反馈,能注重评价技巧,且可以适当给予进一步指导,在肯定观点后可以继续延伸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同时也要艺术性地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
  4.2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传统课堂中,往往师讲生听,师讲生答,容易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的现象。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所学内容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提出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的问题,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发展学生思考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3教会方法,培养学生“会问”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提问不只是随意提出小问号,怎么把无效问题变成有效问题,再提炼为核心问题,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在想问、敢问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提问的策略,具备质疑的能力。
  4.4养成习惯,促进学生“好问”
  习惯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疑”“好”“问”的习惯。课堂上由于实际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课后继续延伸,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一步驱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当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让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质疑,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在不断研磨教材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方式落实策略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在“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落實语文要素和学科素养,将之内化为一种习惯,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143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探索创新教学设计方案。高中物理学科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相结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着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地位。本文将从高中物理学科的主要教学过程,探究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物理;教学  引言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高中物理教
期刊
【摘要】數学思维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进步。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渗透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新的认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重视渗透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教学策略  1. 数学思想的内涵  数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层次、学习
期刊
【摘要】小学校长是学校中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当小学校长能够管理好学校中的行政事务与教学事务,才能保障学校的教育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小学校长应正确地认识到做好学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管理学校,促使学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对策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者,以往的强制化学校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今学校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甚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条件得到了优化和升级,现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普及到小学教育领域当中任何任课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学工作简便话,多元化还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好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本文主要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措施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运用;特点;问题  随着社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
期刊
【摘要】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学科内容的释然,也是落实高中化学学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本文探索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期刊
【摘要】數学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相关。数学作为小、中、初甚至是大学都要学习的科目,在整个学习阶段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更需要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新课标改革的
期刊
【摘要】在我们国家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大纲中对于高中生的价值观教学有如下规定:要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探索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且必须要接受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报效国家。但是,在对于现阶段的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忽视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目标中。本文正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物理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已逐渐成熟。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观念、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等不同层次。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方式需要以学生主体为核心,构建和谐的物理教学情境。针对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教学过程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需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  高中各学科的核心
期刊
【摘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的高中开始改变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实施选课制。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要求化学课堂改变传统教室上化学课的教师一味讲授、学生整学期下来没有进过实验室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又不能接受逻辑抽象的化学知识的现状。这就加大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实行走班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化学学科;选课制;走班制  2014年颁布的《关于普通高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凝练了五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本研究对课程改的的内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旨在为一线化学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当今,普通高中化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