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培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包括三个阶段:听说领先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主的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阶段;适应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一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李俊叶(1973- ),女,陕西澄城人,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翻译学。(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137-02
创建以培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条件下的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主,以报告、朗读、跟读、重述等方式提高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能行”信念。第二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式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创建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在校时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套即使结束英语课之后依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1.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2002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各个高校在教材、软件、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的改革与探索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四、六级考试机考在一些试点院校顺利展开,总体特征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授课基本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中心,英语课堂学时减少,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
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这一大背景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处于与语言学习要求相悖的教学环境下——大班授课。大班授课限制了个体学生课堂表现、尤其是口语交流的机会,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许多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教师的“独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索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180所试点院校的改革已卓有成效。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要求在未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机网络化教学的力度;提高“读、写、译”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扩大选修课的范围;语言测试由计算机完成和外语教师工作的多样化。
这一趋势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极强的责任感;必须主动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书者转变为学习学生过程中的指导者;必须去探索、去实践以便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法。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从心理上减少对教师督促和强制学习任务的依赖性,去寻找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依据
教师永远教不完语言知识,因此只能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其自主钻研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终生受益,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考试,所以应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为适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应主动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书者”转型为多媒体、网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下的“指导者”,提出适合本校、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具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中国英语教育的现实要求。2008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文中指出: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英语学习基础教育阶段重在语法、词汇和阅读,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强化听说;大学阶段主要解决听说能力,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大学生整体英语实际水平的需求。2009年7月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部在2008级100个班级500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需求。
学生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总体评价良好,但是认为多媒体速度较快,信息量大,有时来不及记笔记;只用多媒体,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希望能与板书结合使用,并建议学校能定期进行四、六级模拟考试。
同时,在回答其中八道代表性选择题时,结果如下:(1)在英语学习中最渴望提高的能力:72%的学生认为是听说能力;13%的学生认为是应试能力;12.5%的学生认为是阅读能力;2.5%的学生认为是翻译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能力最主要的障碍:16%的学生认为是大班人数多,参与机会少;22%的学生认为是口语活动缺乏趣味性,不想参与;57%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水平不高,怕被笑话不敢开口。(3)希望口语课每班人数:7%的学生认为60人合理;38%的学生认为30人合理;28.5%的学生认为20人合理;26.5%的学生认为少于20人合理。(4)一周2学时听力课:1.3%的学生认为过多;55%的学生认为过少;40.5%的学生认为合适。(5)对于网上自主学习:28.5%的学生能自觉做到;27%的学生需要教师监督;26%的学生根本做不到;18.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6)对教师在线监控自主学习:27%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49%的学生可以接受;6%的学生认为自己只会应付;1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7)能否做到与同学合作学习:39%的学生能做到;15.5%的学生做不到;44.5%的学生认为如果需要可以做到。(8)对自己英语水平的定位:没有学生认为自己优秀;10.5%的学生认为自己良好;62%的学生认为自己一般;27.5%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差。
从以上数据和学生的建议可以看出,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需求,认识到英语学习中听说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自己学习中不足的迫切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现实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自制力缺少信心,即使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督促。其次是自己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不高,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行”。最后是非常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宁愿失去个人课堂表现的机会,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丢脸”。究其原因,便是缺乏自信心。因此,亟须创建一个合适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学生自信心不足这一问
题。
四、创建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四个学期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第二学期为自主学习阶段,第三四学期为巩固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1.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主要是听说先行,使学生做到能听懂日常英语,敢于张口说英语,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我能行”的信念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第一学期大学生刚入校,是大学阶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形成的黄金时间。因此这一学期所选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内容要趣味性强,题材广泛,不应过难。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视听说教程》,避免了纯粹的听力或者口语教材内容的单一,听力内容都有配套的视频短片,并将短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型列举在前,绝大部分学生听完两遍就能完成后面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重复关键词、重点句型,学生就能做到流利地表述这一单元主题。课堂上能听懂、能看懂、能表达,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就是成功的。自信心也在每节课的“能做到”中逐渐树立起来。
听说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并不仅限于视听说课程,读写译课程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无论是跟教师、录音跟读学习单元的生词、短语、句型,还是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课文,都是在运用语言,进行实践。跟读、朗读是以集体参与为表现形式,而作报告或背诵则以个体表现为主。课堂上留10分钟给学生,由学生选择是背诵课文还是作简短报告,可以有一星期的准备时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2.第二学期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基础阶段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和培养的浓厚兴趣为顺利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不仅是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主学习将是未来生存的一种手段。使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制定总体学习目标,在完成总体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仅仅是自主学习过程的第一步。自律、监督、评估是个体学习目标得以按时完成的基本保障。
自律即学生的自控能力,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按时进入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并非人人能做到自律,那就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监督,通过教师定期测评和学生自我评估来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久而久之,自主学习就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在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形成了自主学习习惯之后,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顺利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为目标,以平时成绩作为奖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督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套即使结束英语课之后依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网络自主学习的比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和理想的教学模式。单一的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量过大会使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吸收所讲授内容,合理的板书能拉近、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因此,课堂上多媒体与板书应交互使用。
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团队合作能够促进个人的自主学习,高效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团队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不仅在个体之间展开竞争,学习团队在课堂上也是竞争对手。激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去挣得自己的平时成绩,而不是以往的因为迟到、旷课等表现不好而倒扣平时成绩。竞争会使学生有团队成就感,进而产生个人成就感,学生也能体会到协作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以培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条件下的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孤立、低效、枯燥的学习方法,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总体趋势,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宪宇.教育的痛和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Norbert Schmitt and Michael Mccarthy.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李俊叶(1973- ),女,陕西澄城人,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翻译学。(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137-02
创建以培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条件下的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主,以报告、朗读、跟读、重述等方式提高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能行”信念。第二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式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创建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在校时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套即使结束英语课之后依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1.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2002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各个高校在教材、软件、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的改革与探索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四、六级考试机考在一些试点院校顺利展开,总体特征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授课基本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中心,英语课堂学时减少,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
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这一大背景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处于与语言学习要求相悖的教学环境下——大班授课。大班授课限制了个体学生课堂表现、尤其是口语交流的机会,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许多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教师的“独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索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180所试点院校的改革已卓有成效。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要求在未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机网络化教学的力度;提高“读、写、译”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扩大选修课的范围;语言测试由计算机完成和外语教师工作的多样化。
这一趋势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极强的责任感;必须主动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书者转变为学习学生过程中的指导者;必须去探索、去实践以便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法。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从心理上减少对教师督促和强制学习任务的依赖性,去寻找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依据
教师永远教不完语言知识,因此只能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其自主钻研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终生受益,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考试,所以应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为适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应主动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书者”转型为多媒体、网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下的“指导者”,提出适合本校、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具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中国英语教育的现实要求。2008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文中指出: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英语学习基础教育阶段重在语法、词汇和阅读,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强化听说;大学阶段主要解决听说能力,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大学生整体英语实际水平的需求。2009年7月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部在2008级100个班级500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需求。
学生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总体评价良好,但是认为多媒体速度较快,信息量大,有时来不及记笔记;只用多媒体,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希望能与板书结合使用,并建议学校能定期进行四、六级模拟考试。
同时,在回答其中八道代表性选择题时,结果如下:(1)在英语学习中最渴望提高的能力:72%的学生认为是听说能力;13%的学生认为是应试能力;12.5%的学生认为是阅读能力;2.5%的学生认为是翻译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能力最主要的障碍:16%的学生认为是大班人数多,参与机会少;22%的学生认为是口语活动缺乏趣味性,不想参与;57%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水平不高,怕被笑话不敢开口。(3)希望口语课每班人数:7%的学生认为60人合理;38%的学生认为30人合理;28.5%的学生认为20人合理;26.5%的学生认为少于20人合理。(4)一周2学时听力课:1.3%的学生认为过多;55%的学生认为过少;40.5%的学生认为合适。(5)对于网上自主学习:28.5%的学生能自觉做到;27%的学生需要教师监督;26%的学生根本做不到;18.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6)对教师在线监控自主学习:27%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49%的学生可以接受;6%的学生认为自己只会应付;1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7)能否做到与同学合作学习:39%的学生能做到;15.5%的学生做不到;44.5%的学生认为如果需要可以做到。(8)对自己英语水平的定位:没有学生认为自己优秀;10.5%的学生认为自己良好;62%的学生认为自己一般;27.5%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差。
从以上数据和学生的建议可以看出,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需求,认识到英语学习中听说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自己学习中不足的迫切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现实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自制力缺少信心,即使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督促。其次是自己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不高,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行”。最后是非常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宁愿失去个人课堂表现的机会,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丢脸”。究其原因,便是缺乏自信心。因此,亟须创建一个合适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学生自信心不足这一问
题。
四、创建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四个学期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第二学期为自主学习阶段,第三四学期为巩固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1.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主要是听说先行,使学生做到能听懂日常英语,敢于张口说英语,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我能行”的信念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第一学期大学生刚入校,是大学阶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形成的黄金时间。因此这一学期所选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内容要趣味性强,题材广泛,不应过难。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视听说教程》,避免了纯粹的听力或者口语教材内容的单一,听力内容都有配套的视频短片,并将短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型列举在前,绝大部分学生听完两遍就能完成后面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重复关键词、重点句型,学生就能做到流利地表述这一单元主题。课堂上能听懂、能看懂、能表达,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就是成功的。自信心也在每节课的“能做到”中逐渐树立起来。
听说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并不仅限于视听说课程,读写译课程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无论是跟教师、录音跟读学习单元的生词、短语、句型,还是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课文,都是在运用语言,进行实践。跟读、朗读是以集体参与为表现形式,而作报告或背诵则以个体表现为主。课堂上留10分钟给学生,由学生选择是背诵课文还是作简短报告,可以有一星期的准备时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2.第二学期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基础阶段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和培养的浓厚兴趣为顺利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不仅是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主学习将是未来生存的一种手段。使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制定总体学习目标,在完成总体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仅仅是自主学习过程的第一步。自律、监督、评估是个体学习目标得以按时完成的基本保障。
自律即学生的自控能力,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按时进入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并非人人能做到自律,那就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监督,通过教师定期测评和学生自我评估来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久而久之,自主学习就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在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形成了自主学习习惯之后,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顺利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为目标,以平时成绩作为奖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督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套即使结束英语课之后依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网络自主学习的比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和理想的教学模式。单一的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量过大会使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吸收所讲授内容,合理的板书能拉近、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因此,课堂上多媒体与板书应交互使用。
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团队合作能够促进个人的自主学习,高效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团队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不仅在个体之间展开竞争,学习团队在课堂上也是竞争对手。激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去挣得自己的平时成绩,而不是以往的因为迟到、旷课等表现不好而倒扣平时成绩。竞争会使学生有团队成就感,进而产生个人成就感,学生也能体会到协作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以培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条件下的合作、竞争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孤立、低效、枯燥的学习方法,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总体趋势,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宪宇.教育的痛和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Norbert Schmitt and Michael Mccarthy.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