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立体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是点、线、面的融汇升级,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整体地、立体地看待生命。
  生命的立体同其他物体一样,也是有长度、宽度、高度、厚度、密度的。
  生命的长度是时间与年龄。从出生开始计算,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漫无边际的时光长河中,只能算是极为短暂的一瞬息,而且越用越短,永远不会再重现。因而,要注重健康,延长寿命,才能饱览享受人生。
  健康优先,健康长寿,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生命就像一颗水晶,在友谊的阳光下,能折射出璀璨的光彩;生命有时又像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要忍受那些寒冷與潮湿;生命像宇宙万物之魂,生息繁衍,万古永恒。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生命的美丽用搏击的浪花展现。
  生命的长度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其宽度、高度、厚度和密度却是无限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生命的宽度是视野,越看越宽。世上问题之多,犹如宇宙繁星。如果只盯住一点,不及其余,就会钻牛角尖,这是自我封闭的典型代表。
  看别人的短处,可以宽慰自己;看自己的长处,可以鼓励自己,视角一变天地宽,做人必须多维视角看问题,才能全面而准确地入木三分,一处不通看他处,让自己的人生方略“活”起来。
  生命的高度是梦想、理想、幻想,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没有极限,越想越高,越有成就感,有了高度才能为之追求奋斗终生。
  一只老鼠掉进了满满的米缸里,听四周安静,便放心大胆地吃起来,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米缸的米浅了,身子却胖了,它喜出望外。可有一天,它突然看到缸底了,才想起该回家了,可它抬头往上看时,发现这样的高度,它是根本无法跳出去的。
  其实,距离缸口的高度就是它“生命的高度”。有的人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又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身陷绝境,以至无法回家。
  生命的厚度是胸怀,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心有多宽,路就有多长;境界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點点滴滴,越堆越厚,积成胸怀的厚度。
  生命的密度是学识的沉淀。为了开发潜质和后劲,思想要开放,也要沉淀。沉淀,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整合、沧桑、扎实、谦和、智慧的积累。
  积累,是一种潜能潜伏的状态。有积,就有累,越积就越累,累就累在一个“积”字上。任何知识、业绩、能量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只要平时注重点滴的积累,具备了真才实学和内在潜力,机遇一旦降临,你就能大展身手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懂得沉淀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力量,总会去追求自己心灵的宁静,能时刻让自己沉静下来,与自我对话,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灵的倾诉,从而使感应和体悟让思想有了所依附的质感。
  只是可惜,有的人并不清楚生命的立方体,一辈子也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弄不懂“目短于自见,智短于自知”的道理,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延伸多远。即使有潜在的能量,也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拖累,被吃喝玩乐所消磨,被眼前之利所蒙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无价宝藏。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这一句是在继续阐明“白茅错地,何咎之有”的内涵,也是在展示这样的做法所构成的因果。原文可以直译如下:茅草之为物本来很纤薄不贵重的呀,而可用于承垫祭祀品,则其用处则很重大。人如能以此谨慎之道前行,必能无所错失了。  白茅很便宜,在楚国也很常见,所以“薄”,不值几个钱,随便扔在哪里也没有人在乎。但是这样的东西用好了,其价值也不一般。比如,把它垫在
成都在我最初的印象中是慢生活的象征。许多年前,常出差成都的先生便和我讲述起成都人虚度时光的巴适生活。在火热的夏天,他们会把麻将桌排兵布阵般安顿于小河之上,麻友们把脚泡在清凉的水里,手中噼哩啪啦地壘筑着方块长城,这在我头脑里形成了一幅麻将大军齐上阵,马蹄得得压境而来的画面。另一个画面是泡茶馆茶摊,一张藤椅一杯茶,宜一个人独品,观风景理心绪;也宜与三五好友围聊议事、静坐发呆,往往一泡就是半天,仿佛整个
鄂尔泰是个另类的人,他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却不懂变通,因此入仕20多年还是五品顶戴,前程堪憂。可他依然故我,面对未来皇帝的“示好”冷言拒绝。然而这个皇帝面子也不给的人,却因此受到重用,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  鄂尔泰家族,从他高祖父开始就追随努尔哈赤打天下,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到了鄂尔泰父亲鄂拜这一代,已经汉化了。鄂拜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化,深谙经史,历任户部工部郎中、国子监祭酒等要职。国子监祭酒
前不久仙逝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生前常说自己是半路出家,50岁以前是搞经济学的,51岁才开始搞拼音研究。可是,没想到他搞出了大名堂,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可见,只要真心热爱,舍得投入,功夫到了,肯撸起袖子,用洪荒之力,半路出家也精彩。    说到半路出家,我们就会想到杨五郎、鲁智深、贾宝玉、李叔同、李娜等,都是典型的半路出家。就说李叔同吧,他
一只野兔从草丛中跑过,苍耳满是毛刺的种子星星一样黏在了它的身上、尾巴上。  野兔没有感到不自在,更没有嫌弃这些粘人的家伙。  野兔说:“可爱的伙计,我还要赶路,你们要去哪儿呢?”  苍耳种子说:“你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吧。”  野兔说:“我要回家呢。”  苍耳种子说:“那,我们就在你的家门口住下吧。”  野兔就把苍耳种子带到家门口,把它们撒到四周的草丛里。  一次又一次,野兔从来没有厌烦过苍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