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兰迪德诺的街头。
右:维多利亚时期保守的英国女人下海游泳时使用的“安全车”,女人们在里面更衣后,马会将车拉到海中央。那时候的女性可能没有穿着泳衣踩沙滩的经历。
直通国家公园的轨道
康威河谷线
从英格兰前往北威尔士,最知名的路线就是曼彻斯特经切斯特(Chester)往返安格尔西岛(Anglesey)的霍利黑德铁路。它于维多利亚时期开通,解决了曼彻斯特这座工业城市进口原材料和纺织品海外销售的运输问题,同时也把更多英格兰人带到威尔士度假。在这一时期,兰迪德诺(Llandudno)这座海滨城镇逐渐繁荣起来,成为北威尔士的重要门户。

兰迪德诺三面环海,中间是一座山,乘缆车上山,可以俯瞰小镇全貌和一东一西两个海湾,天气好的时候,向南还能看到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最高峰——斯诺登山(Snowdon)。
这座小城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发源地,但它远不如J.K.罗琳写《哈利·波特》系列的大象咖啡馆知名,甚至比不上同名电影的取景地牛津。其实兰迪德诺很适合周末闲游,有好吃的食物,有通往山顶的有轨电车,有一大批或舒适或奢华的海景酒店。同时,英国国家铁路在威尔士最有特色的一段——康威河谷线列车,便是从这里发车,沿康威河一路向南,驶向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的中心。
康威河谷线往返只有一条轨道,火车只有一节车厢,更像是一辆行驶在铁轨上的小公共,除了兰鲁斯特(Llanrwst)和贝蒂斯柯依德(Betws-y-Coed)以外,其他车站都是招手上车、下车时招呼司机踩一脚刹车的Request Stop。
贝蒂斯柯依德是康威河谷中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镇,名称中的Betws,来自于盎格鲁·撒克逊古英语,意思是“在森林里的祷告室”。中国留学生习惯称呼英国城镇为“村儿”,于是我便简称它为“贝村”。
贝村的火车站是一排很精美的石头建筑,1868年建成,也就是说,大约150年前就有火车从兰迪德诺开过来了。从这个小镇开始,就真正进入了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的中心地区。
维多利亚时期,国家公园的概念还没有出现,而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威尔士山区出产大量的煤和石材,其中以威尔士板岩最为知名,被运往英国各地,并出口到欧洲大陆。如今工业革命的热情早已褪去,那个时代的痕迹大多被自然慢慢吞噬、覆盖。
康威河与两条支流——Llugwy和Lledr在贝村交汇,Llugwy流经贝村时制造出一个瀑布群(Swallow Falls),BBC的纪录片是这样描述的:瀑布群在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著名景观,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写生,于是它有了一个别名——“画家最钟爱的地方”。火车通车后,大批贵族从英格兰来到贝村观赏瀑布,这趟旅行并不轻松,他们穿着复杂、臃肿的服饰,要换乘马车,再加上山间徒步。贝村火车站门口有一个典型的英国式路标,标示着此处距离世界著名瀑布的里程数,其中包括美加交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虽然与这些大瀑布相比,Swallow Falls简直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贝村还是A5和A470两条主要公路的交汇点。A5贯穿威尔士的西北与东南,其前身是19世纪重要的爱尔兰邮政干线(Irish Mail Route)的一段。A470从北面的兰迪德诺南下,经过贝村到布莱尼奥菲斯蒂尼奥格(Blaenau Ffestiniog,姑且简称“布村”),后者是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煤矿和板岩产地,也是康威河谷火车线路的终点。

“享受”维多利亚式的火车之旅
遗产铁路
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中,有一片工业革命时期留下来的焦黑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只有满山遍野的黑色石板。这是布村最典型的景观,与大山另一侧童话般的贝村形成鲜明对比,严重破坏了国家公园的环境,只不过这种破坏自维多利亚早期就开始了,以至于如今“破坏”本身也成了一种遗产。
布村是康威河谷线的终点,同时也是一条世界遗产级的窄轨蒸汽铁路——菲斯蒂尼奥格线(FR)的起点,FR从布村到港口城市波斯马多格(Porthmadog),转为威尔士高地遗产线(WHR),北上到达终点卡那封(Caernarfon)。作为北威尔士窄轨铁路的黄金段,FR和WHR被列为英国最美的十大火车线路之一。
布村是一个因板岩而兴起的小城,主要路标都是用板岩制作的。威尔士板岩最早在罗马人占领时期被开采,17世纪曾用于重建卡那封城堡(北威尔士著名的中世纪古迹,威尔士亲王的受封地),18世纪早期开始大量应用于屋顶、地板以及墓碑等的建造。1831年,板岩税被废除,而瓷砖和瓦片的税则照收,这一政策使得板岩工业繁荣了半个多世纪,布村的Oakeley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板岩矿,布村的人口一度达到12000,在北威尔士名列第二。为了解决板岩的运输问题,一条窄轨铁路从布村修到了港口城市波斯马多格。

这条铁路1836年通车,早期没有动力机车,板岩被装上车皮,单靠海拔落差,从布村滑行到波斯马多格港口,再装船发往世界各地,空车皮则靠马拉回布村。当初看电影《让子弹飞》时,还觉得里面马拉火车的镜头太荒唐,没想到在威尔士找到了活生生的先例。1842年,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惨烈的火灾,一半以上的建筑被摧毁,重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屋顶材料——板岩,这大大带动了布村的经济,也使得那条建成不久的窄轨运输线变得尤为重要。1863年,在FR上跑运输的马匹被蒸汽机车代替。
菲斯蒂尼奥格铁路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还在运营的历史最悠久的铁路公司,FR则是世界上最早的窄轨铁路,还是窄轨铁路里最早进行客运的——虽然只是在板岩车厢中加挂了硬座车厢,打破了窄轨铁路只用来运矿的规矩。硬座车厢比货车车厢小很多,只有四个轮子,被戏称为“虫子盒”(Bug box)。
进入大山之前,铁路两边都是荒凉的蒿草,视野还算开阔,细雨和雾气一阵阵袭来。列车的车头是传统烧煤的那种“霸气机车”,奋力向前,喷出浓浓的黑烟,烟气从没关严的木车窗吹进来,带着一种硫黄气味,还有大量粉尘,吹进眼睛里辣辣的。火车穿过小镇和茂密的森林,拐来拐去,一路下坡,机车靠重力作用肯定省了不少燃料,但也得不停地刹车减速,以免在弯道处翻下山去。好不容易,火车冲出山林,来到波斯马多格的开阔海湾。回首这趟行程,狭小的车厢、频繁的顿挫,以及车头排放出来的刺鼻浓烟,让我切实了解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当年是怎么“享受”他们的火车之旅的。
波斯马多格地方不大,却有三个火车站:国家铁路车站、菲斯蒂尼奥格蒸汽铁路(FR)车站和威尔士高地遗产铁路(WHR)车站。WHR往返于北威尔士的两个海港——波斯马多格和卡那封之间,全线25英里,一路穿越森林、河流、湖泊、瀑布、隧道、桥梁以及村镇,可比FR这条“板岩铁路”美丽得多。
WHR线上的蒸汽机车,大多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仍在服役的最老车头是两辆盖拉特式蒸汽机车(Garratt Locomotive),编号为K1和K2,1909年在曼彻斯特下线。最后一辆盖拉特式机车也是在曼彻斯特生产的,原本要出口南非,最终却留在了WHR,编号143,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盖拉特式机车。
Tips
盖拉特式机车
简单来说,就是车头由一前一后两台蒸汽机共同提供动力,看起来就像两个蒸汽机车背靠背融为一体。WHR线路上的机车并非都靠烧煤提供动力,有些是通过燃烧柴油把水烧成高压蒸汽,这样车头排出的废气就没有那么多的黑烟和煤渣子,也没有刺鼻的气味。



英国仍在运营的蒸汽火车精选
“霍格沃兹列车”
West Highland Railway往返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与马莱格(Mallaig)或是奥班(Oban)之间,其中,从威廉堡(Fort William)至马莱格的铁路段跨越格伦芬南大桥,由Jacobite蒸汽机车服务。Jacobite蒸汽机车生产于1934-1951年,曾是英国铁路运输的主力车头,它经典的外形已经成为蒸汽机车的代表。《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霍格沃兹快车,取景于格伦芬南,那列火车的车头,就是用Jacobite机车重新涂装而成的。
乘坐West Highland Railway,可以欣赏苏格兰壮丽的风景,蒸汽机车慢速通过格伦芬南大桥的样子,是这段铁路线最好的名片。
2016年的运营时间:5月9日至10月28日,每天上午、下午各对发一列火车,但通常5月和10月的周末没有班次,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