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彭定康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临危机,中英关系陷入僵局,始作佣者就是末任港督彭定康。今日彭定康在干些什么,对香港又说了什么话呢?
  
  末任港督“强势”登场
  
  1992年7月9日,香港是一个阴霾多云的夏日。就在这一天上午,平静的维多利亚海港上响起了一片罕见的喧嚣。众多海内外传媒的记者都在启德机场集聚,他们知道今天是英国第28任总督到港的日子。
  英国内阁为香港选定的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原系英国保守党主席。3个月前,彭定康领导的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促成了首相梅杰的连任。然而彭定康却由于在国内政治上的失势,不得不辞去保守党主席一职。梅杰对于曾在他连任过程中极为卖力的党主席黯然去职恻隐重重,于是同意香港第27任总督卫奕信提前辞职的同时,断然任命彭定康为香港第28任总督。
  彭定康知道凡受命前往香港出任总督的多为现任内阁可以倚重的政要,而梅杰之所以在临近1997这一历史性时刻前夕向他委任此职,当然不仅仅给他一个可供弄权的“肥缺”,而在于他的前任卫奕信此前与中国多次外交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尤其在英国政府不久前抛出斥资1270亿港元兴建香港新机场的“玫瑰园计划”,遭到中国方面严正质疑以后,卫奕信的处境就更为尴尬。英国内阁原以为斥巨资在香港填海修筑新机场的“计划”会顺利实施,谁知卫奕信刚把这一消息透露出来,中方便一眼看穿英方在“九七”后给香港丢下一个沉重财政包袱的图谋。卫奕信面对中方的严正态度无力应战,而梅杰内阁更是一筹莫展。在这种危局面前,梅杰决定选一位铁腕政治家提前接任卫奕信以收拾残局,这样,彭定康作为末代港督的任命就应运而生了。
  彭定康到港时打破了前几任港督赴任的惯例。他没有兴师动众,甚至不穿官服,行前也不接受爵士封号,而是避开等候在启德机场的各路记者,悄然乘坐一艘游艇出现在飘扬米字旗的香港卜公码头。彭定康的到来虽然低调,可是正如香港《晶报》文章《铁硬派政治家彭定康》所说的:“彭定康在十月会宣读他的第一个施政报告,这个报告会勾勒出他当末代总督的政治、经济纲领。因为卫奕信后期的施政报告,已经出现了‘只说不做’的特点,而彭定康必然会采取强势手段,挽回英国在与中国谈判中的影响……”
  彭定康来港初期深居总督府中,甚至连麾下高官也不想接见。他先是穿便装去香港和九龙巡视贫民的“笼屋”,嘘寒问暖,力求给香港市民以“亲民大使”的印象,然后接连在港府召开记者会,大谈自己的施政方略。在谈到与中国的谈判时,彭定康表示:“英国人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不希望打乱仗,首尾无法兼顾。我已经觉察到中方的强势在于统一指挥,步骤周详,上下一致。”彭定康暗示在将来的施政中,一定要彰显他作为最后一任港督所特有的铁腕与魄力。
  
  彭定康“政改方案”挑战《基本法》底线
  
  
  各路记者把彭定康初出茅庐已“成竹在胸”的公开表态,理解与定位在“强势港督”、“民主斗士”宣传基调之上。一时间,维多利亚海湾两岸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彭定康旋风”。当年10月7日,彭定康果然说到做到,在香港立法局首次发表了他就任港督后的第一次“施政报告”。在这份刻意显示“强势”的报告中,他首度提出了一套谋划已久的“政改方案”,即一整套与《中英联合声明》明显抵触的意见。彭的“方案”发表5天后,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即在香港对媒体表示:中方不能接受彭定康的“政改方案”。8天后,彭定康按既定安排飞往北京,中方不接受所谓“政改方案”虽在彭预想之中,然而当真正面对义正词严的中国领导人时,他还是感到自己对形势的估计过于简单。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在当月23日公开表示中方无法接受彭定康的“方案”并指称其方案为“三违反”时,彭定康深知遇上了有生以来最强硬的对手。彭定康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三违反”政改方案不但马上遭到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而且在香港也引起商界要人和民众的强烈抵制。新界地区居民团体甚至上街高举标语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彭定康收回“政改方案”。
  鉴于彭定康的强悍态度和不计后果的做法,中国港澳事务办公室在当年11月宣布:凡是彭定康在不经中方同意情况下批准的合约,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将一律失效。
  彭定康这才意识到他的前任卫奕信为什么提前去职,也恍悟英国政府此前错误地估计了中国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而他力图使香港问题在《中英联合声明》基础上倒退的构想,显然困难重重。然而这时彭定康仍然没有清醒意识到开历史倒车的危险,也没想到中国政府会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面向港人”和“依靠港人”的立场,继续采取一系列他无力左右的做法,加速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准备工作。
  
  江泽民诠释邓小平讲话: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兵解决
  
  1993年的早春弥漫着寒意。陷入低谷状态的中英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3月13日,就在彭定康决定在香港《宪报》公开发表上年秋天在香港立法局发表的“政改方案”的第二天,江泽民、李鹏、乔石、刘华清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就香港目前形势向邓小平同志作一次全面的汇报,以听取邓小平的意见。邓小平在听取江泽民等人的汇报后,当即作出重要指示。邓小平说:英国现在是摆明向我们挑战,在对抗。这是回避不了的。这是英国对华的政策和战略。他们要看我们会不会提早收回香港,看我们面对着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会怎么办。他们是拿香港几百万人的利益来作政治赌博。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以《基本法》为准绳所要做的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不过现在要把时间表提早。英国企图无非是两手,一手把香港搞成由英国操纵的政治实体,所谓主权换治权,由其代理人来搞;再一手是把一个烂摊子留下来卡我们。两手都办不到!就英国战略来看,这场斗争,较量是无可避免的。
  
  在邓小平谈话过程中,杨尚昆和万里等人也时有插话。杨尚昆说:我们应当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把香港目前的情况告诉全国人民,让人民更清楚,便于今后中英关系进一步恶化时,有个了解和准备。邓小平和与会中央常委都赞成杨尚昆的意见。
  邓小平的讲话在党内小范围传达以后,中国政府对彭定康“政改方案”及香港不断发生有违《基本法》的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对应策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公开点名彭定康的“三违反”有可能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则在邓小平讲话不久发表了如下谈话,他指出:“现在英国一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背弃中英两国协议和谅解,一再挑衅《基本法》。我们要向英国当局发出讯号: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英国要破坏《中英联合声明》,试探我们的原则立场和管治香港的能力,这是极其危险的。对我们来说,正如小平同志说的,没有什么了不起……英国政府应该清楚,香港不是福克兰岛,中国不是在附属大国下过日子、听摆布的二等国。如果哪一天英国在实质上把联合声明变成虚设,那也难不倒中国,更吓不倒中国。我们有一个最坏的准备,就是提早收回香港……”
  江的上述讲话显然比邓小平讲话说得更加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对此也表示了极大义愤,广州军区将士和南海舰队官兵甚至还主动向中央军委请缨,要求适时反击港英当局的挑衅。消息传到香港以后,引起的震动是彭定康始料不及的。不过,中国领导人面对因彭定康“三违反”施政报告所引起的动荡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江泽民对媒体曾作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中国是不会轻率出兵解决香港问题的。”他在接见军队代表时还表示了如下态度:小平同志和中央的基本决策,是希望平稳过渡,一旦英国严重破坏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发生突变情况,会通过外交途径照会英方中国将要采取什么行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兵解决的。
  
  重新发表邓小平谈话:香港“不收回,
  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
  
  1993年9月25日,就在中、英两国外长即将举行新一轮会谈的前夕,《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公开发表了邓小平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的谈话,这是距此11年前邓小平在北京与这位英国女政治家就香港问题会晤时所表明的严正态度。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公开发表时有一段话格外引人注目。邓小平说:如果香港发生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与方式另作考虑”。这句话看似普通实则分量极重,尤其自彭定康出任香港总督,不断在港制造麻烦以后,上述谈话更有极强的针对性与暗示性。
  邓小平的谈话重新发表后,香港股市波动,传媒为之震惊,一时引起香江震撼。对于一贯以强硬派自居的彭定康而言,无疑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香港《天天日报》指出:“这场由彭定康挑起的灾难,让始作俑者面临考验。”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彭定康开始心虚,他知道英国无力与强大的中国对峙。但是彭定康又必须表态,他在香港总督府内深居多时,最后不得不硬着头皮会见守候多时的记者。香港一家报纸报导:“彭定康今天对记者们说:中共要提前‘收回’香港之说,不必引以为忧……11年前的一番话,11年来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掸一下灰尘的,我不觉得再刊登这番话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当记者向彭定康询问中英之间的谈判气氛时,这位末代港督则以调侃的语气表示:“气氛是这样的……我们决心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谈判圆满结束。谈判桌另一方的气氛如何,就要让别人交代了。”
  香港记者们从彭定康谨小慎微的表达中窥探出一年前气势汹汹杀进香港的“强势港督”已经底气全无,再也不敢无视中国的强大而信口开河了。
  从1995年春天始,英国政府面对自彭定康上任伊始陷入僵局的中英关系,不能不感到忧虑。尤其是英国外交大臣里夫金德公开表示愿意和中国改善关系的谈话发表以来,一度剑拔弩张的中英关系开始出现新的转机,彭定康上任以来拟定的财务方案胎死腹中,而香港新机场兴建问题也在1994年得到解决。在这种新情势下,199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里夫金德。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一度因彭定康“政改方案”制造的中英紧张迷雾,终于得到廓清。
  1997年6月30日下午14点整,末代港督彭定康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他居住了5年的总督府。英国米字旗在总督府正门悄然降下,英国警察组成的乐队奏起了乐曲,彭定康接受军警们的致意后,携妻女踏上了一辆丹拿豪华轿车凄然驶离总督府,然后直驱维多利亚海湾,登上一艘早已停靠在码头上的添马舰,在夜色浓重时驶离香港。
  
  彭定康:“香港过去10年是成功的”
  
  斗转星移。2000年,离开香港的彭定康出任欧盟外交委员,2002年代表欧盟访问中国并捐赠2000万欧元。北京方面不计过往恩怨,以上宾款待这位昔日“对手”。近年来彭定康又出任牛津大学校长,李嘉诚、何鸿燊等港商也曾捐出巨款资助该校发展。正可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2005年冬天,已卸任8年、号称“肥彭”的英国末代港督彭定康,又一次回到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中国土地。当他面对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新香港时,不由发出一声感叹。彭定康1997年离港时,海外传媒曾这样评价他在香港为官5年的收益:“有人替彭定康算了一笔帐,离开香港时,他将取走600万香港纳税人支付的300万港元酬金,这笔钱大可作为他购买伦敦新居的开支。另外,5年里他在香港荷里活道及澳门搜购了一大批中国古董家具,还有3个女儿的肖像油画,足以勾起他对香港的回忆。”
  2007年,彭定康再来香港。面对事实,他说:“香港过去10年是成功的。”谈起邓公,他只说了一句:“邓小平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当年曾放言中国人无法管治香港的“强势港督”,如今也不得不从内心折服中国人的胆识与魄力。
  
  (作者系文史学者、传记作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制度的变迁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
本文选取2014年~2018年我国36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风险投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参与对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我国企业行业多样化特征逐渐明显,随着市场变化加剧,企业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日益变大,难以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的激发组织活性,是企业的企业管理应
《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主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推进东部加工贸易向南疆转移、加快南疆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人口就业、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反恐维稳的重要抓手。自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以中国平安为例,探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资产
“他妈的”这句詈语颇有些不凡,竟引得大文豪鲁迅专门做了一篇杂文《论“他妈的”》。迅翁惊叹“他妈的”之普及,遂引古语“犹河汉而无极也”形容之,并讥之为“国骂”。文中还提到一种与“他妈的”相类的口头禅,具体是什么,没有细说。  由此我联想起一个与之类似的口头禅,其地位仅次于“他妈的”,且有“第二代国骂”之称,这就是近些年球场上经常嘶喊的“傻×”。这个只好用“塔布”(禁忌)的办法避去的“×”字,正是迅翁
有个成语叫"功亏一篑",这里化用一下,叫做"功亏一般"。"功亏一篑"是说眼看大功告成,结果只差那么一点点,前功尽弃。"功亏一般"是说一切的一切都做得很好,只因为这"一般"做祟,
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李敖有话说》。李敖大师身着对襟绸褂。剃个小平头,戴着墨镜,神气地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七十岁的人了,还每天谈上半小时,那精气神就值得敬佩。本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