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性与民族记忆:r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符号建构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性作为符号认知的基本框架,能使符号与记忆、记忆与认同产生联结关系,因此,指示性不仅是民族记忆的基础,更是形成民族认同的作用机制.基于现实因素,民族记忆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发生流变,成为区别于历史文本或其他族群文化的全新记忆,因而具备积极建构的可能性.在指示性理论的框架下审视“龙”作为中华民族之共同记忆的符号再现,可发现,它不仅是各族群共有的与世界之关系的缘起锚定,也是跨民族的时间节气指命名与仪式的重要符号,可由此反思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符号建构应当如何达成.
其他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
<正>企业以"无代价抵偿"贸易方式通关时,把握货物是否符合免税条件是关键。"无代价抵偿"货物是海关特殊监管的商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进口
人们对贫困的认识经历了物质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制度贫困几个阶段,相应的减贫理论可分为微观层面的可行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精准脱贫理论,以及宏观层面的涓滴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