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升级到人才的竞争。我国国情决定,在各个领域都急需要创新性的人才,而学校是培养这样人才的唯一途径,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创新人才的这一重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创新;培养
一、创新教学的意义
创新教育着重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全面素质的同时,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需要。我国领导人多次在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可见,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已经被提上日程,在迫切需要人才的今天,创新性的人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前提,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科学给当今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核电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创新性的人才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创新能力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而物理方面的教育也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应该承担起的职责。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放思维,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思维标新立异,善于发现问题,以最少的时间解决更大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的原则
1.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训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勇于提问,大胆的说出为什么,向更深奥的方向探究,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立、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要勇敢的和老师、同学们争辩、探讨,用不同于寻常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发表见解。
2.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培养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面性,各方面差异明顯,比如:爱好、性格、综合素质等方面,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最大的辅导和帮助。
四、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做好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记录和不良表现记录,我们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参与情况,直接以“加分奖赏”形式要求物理科代表在每堂物理课上及时记录同学的参与情况,过程性评价记录是期末物理学科分认定的重要依据。每月定时统计并公布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出勤、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心服口服。每学期举办的“优秀物理作业展”深受学生喜爱,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优秀作业进行评比展览,发给奖状,及时给予鼓励,不但对优秀作业的同学是一个促进,对其它学生作业规范化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点,良好的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努力以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总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1)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通过掌握物理规律的实质和运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正确地运用到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中。
(2)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解决物理问题,善于抓住物理的本质,灵活地确定研究对象,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针对题目需要,通过排除多余无关信息和非智力因素等干扰,正确快速地解答物理题.在平时学习时,学生不要依赖别人的方法和思想,要善于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思路解决物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显得枯燥和低效.素质教育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也从重教转为重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高中课本中有不少的自主创新题目,这也是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很好机会。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重要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育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更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启用,不是依靠一两个老师用一两堂课程就能实现的,一定要让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全面提高自己的同时,要让学生们的素质更上一层楼,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万难,一定完成国家教给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Fz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母小勇.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母小勇.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4]曹金元,母小勇.论物理教学过程中两次转换的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5]王全,母小勇.实现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创新;培养
一、创新教学的意义
创新教育着重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全面素质的同时,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需要。我国领导人多次在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可见,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已经被提上日程,在迫切需要人才的今天,创新性的人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前提,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科学给当今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核电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创新性的人才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创新能力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而物理方面的教育也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应该承担起的职责。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放思维,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思维标新立异,善于发现问题,以最少的时间解决更大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的原则
1.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训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勇于提问,大胆的说出为什么,向更深奥的方向探究,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立、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要勇敢的和老师、同学们争辩、探讨,用不同于寻常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发表见解。
2.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培养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面性,各方面差异明顯,比如:爱好、性格、综合素质等方面,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最大的辅导和帮助。
四、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做好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记录和不良表现记录,我们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参与情况,直接以“加分奖赏”形式要求物理科代表在每堂物理课上及时记录同学的参与情况,过程性评价记录是期末物理学科分认定的重要依据。每月定时统计并公布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出勤、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心服口服。每学期举办的“优秀物理作业展”深受学生喜爱,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优秀作业进行评比展览,发给奖状,及时给予鼓励,不但对优秀作业的同学是一个促进,对其它学生作业规范化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点,良好的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努力以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总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1)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通过掌握物理规律的实质和运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正确地运用到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中。
(2)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解决物理问题,善于抓住物理的本质,灵活地确定研究对象,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针对题目需要,通过排除多余无关信息和非智力因素等干扰,正确快速地解答物理题.在平时学习时,学生不要依赖别人的方法和思想,要善于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思路解决物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显得枯燥和低效.素质教育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也从重教转为重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高中课本中有不少的自主创新题目,这也是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很好机会。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重要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育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更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启用,不是依靠一两个老师用一两堂课程就能实现的,一定要让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全面提高自己的同时,要让学生们的素质更上一层楼,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万难,一定完成国家教给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Fz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母小勇.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母小勇.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4]曹金元,母小勇.论物理教学过程中两次转换的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5]王全,母小勇.实现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