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堂练笔即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特点现场进行相关习作训练,在深化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举例试谈如何利用随堂练笔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随堂练笔;语文教学;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没有固定的理论体系,必須依靠学生自我理解和感受来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堂随笔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通过阅读来提升习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就随堂练笔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研究,以帮助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 把准随堂练笔的关键点
要想实现“读”“写”双赢的目标,首先老师必须把准随堂练笔的切入点,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以实现读中学写、写中感悟的目标。
1. 模仿式练笔
模仿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讲也最容易被接受。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海底世界》一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描写用听音器听到海底的声音,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该句式进行造句训练,感受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在写作练习中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突破语言关。又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鲜明地运用了经典的“总分总”结构形式来叙写了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变化,老师可以将此文作为范本,让学生使用该文的结构形式来描述自己美丽的家乡,在阅读中领会如何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并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
2. 联想式练笔
丰富的联想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将他们这一特点融入语文写作,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写作语言,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为表达含蓄之美留下“空白”地带供读者联想,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进行联想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写作者的“弦外之音”。例如古诗《游园不值》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背后隐藏了“满园春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叙写院内美丽的春色,让学生体会作者“留白”的语言表达效果,并在创作中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又例如《唯一的听众》中从我的角度描写了“耳聋”老人激励自己拉琴的故事,老人的心理变化情况文章中没有描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从老人的角度出发重新写作,描写老人在激励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增强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3. 特定情境练笔
随堂练笔应当要与教学素材紧密结合,避免因与文本、教学素材的背离而失去练笔的价值。新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将内容相近的文章进行了分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主题和情境开展随堂练笔,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第十二节过年中收录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三篇文章,紧密围绕过春节这一主题,教学中开展随堂练笔时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并加强对文章中特定句式的运用,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六年级下册中最后一节是告别童年,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小学学习生涯已接近尾声,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给母校写一封信,讲述六年来学习生活的感悟,这既是学生对自己六年学习情况的总结,同时也能与书本中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 开展随堂练笔的注意点
1. 丰富练笔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课本内容运用丰富的练笔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是仿写,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为匮乏,要突破语言关则必须向经典学习,对经典篇章、段落进行仿写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是改写,不同的语言结构在语言表达效果上也各不相同,通过改写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表现力。三是叙写,对文章留白内容进行叙写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合理补全故事内容。
2. 控制练笔密度
随堂练笔的目的是要利用写作辅助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写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要控制好随堂练笔的密度,避免因练笔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的阅读教学时间而演变成作文教学。在练习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但也要防止为控制时间进度而蜻蜓点水,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练笔的难易程度上也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把控,根据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避免因难度设置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加强作品点评交流
随堂练笔结束后的点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一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对存在的错误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将问题留到课后。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对练笔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使练笔内容更加切合教学需要。此外,小练笔结束后学生都期盼获得老师对自己的认同,只练习不点评则容易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点评中的鼓励和表扬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上语文学习。
三、 结束语
随堂练笔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帮助学生在文章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提高文本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项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唯一的“答案”,每个人对同样的文字可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老师在教学中要防止思维定式而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浅谈如何提升随堂练笔的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2]王海文.立足文情 顺应学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J].教法例谈,2013,(3):23-24.
作者简介:
林淑格,现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吾西小学。
关键词:随堂练笔;语文教学;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没有固定的理论体系,必須依靠学生自我理解和感受来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堂随笔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通过阅读来提升习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就随堂练笔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研究,以帮助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 把准随堂练笔的关键点
要想实现“读”“写”双赢的目标,首先老师必须把准随堂练笔的切入点,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以实现读中学写、写中感悟的目标。
1. 模仿式练笔
模仿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讲也最容易被接受。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海底世界》一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描写用听音器听到海底的声音,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该句式进行造句训练,感受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在写作练习中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突破语言关。又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鲜明地运用了经典的“总分总”结构形式来叙写了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变化,老师可以将此文作为范本,让学生使用该文的结构形式来描述自己美丽的家乡,在阅读中领会如何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并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
2. 联想式练笔
丰富的联想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将他们这一特点融入语文写作,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写作语言,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为表达含蓄之美留下“空白”地带供读者联想,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进行联想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写作者的“弦外之音”。例如古诗《游园不值》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背后隐藏了“满园春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叙写院内美丽的春色,让学生体会作者“留白”的语言表达效果,并在创作中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又例如《唯一的听众》中从我的角度描写了“耳聋”老人激励自己拉琴的故事,老人的心理变化情况文章中没有描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从老人的角度出发重新写作,描写老人在激励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增强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3. 特定情境练笔
随堂练笔应当要与教学素材紧密结合,避免因与文本、教学素材的背离而失去练笔的价值。新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将内容相近的文章进行了分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主题和情境开展随堂练笔,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第十二节过年中收录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三篇文章,紧密围绕过春节这一主题,教学中开展随堂练笔时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并加强对文章中特定句式的运用,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六年级下册中最后一节是告别童年,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小学学习生涯已接近尾声,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给母校写一封信,讲述六年来学习生活的感悟,这既是学生对自己六年学习情况的总结,同时也能与书本中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 开展随堂练笔的注意点
1. 丰富练笔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课本内容运用丰富的练笔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是仿写,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为匮乏,要突破语言关则必须向经典学习,对经典篇章、段落进行仿写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是改写,不同的语言结构在语言表达效果上也各不相同,通过改写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表现力。三是叙写,对文章留白内容进行叙写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合理补全故事内容。
2. 控制练笔密度
随堂练笔的目的是要利用写作辅助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写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要控制好随堂练笔的密度,避免因练笔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的阅读教学时间而演变成作文教学。在练习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但也要防止为控制时间进度而蜻蜓点水,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练笔的难易程度上也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把控,根据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避免因难度设置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加强作品点评交流
随堂练笔结束后的点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一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对存在的错误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将问题留到课后。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对练笔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使练笔内容更加切合教学需要。此外,小练笔结束后学生都期盼获得老师对自己的认同,只练习不点评则容易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点评中的鼓励和表扬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上语文学习。
三、 结束语
随堂练笔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帮助学生在文章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提高文本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项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唯一的“答案”,每个人对同样的文字可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老师在教学中要防止思维定式而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浅谈如何提升随堂练笔的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2]王海文.立足文情 顺应学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J].教法例谈,2013,(3):23-24.
作者简介:
林淑格,现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吾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