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思维的张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态生成的课堂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发现,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只有通过转问、追问、探问的智慧理答,才能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思维的张力,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发展的境界。
  关键词 智慧理答 思维张力 数学教学
  我们时常感叹那些特级教师课堂上的沉稳、睿智。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学生总能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语言闪现灵光?其实是教师智慧理答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的即时评价,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称之为“理答”,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偏重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含金量”,还要适当控制数量,对于发问后的理答常常预设较少。再加上理答也较难预设,因为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即兴互动行为,往往缺少深入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是最直接的感受,由此导致课堂上老师的不当理答屡屡出现,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智慧理答,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放飞学生情感的翅膀,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呢?
  一、转问,拓展思维广度
  学生的数学学习受生活经验或原有知识基础影响较大。当新问题与旧经验产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会迷失方向,做不出正确的判断。此时教师可以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图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表示,即初步体验“位置”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后,教师提问:“是不是图上的每个点只能用整数对表示呢?”因为之前的学习都是围绕纵轴和横轴上的整数展开的,再加上受生活中座位编排的负迁移,学生非常肯定地说:“是的,不是整数对就找不到位置了。”老师说:“是呀,如果把我们的座位画成图,那么每个同学的位置只能用一个整数对来表示(课件呈现座位图并标有纵轴、横轴)。不过,如果我将图上的数稍作改动(将横轴上的2去掉,将原来的3改为2,其余各数做相应改动),现在,是不是这组同学就没有位置了呢,或者他们的位置就不能用数对表示了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图上的标记是人为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者字母等,位置图上的纵横交叉点可以用数对表示,其他平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唯一的一个数对表示。通过这样巧妙的理答,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渗透了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般情況下理答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有时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轨道或出人意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预案,改变问题角度,通过理答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二、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有效理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把学生思维的“平面思维”状态引向“立体思维”状态。
  一位老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示例题情境:小芳已经看了一本书的3/5,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9,谁看的页数多?在学生说出可用通分和化成小数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师:“同学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用一种方法来比较大小。通分、化小数都可以把原来的分数变换成另一种可以比较的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变通’的方法。除了这种变通后直接比较的方法,还有其他途径吗?试试看,比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原来这本书有90页,那么看了3/5也就是看了54页,看了4/9也就是看了40页,当然54页看得多了,所以3/5> 4/9 。”师:“能不能假设这本书原来有200,250,500……页呢?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这其实是‘假设法’,假设一个固定的数进行思考。”师:“真了不起!除了假设的方法,还能通过找中间数进行比较。想想看,这里找哪一个数进行比较呢?”生:“我想找1/2这个数。因为3/5>1/2,4/9<1/2,所以3/5>4/9。”师:“你怎么会想到1/2,而不是1/3或1/4呢? ”生:“如果用1/3,1/4的话,原来的两个分数都比它们大,就不能比较了。要找的数一定要在这两个分数中间。”师:“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变通’,可以假设,也可以引入中间数。可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三、探问,提高思维效度
  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手段。然而,“教无定法”,理答也一样。有时理而不答的探问,反而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行排除问题解决的无效信息,打破原有思维惯性,使思考方向明朗,思维效度提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木框,告诉学生用同样长的木条做了两个框架,比一比哪个围成的面积大。在相同数据信息的强烈暗示下,学生答:“面积相等,因为边长分别相等。”教师笑着说:“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不太听话。它把自己变成了这个模样。”教师又拿出一个与第二个木框形状、大小相同的木框,示意同学拉得很扁,潜台词好像说“现在面积还相等吗?”学生有点为难:“好像不相等了。”教师边拿第三个木框跟前两个比划,边说:“真的好像不相等了。奇怪,木条的长度没有变,面积怎么就变了呢?”学生观察着三个木框,认真思考后回答:“虽然木条的长度没变,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变了,高变矮了,面积也小了。”教师貌似自言自语地说:“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面积呢?”整个对话过程看似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回应,其实是在引导学生不断搜寻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无关和相关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思维高度集中,展开了面积公式的探究。
  通过智慧理答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思维的张力,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发展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班主任不仅肩负教学的任务,而且有班级管理的责任。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班主任的教导方式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不但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通过自身行动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管理工作 完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91
摘要 语文教学要立足课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教学效率 文本 有效 反馈 兴趣 交流  小学语文课教学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母语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在相关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国际地理教育宪章》自1992年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颁布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提升了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
这部电影要从片尾曲说起。  歌曲名为《最后的晚餐》,由导演程耳填词。歌词简单直白,却可作为解读电影的入口。“他们说这是最后一首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故意,只有我们同意。”如果说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心知有人出卖了他而神情淡然自若,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则被塑造成一个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反面英雄,导演更是通过这个人物来对是非准则提出质疑。  电影的最后两个镜头均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