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阳性表达率。分析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中肿瘤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HER2、HIF-2α表达的关系,并比
其他文献
天线扫描周期是雷达等辐射设备稳定的技术参数,对其测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相关理论基础上从频域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测量方法,拓展了扫描周期测量方法的研究空间。同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摘 要:目的 分析差异化护理对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潍坊市高新区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100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據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差异化护理组,每组病例数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化护理组护理前后KPS评分
摘 要: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呵护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经计算机设备排序后,以序号先后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新生儿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执行常规护理与袋鼠式护理的结合,比较两组在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头围及身长等体格发
摘 要:目的 探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或环孢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2月~2019年8月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环孢素治疗)和观察组(26例,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小板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