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视神经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神经炎(O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综合征、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之一。ON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核心是炎症及免疫因素导致视神经轴突的损伤和RGC的凋亡。部分ON患者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呈缓解-复发的多相病程,称为复发性ON(RON)。RON主要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变和复发性孤立性ON两种形式。前者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后者是一种不依赖糖皮质激素的非进行性RON。ON每次复发造成视神经病灶累积损伤,视觉信号传导障碍,从而导致视力不可逆性损害。深入了解ON发病机制及RON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1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P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7~61岁,平均49.6岁。左膝13例,右膝16例。膝关节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97 d,平均14.1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 2018年9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46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24~80岁[(49.8±15.7)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6~42分[(25.0±8.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4分[(3.4±1.7)分]。23例仅行常规手术(对照组),23例在常规手术
目的比较多发伤合并浮动膝中多关节联合损伤与单纯膝关节损伤两种不同损伤类型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 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1例多发伤合并Blake和McBryde ⅡA型浮动膝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4.5岁。其中单纯膝关节损伤组25例,涉及膝关节及同侧髋关节或踝关节损伤的多关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研究表明,IFF术中会因有创操作而使机体纤溶系统被激活,进而导致围术期术中、术后大量的失血特别是隐性失血。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以有效通过抑制纤溶酶所致的纤维蛋白分解来降低纤溶活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止血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止血药物应用的不断探索,以氨甲环酸为代表的抗纤溶药物在IFF围
目的探讨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0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B组(甲状腺素组)、C组(TBI组)、D组(TBI+甲状腺素低剂量组)、E组(TBI+甲状腺素中剂量组)及F组(TBI+甲状腺素高剂量组),每组18只。参照Feeney法建立TBI动物模型,伤后6 h A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D、E及F组分别予10 μg/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平均年龄(64.11±9.49)岁;平均病程(151.55± 127.87)d。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后1周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患眼均行B
目的观察特发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确诊的特发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均为单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UBM、B型超声、OCT、FF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BCVA记录时转换为logMAR视力。对比观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体积的变化。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原发性PD的30例患者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2±6.4)岁;平均病程(3.9±2.4)年。根据Hoehn-Yahr分级法将患者分为轻中度PD组、重度PD组,分别为15例15只眼。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20名20只眼作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地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赖患者主诉、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视网膜与脑组织同源,其血管系统与大脑小血管有相似的生理特性。研究发现,A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觉功能、视网膜血管以及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探讨AD患者眼底改变的形成机制及意义,将有助于遴选特异、敏感、简便地AD早期观测评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