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3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应用PFNA和传统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能够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传统随内钉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82-02
  股骨轉子周围骨折为临床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损伤,患者主要伴有局部肿胀、疼痛以及压痛等临床症状,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在髋部骨折中约占50%[1]。如应用不恰当治疗方法,则会导致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笔者对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其中,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5.3±2.2)岁;骨折类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3~74岁,平均年龄(65.5±2.3)岁;骨折类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应用股骨髓内钉或者传统髓内钉治疗;②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能够获得随访的患者。排除标准:不能耐受手术者;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髓内钉固定治疗。拍X线片检查,选择合适髓内钉。治疗时,取仰卧位,垫高伤侧臀部,于屈曲内收位放置伤肢。将备好的髓内钉插入到髓腔内,应用持骨钳对近侧骨折端进行固定,将髓内钉放置到导针位置,插入到骨质。最后缝合切口。研究组应用PFNA治疗,取仰卧位,全麻,经C形臂X线机进行引导,进行牵引,闭合复位内旋骨折。确保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于股骨转子近端作一条长约5cm的切口。于转子顶部三分之一位置,钻入直径2mm的克氏针,经X线透视下确定克氏针位置,然后应用扩髓钻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将导针插入,并在髓腔内插入股骨髓内钉。准确找到螺旋刀头孔位置,置入螺旋刀后拧紧。注意保持关节面和刀头距离为10mm,瞄准远端后将其锁定、拧紧。最后经X线透视,保证固定满意后,逐层缝合切口部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5 疗效评定[2] 优:治疗后患者的髋部疼痛症状明显消失,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均恢复至正常,能够自行活动,未出现外旋、内翻等情况;良:患者髋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基本正常,活动偶尔需要别人扶持,轻微外旋,内翻短缩不超过1cm;差:治疗后,均未达到以上标准。优良率为优秀率与良好率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3.3%,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0.0%,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继发心肺功能衰竭,1例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出现5例肺部感染继发心肺功能衰竭,3例髋内翻,1例肺栓塞,1例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症,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有研究指出[3],在全部骨折中,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发生率约占3%。骨折大多数受到摔倒等低能量创伤导致,危险因素则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减少、神经受损、营养不良、使用精神药物、视力受损、平衡不良、恶性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等。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手术疗法。
  PFNA为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法,以传统髓内钉作为基础,能够有效复位、固定骨折部位。通过应用螺旋刀头固定方式,能够大大提升骨折部位的抗旋转能力,且能够扩大骨折断面接触面,防止骨量丢失;另外,髓内固定主要固定至髓腔内,和负重力线靠近,能够有效传递负荷,缩小力臂,能够减少弯矩,大大降低应力。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医务人员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病情,主要包括手术耐受力、髓腔粗细以及骨折分型等。另外,选择正确进针点,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髓内主钉插入困难、骨折移位、股骨颈内位置偏离等情况。此外,注意进行闭合复位,经骨科牵引床与下肢牵引相结合,解剖复位,如不能纠正侧移、成角等骨折端移位,则可应用骨膜剥离器、长血管钳以及骨钩等进行辅助移位。
  综上所述,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能够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并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参考文献
  [1]王益民,董启榕,韦兆祥,等.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67-68.
  [2]陆跃,陶然,徐华,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8):720-721.
  [3]李海丰,张世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向内穿出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42-444.
  (收稿日期:2015.07.3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分诊时间及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即包括吸氧、检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健康宣教及遵医嘱治
【摘要】目的:分析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过程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的效果。方法: 将90例绝经后要求取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程序取出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在常规程序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和利多卡因,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取环过程中宫颈松弛程度。结果:观察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清中B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孕酮(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25例和同期要求终止妊娠的宫内妊娠
【摘 要】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按照术后切口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34例,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两组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对手术切口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减
【摘要】目的:观察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病理教学的护理1班作为对照组(45例),将采用动态思维方式进行病理教学的护理2班学生作为观察组(45例),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病理教学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
目的:分析当前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并对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情况、区域分布情况,同时
新优26号(安农2号勿杈瓜)是新疆自治区昌吉市安农种子公司选育的杂交一代西瓜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75天,果实椭圆形,绿皮覆墨绿色齿条带,瓤色大红,汁多细脆爽口,667 m2产量达5 000 k
【摘要】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葡萄糖10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2次/日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口服蒙药沙参止咳汤散(05g/次,2次/日)治疗。一周为1疗程,一般治疗1疗程。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肺
世纪春蜜西瓜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瓜类研究室西瓜抗病育种课题组2000年育成.特早熟,全生育期82天左右,果实发育期25天左右.单瓜重3~4 kg,爬地栽培每667 m2产量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