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在对云南省“四市一州”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剖析云南省“四市一州”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分析制约普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普通居民 体育生活 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广大人民群众日渐显示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热情。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现代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1996年国家体委组编了《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接着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02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都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规划,这一构思顺应了我国城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体育生活化中体育发展的必然之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市、曲靖市、红河州普遍居民为对象。各城市分别发放调查表200份,共计1000份,以机关政府及企业人员、教师与学生、工人、农民、商人等五类人群为主。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共发放调查表10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952份,有效回收率95.2%。
  2.结果与分析
  2.1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分布。
  偶尔参加:机关政府、企事业人员56人,教师与学生111人,工人46人,农民21人,商人40人,总计28.8(%)。经常参加:机关政府、企事业人员(人数)94人,教师与学生176人,工人81人,农民76人,商人56人,总计50.7(%)。不参加:机关政府、企事业人员(人数)39人,教师与学生34人,工人35人,农民43人,商人44人,总计20.5(%)。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分布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员中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有274人,占28.8%;其中:经常参加锻炼的483人,占50.7%;不参加体育锻炼的185人,占20.8%。在对几个不同年龄段的调查中还了解到:在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16—25,26—35年龄段的年轻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几乎为零,即参加锻炼的随意性也较大,这一数据说明,年轻人总认为身体强壮,不锻炼身体也好,偶有小病也能挺过去,健身的意识薄弱。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55岁以上的人居多,这可能与他们已退休或即将退休,工作压力不大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35—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较差,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有关。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商人和农民居多,均占22%以上。这说明农民的健康意识较差,认为自己在田里干活就是锻炼,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而商人的生活不规律,生活节奏快,没有空余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2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
  调查得出:机关政府企事业人员: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2.4%,收费运动场馆占3.6%公路或街道占5.3%,公园占3.1%,空地占5.4%,其它占1.3%。教师与学生: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8.8%,收费运动场馆占0.5%,公路或街道占0.8%,公园占0.4%,空地占0.6%,其它占1.4%。工人: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2.7%,收费运动场馆占1.9%,公路或街道占6.1%,公园占3.7%,空地占6.5%,其它占1.4%。农民: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2.2%,收费运动场馆占2.0%,公路或街道占7.0%,公园占3.3%,空地占6.7%,其它占2.3%。商人: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3.0%,收费运动场馆占1.9%,公路或街道占4.5%,公园占6.7%,空地占3.1%,其它占1.4%。五类人群中: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占19.1%,收费运动场馆9.9%,公路或街道占23.7%,公园占17.2%,空地占22.3%,其它占7.8%。
  从统计中得出:居民选择锻炼场所的顺序为:公路或街道,空地,免费运动场馆,公园,收费运动场馆,其它。其中机关政府、企业人员、教师与学生选择免费场馆、空地的人员较多,这说明这一类人群在选择锻炼场馆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一些。而工人、农民选择空地、公园、公路或街道较多一些。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商人在选择收费运动场馆进行锻炼居最高,这与他们较高收入有很大关系。
  2.3不同年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和强度分析。
  在不同年龄段的锻炼者中,锻炼次数保持在“每周三次”的最高年龄段是60岁以上和46—60岁年龄段,分别占85.0%和62.0%。其次是18—30岁和31—45岁年龄段,分别占55.3%和52.6%。锻炼时间保持在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最多,为45.2%;其次是46—60岁,18—30岁,31—40岁,数分别是42.1%、30.5%、27.0%,每次锻炼强度保持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最高年龄段是18—30岁,为72.1%;其次是60岁以上,46—60岁,31—45岁,分别为66.7%,64.5%和4.4%。由此可见,在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上31—45岁之间段比例最低,其次是18—30岁年龄段。
  2.4不同年龄段的体育人口统计分析。
  对云南省“四市一州”居民体育人口统计调查结果表明:18—30岁所占比例为32.1%,31—45岁所占比例为28.7%,46—60岁所占比例为3.33%,60岁以上所占比例为37.5%。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我国体育人口(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从事体育项目相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三项标准的人为314人。由此可见,云南省“四市一州”18—60岁以上居民体育人口为32.0%,说明“四市一州”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中时间明显不足,仅达到38.9%(每次锻炼时间达到31—60分钟和60分钟以上之和),而其它两项分别达到62.7%和67.7%。体育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46—60岁和18—30岁年龄段居中,31—4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小,原因是该年龄段正处在个人事业的黄金时期,在社会家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最大,无法参与体育锻炼,这种状况必然会对今后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2.5“四市一州”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及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生理机能状态,而且可以缓冲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产生的心理疾患。在对云南省“四市一州”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中,认为对身体非常有益的占59.1%;对身体有帮助的占25.6%;丰富文化生活的占10.5%;无所谓的占4.7%;没有好处的仅占0.2%。因此,广大群众对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认识是积极的、正确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广大居民自觉、科学、系统、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
  3.结论和建议
  3.1影响云南省“四市一州”普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乏余暇时间、家庭负担重、工作负担重、缺乏兴趣、缺乏科学指导、缺乏体育场馆、缺乏经济基础”。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是制约16—25岁、55岁以上两组人员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缺乏余暇时间和工作负担重”是26—35岁、36—45岁两组未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
  3.2根据对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人们对场馆的选择较高。由于云南省经济滞后,人们在选择运动场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选择公路或街道、空地、免费运动场地居前三位,这说明居民的生活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健身投入上还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体育健身场馆的投入,让更多的人能进入低收费的运动健身场馆,用更饱满的热情,更好的身体投入到工作中去。
  3.3中年人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时期,由于工作繁忙,家庭负担过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偶有不适自己也能挺过去的想法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在这一人群中,在工作之余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几不误,更大、更强、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也是国家和单位获得的最大财富。
  3.4增强普遍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加强《全民健康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让他们认识到不管有多忙、场馆设施有多差,都要尽可能地、创造性地来参与锻炼,当然政府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改变社会中体育指导员薄弱的现状也是云南省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现状的有力保障,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对国家、对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宠天宁,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20(1):15-18.
  [2]任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分析[J].体育科学,1998,(3).
  [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4]张示军.我国25—50岁劳动人口的健身观念[J].体育科学,1998,(3).
  [5]芦平生,我国西部地区居民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科学,2001,(4).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动态称重收费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ETC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以称台前置的方案对现有收费车道进行改造,利用压电石英传感器阵列作为称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