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已有一段时间,然而在很多课堂上,探究性学习存在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等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着自己特有的朝气和接受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探究性学习的影子。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实施
看到“探究性学习”,让我不禁想起大学时的一次演讲。曾记得当时我很激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后悔,因为我为此努力过、奋斗过,至少我曾经拥有。每每想起这段话,我都忍不住心情激动。“曾经拥有”,多么年轻、多么朝气的一句话,可如今工作了四年,我却再也找不到那样的激动了。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过度地去关注其结果。研究性学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在我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早就被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探究性学习课题”展开,取得了一些结果与经验。我的理解是,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创设问题情景,需要从学生感兴趣或熟知的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文本和表格的信息加工》一章中,“文本的信息加工”就是以这样一个情景开始的:刘蕾同学酷爱诗歌和散文,尤其喜欢徐志摩的作品,为此她专门搜集了一些徐志摩的作品和相关图片。自从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她就开始尝试利用它来为自己喜欢的诗歌和散文润色。徐志摩是很多中学生喜欢的,尤其是他的作品更是让很多人朗朗上口。所以,这样的情景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进一步地学习。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徐志摩的作品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他们心中的徐志摩。
二、适当地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作热情,并能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这样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学生们都愿意参与。然而每个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有些同学创作能力好,制作的作品精致美观;有些同学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是我发挥协调作用的时候了,先找一些同学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是很漂亮,但是却刚好覆盖了这堂课的所有知识点,让他们演示并给予适当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解决一些制作困难同学的问题,又激发了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进一步地探索。然后找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演示这些作品并讲解其中新的知识点,让有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同学能更好地发挥。
三、复习和整理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使零散的知识点连贯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Word中知识点是很零散的,很多知识点都不是很大,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教师讲解,就觉得大家都会的,没有必要讲;而如果教师不讲,又觉得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这样两难的知识点,可以放到本堂课的后面,也就是在学生的作品基本上完成得差不多之后,对本堂课进行梳理和总结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演示,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深印象,也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能有感官上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既兼顾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没有忘记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
我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由地讨论。当然,每个人都会担心,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不会被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气氛很热烈,氛围很轻松,学生却什么也没有学到。杜郎口学校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在杜郎口每个专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杜郎口教学其实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在一旁充当监督员和导演的角色。虽然教师退居二线当起了导演,但是一堂课还是在导演的指挥和监督下完成的,其结果的好坏,全在导演。
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导演,将课堂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走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但我们有信心继续探索和实践,在探究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出应有的光芒和精彩。
参考文献:
[1]余红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2]让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绽放精彩.江苏省厉庄中学校园网.
[3]何新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5]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实施
看到“探究性学习”,让我不禁想起大学时的一次演讲。曾记得当时我很激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后悔,因为我为此努力过、奋斗过,至少我曾经拥有。每每想起这段话,我都忍不住心情激动。“曾经拥有”,多么年轻、多么朝气的一句话,可如今工作了四年,我却再也找不到那样的激动了。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过度地去关注其结果。研究性学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在我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早就被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探究性学习课题”展开,取得了一些结果与经验。我的理解是,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创设问题情景,需要从学生感兴趣或熟知的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文本和表格的信息加工》一章中,“文本的信息加工”就是以这样一个情景开始的:刘蕾同学酷爱诗歌和散文,尤其喜欢徐志摩的作品,为此她专门搜集了一些徐志摩的作品和相关图片。自从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她就开始尝试利用它来为自己喜欢的诗歌和散文润色。徐志摩是很多中学生喜欢的,尤其是他的作品更是让很多人朗朗上口。所以,这样的情景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进一步地学习。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徐志摩的作品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他们心中的徐志摩。
二、适当地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作热情,并能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这样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学生们都愿意参与。然而每个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有些同学创作能力好,制作的作品精致美观;有些同学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是我发挥协调作用的时候了,先找一些同学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是很漂亮,但是却刚好覆盖了这堂课的所有知识点,让他们演示并给予适当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解决一些制作困难同学的问题,又激发了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进一步地探索。然后找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演示这些作品并讲解其中新的知识点,让有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同学能更好地发挥。
三、复习和整理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使零散的知识点连贯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Word中知识点是很零散的,很多知识点都不是很大,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教师讲解,就觉得大家都会的,没有必要讲;而如果教师不讲,又觉得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这样两难的知识点,可以放到本堂课的后面,也就是在学生的作品基本上完成得差不多之后,对本堂课进行梳理和总结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演示,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深印象,也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能有感官上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既兼顾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没有忘记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
我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由地讨论。当然,每个人都会担心,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不会被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气氛很热烈,氛围很轻松,学生却什么也没有学到。杜郎口学校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在杜郎口每个专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杜郎口教学其实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在一旁充当监督员和导演的角色。虽然教师退居二线当起了导演,但是一堂课还是在导演的指挥和监督下完成的,其结果的好坏,全在导演。
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导演,将课堂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走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但我们有信心继续探索和实践,在探究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出应有的光芒和精彩。
参考文献:
[1]余红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2]让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绽放精彩.江苏省厉庄中学校园网.
[3]何新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5]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