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无可替代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亲自养育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加强彼此心理上的亲密。只有父母才能本能地觉察出孩子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父母不间断的关怀。
  一位在事业上很成功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她很累,并且有点烦,却发现5岁的女儿正倚在门旁眼巴巴地等她。
  “妈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妈妈很累!”妈妈皱着眉头说,但是看见女儿满脸的期盼,不禁改变语气,柔声问道:“什么问题呢?”
  “妈妈,你一小时赚多少钱?”
  “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妈妈又皱起了眉头。
  “我只是想知道,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女儿哀求道。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女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妈妈,可以借我10美金吗?”
  妈妈终于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钱去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糖果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反省!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如此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闹。”
  女儿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平静了下来,开始反思,觉得自己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女儿真的想买点什么东西,因为她平时很少要过钱。
  妈妈走进女儿的房间,轻声问:“睡了吗,孩子?”
  “妈妈,我还醒着呢。”女儿回答。
  “妈妈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妈妈说,“这是你要的10美金。”
  “妈妈,谢谢你。”女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有了钱还要?”妈妈不解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女儿说,“妈妈,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对于30多岁正处于事业发展关键期的父母来说,尽可能待在孩子身边,陪伴他的成长,多多少少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为工作、为生计已经忙得团团转了,哪顾得上孩子?于是,隔代抚养、保姆、托管,各种代养方式应运而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平均约3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孩子年龄愈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愈高。
  由于祖父母的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科学性比较欠缺,单凭个别的、表面的经验出发,教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会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其身心发育。而现代的年轻父母们一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在教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方法。
  例如,奶奶会说:“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而妈妈就不会这样了,她们会说:“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开水要倒在杯里过一阵子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给妈妈倒一杯水来。“
  这样的结果是: 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像中重要得多。如果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培育,有利于孩子的茁壮成长。作为父母,不要只忙着工作与赚钱,多挤出一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亲自带孩子去公园或其他地方走走。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比父母的关爱更能滋润孩子,更能让他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女儿7岁,优点很多,毛病也不少。她喜欢听故事,可留在脑子的故事却很少,不能完整地复述;身体渐胖,却又懒得锻炼,家里的呼啦圈冷落一旁;对于一大堆要背诵的课文,每次效率都很低……我暗暗发愁: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适逢“超级女声”正在热播,女儿熟悉了“PK”这一概念,喜欢上了那种竞争激烈的舞台,我转念一想,有主意了!    故事PK,你玩过吗?    那晚,妻子去上夜班,教育孩子的工作落到了我的肩上。
有一位父亲,接到学校开家长会后,百忙之中抽空赶去。来到学校,他推开一间教室的门,发现里面正在上课。他很奇怪,打断老师的讲课问:“不是说开家长会吗?”老师回答说:“没有呀。“他又说:“怎么会,儿子明明跟我说今天开家长会的。”“你儿子叫什么?”老师问。父亲说出了儿子的名字,老师听后,吃惊地说,这孩子我教过,现在已经上四年级了,我这是二年级,你有多长时间没来过学校了?”父亲听后,羞愧地走了。  这位父亲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无情,对动物、对人都没有一点仁爱之心呢?思来想去,我认为责任在大人,是家长们忽视了对他们进行仁爱教育。   仁爱教育其主旨就是要大力加强关爱教育,希望人们从只关心自我中跳出来,去“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关心其他物种”……我们家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对孩子进行仁爱教育,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栋梁之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仁爱启蒙教
人体除了大脑外,肚子里也有个“大脑”,被称为“腹脑”。科学告诉我们,在人的消化道的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胃肠道里的“神经系统”与大脑里的细胞数基本相等,其结构与大脑也大致相同,这便是“腹脑”。血清基是人体神经的传递物质,95%都产生于“腹脑”,能够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传出,并向大脑递
被儿童称为“故事爷爷”的孙敬修,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他总结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精辟地指出:“儿童求知欲强、好奇心胜,最喜欢生动、形象、活泼的教育,讲故事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讲故事决不应当成为妈妈们哄孩子、打发时间的手段,而应让儿童受到教育。因为故事不但能使孩子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学习语言,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美的心灵。一个美好的故事,往往对儿童的一生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送给孩子礼物,最关键的是传递了父母的爱和关怀。  那天,我跟邻居迈克尔夫妇聊起了圣诞礼物的问题,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圣诞的早晨,8岁的威廉一起床就跑到圣诞树下找礼物,发现是一对滑雪撬,似乎有点失望,显然这不是他最期望的,他只轻轻说了句:“谢谢!”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冬季度假中,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是的,许多年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之一。从那年起,他一到冬假,就迷上了
找一个阳光明媚、和风荡漾的周末,带你的孩子去放风筝吧。风筝时而随风扶摇直上,时而与小鸟翩翩起舞,孩子紧攥风筝的线,时而一路欢快地小跑,时而停驻仰望蓝天中飞舞的风筝,不断发出稚嫩的尖叫和欢笑。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作为一项户外活动,放风筝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或跑或停,或快或慢,张驰有度,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关节都得到锻炼,而且孩子抬头翘望,极
近几年,养生的书突然红火起来了,自然,这份关爱也延伸到了宝宝身上,很多专家都写了小儿如何养生的书。闲来翻阅,发现有养生专家说,脚底映射人体全身穴道,赤脚走路容易着寒,导致病从脚入,所以孩子爱赤脚的毛病一定要改掉,既使是夏天也要穿双袜子。  我急了,儿子正好有着爱赤脚的习惯,赶紧跑去问相熟的儿科医生:“赤脚,真的是小儿健康大忌么?”医生摇头笑笑说,运动可给宝宝发育带来极大好处,经常赤脚活动,能够调节
《孩子》观点:  张弛有度更有利于孩子个性发展  在家教实践中,不同孩子的性格差异很大,同一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成熟程度也不同,这些弹性的、变化的发展特征都很难套用一成不变的行为标准。一方面,个别优秀孩子不同寻常的成才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有耳闻,“特例”的成功故事鼓舞着每个家长;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怕孩子行差踏错、离经叛道,两者的反差最终变成家教操作中的矛盾。  其实,孩子的整个成长轨迹都是一个学习
“我的孩子才5岁,但患哮喘已经有三年多,求医问药好长时间了,但总不见效果,每年冬春都会发作,医生,我们平时在家应该怎么配合治疗呢?”  “儿子有哮喘病史,自从入冬天气转冷以后他就开始咳嗽,我特别担心他的哮喘再犯,反复发作。医生,有没有办法能早作准备,提前防治呢?”    入冬以来,前往各大医院治疗哮喘的患儿明显增加。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