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确认世界最大霸王龙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過多年的挖掘和骨骼重建,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确认,1991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发现的霸王龙骨骼化石,源自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霸王龙。
  研究人员花了10多年时间,才移除覆盖其骨骼的沙石。直到最近,他们才完成骨骼重建并展开研究。估计这只霸王龙身长13米,体重超过8800千克,生活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对斯科蒂骨骼的分析显示,它还是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霸王龙。
其他文献
近日,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千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進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指令控制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基于共享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并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
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这次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光铷原子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性能大幅提
科學24小时201907-08合刊
天体剧烈活动引起的时空扰动,好比在浩渺的宇宙中投下一颗石子,历经10多亿年漫漫星系之旅,时空的涟漪最终与地球邂逅。从1916年爱因斯坦的预言,到2015年9月首次确定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人类为了直接探测时空的涟漪,苦苦探寻百年。这其中,我国学者对引力波及其相关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引力波理论与观测的贡献1938年,在研究“引力较弱时引力波会在速度的第几阶出现”这个问题时,爱因斯坦与合作者根据计算
天坛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天坛以其形体简洁庄重,建筑布局严谨,色彩瑰丽典雅著称于世。其中建筑格局的布置,建筑构造的设计理念,以及纹饰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传递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易被忽略的七星石在天坛的东门,入门后直走就能看到草地上散落着的七星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
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生物的进化历程表明,地球上的生物均起源于海洋。海洋不但占据了地球71%的表面积,而且提供了99%的生物可栖息的地方。也许正是由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的原因,历经千万年已经站在生物“进化树”上最顶端的人类,对大海的憧憬和向往仍深深地镌刻在基因里。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千百年来,大海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但正如美国海洋生物
過去几十年,研究人员已尝试使用多种观测技术为银河系“估重”,认为银河系的质量应该在5000亿到3万亿个太阳质量之间。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这一最新测试结果果然处于上述范围的中间。宇宙中最轻的星系质量仅相当于10亿个太阳质量,最重的星系质量达到30万亿个太阳质量,因此银
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乳腺肿瘤的基因和分子构成中能够找到有效线索来判断乳腺癌的疾病走势,包括未来复发的可能性和复发时间。  研究人员对近2000名患乳腺癌女性的腫瘤基因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她们的病情进行了超过20年的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乳腺肿瘤的分子亚型,从而更精确地分辨出这些患者中哪些人乳腺癌复发风险更高,并利用这些信息制作了一个统计工具来预测这些女性的乳腺癌是否及何时会复发。  尽管这项新研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日前面向全球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7年光谱巡天的成果。郭守敬望远镜简称LAMOST,是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第一臺大规模光谱巡天望远镜,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7年巡天,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相当于对上千万个星体进行了“人口普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项目。其中高质量光谱数达到937万条,约是国际上其他巡天
近日,中國、美国、澳大利亚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让原子伴着光子“跳舞”,并揭示了这种“舞蹈”的“音乐节奏”。  这个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涡旋光和原子相互作用,将超冷原子缓慢地旋转起来,实现了旋转的原子和涡旋光之间相干耦合,即超冷原子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效应。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的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