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师生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没有一个良好的气氛,那么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要营造一种课堂气氛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就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谈一谈我的点滴教学经验: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各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勤”字。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師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理解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四、在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在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采,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学习气氛。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我们就一定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重任。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是连接家长、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是一个班集体的引导着和管理者。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对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此,我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小
【摘要】学习教学工作是青年教师取得直接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听,多观摩,多思,多总结才会有更多的收获。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青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并要时刻以学生为本,才能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意识以人为本  高校教育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大学的使命。大学的功用就是把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且和谐的课堂气氛,我据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已2 8年有余的经历,总结出以下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小“偏方”,期抛砖引玉,供同仁商榷与共勉。  一、以情唤情。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
一所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手法至关重要,因为校长的言行举措都影响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因此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论断。经历几十年来从教师到中层领导到校长岗位的每一阶段的感悟,认为校长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值得更多地探讨:  1、管理整体工作要用心  一所学校就象一个家庭,有了每一个成员就有了各自的角色与分工。做为学校这个大家庭来就更加复杂多元,教育、教学、后勤。。。校长都要关注。虽然
以前没来到实验小学之前,只认为实验小学高素质教育,不注重学习,来到后各方面都让我大吃一惊,这都是校长的领导有方。  我的校长,执掌一所这所小学小学,不仅每天关心着学生的终生成长;还开设了观察、规划、时政、礼仪、家政等“不常见”的课程,把工厂、农田、厨房、野外等都当成课堂;他对我们教师们实行“魔鬼训练”,而我们却称他为“魅力师傅”;他取得了诸多荣誉却又淡然地称自己只是个读书人……他就是———我們的校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是其接受教育影响的心理基础,由“爱屋及乌”升华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规律表明,适当的心理距离所产生的人际感召力比“亲密无间”要强得多。为了保持教师的威信和神秘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师和学生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非常必要的。  把握适当的心理距离教师一定要做到育人先育己,育人先正己。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与学生之间要疏而不远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彰显好处,方便、快捷、高效、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等优点正逐渐走进教师们的内心,名师、专家将成为我们的朋友,经典案例点击查看,现代的教师将在网络的浪潮里扬起新的教研之帆。  【关键词】网络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新路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无时无刻
自2 0 0 1年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的工作中有辛酸,也有欣喜。从中也得到了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以下几点就是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  一、选拔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与败。在选用班干部时,应注意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