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曾赞《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此话流传甚广,也因此误导甚广。比如,大家往往会因此认为《聊斋》中的冥府无比腐败,作者以此讽刺旧社会的黑暗,其中《席方平》被视作典型案例。当然,故事中的冥王确实贪腐残暴,不过最后的结局是,由于更高一级官员二郎神的介入,整个冤案大逆转,从冥王到最低一级的冥吏,全受到严厉的惩处。由此可见,冥府对于失职、渎职乃至腐败官员也是有问责机制的。
据《稽神录》载,五代时,浙江有位姓赵的小官,妻子病死,尚未安葬时又复活了。据她说,自己被阴差拘押至阴间,结果冥官们检索冥簿,发现抓错了。一位白衣冥官说:“既然已经抓来了,将错就错吧。”另一位绿衣冥官则坚决要求遣返。两位官员还争执了许久,最后绿衣冥官严厉斥责阴差,命其将人带回阳间。
有时,遇到严苛的冥官,除了改正错误外,还会及时对失职的阴差进行惩处。据《夷坚乙志》载,南宋高宗年间,临安人赵善广被冥吏追至阴间,到了地府,冥官严厉质问:“赵善佐,你生前何以敢杀孕妇?”赵善广说:“我不是赵善佐,是不是抓错了?”冥官转脸怒斥失职的阴差,将阴差收监,将赵善广遣返。
由于害怕被问责,有些失职的阴差会推卸责任。据《夷坚甲志》载,福建一位黄秀才的女儿黄十一娘被阴差索命。在趕赴地府的途中,阴差发现自己抓错了,怕被问责,于是威胁黄十一娘:“我要抓的是王十一娘,结果错抓了你。待会儿见到冥王,你就说自己姓王,要是敢说实话,我非让你受大苦不可。”黄十一娘哪敢不答应。幸好,她去世的父亲正在冥府为官,认出了女儿,黄十一娘才得以复生。
以上说的失职大都是阴差工作失误造成的,但问责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一般来说,能及时改正即可。可是对于阳间来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何如此轻描淡写呢?阴间自有说法。
据《阅微草堂笔记》载,河北献县一位姓韩的儒生,性情耿直,凡事爱较真儿。某天他被阴差索命到阴间,冥官查验冥簿,发现抓错了,于是命令打阴差二十大板,将韩秀才送回。韩秀才心中不服,抗议说:“人命关天,你们怎么能任由颟顸昏聩的鬼混进公务员队伍?如果不查验冥簿,我岂不是要冤死了?”冥官笑着说:“即使是宇宙、自然的运行,也会有偏差的,何况是鬼神呢?工作中出现失误是正常的。能及时发现失误,这才是聪明;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并不遮遮掩掩,这才是正直。”
在这位冥官眼里,天道也不是精准无误的,无论阳间、阴间,努力接近天道,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失误就可以了,至于问责,呵呵,有这个程序就不错了。
编辑/冰如
链接
据《玄怪录》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全素在长安复习,准备参加科考,半夜里一有阴差拿着公文将其抓到阴间。吴全素过堂时,他辩解说:“我年纪轻轻的,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不该死。”还要求查验冥簿。结果发现,冥簿中果然记着他还有三年阳寿,而且下一年科举还能中个明经,只是没有机会做官。判官就开导他:“人世三年,如白驹过隙,而且你这三年也没有荣华富贵可享。既然已经来阴间了,何必再回去呢?来来回回的,手续极其烦琐,不知要盖多少公章,不是给我们添麻烦吗?”吴全素说:“我离家多年,就为了得个功名,再说还有三年寿命,怎么能放弃呢?”判官劝说无效,只得放他还阳。
据《稽神录》载,五代时,浙江有位姓赵的小官,妻子病死,尚未安葬时又复活了。据她说,自己被阴差拘押至阴间,结果冥官们检索冥簿,发现抓错了。一位白衣冥官说:“既然已经抓来了,将错就错吧。”另一位绿衣冥官则坚决要求遣返。两位官员还争执了许久,最后绿衣冥官严厉斥责阴差,命其将人带回阳间。
有时,遇到严苛的冥官,除了改正错误外,还会及时对失职的阴差进行惩处。据《夷坚乙志》载,南宋高宗年间,临安人赵善广被冥吏追至阴间,到了地府,冥官严厉质问:“赵善佐,你生前何以敢杀孕妇?”赵善广说:“我不是赵善佐,是不是抓错了?”冥官转脸怒斥失职的阴差,将阴差收监,将赵善广遣返。
由于害怕被问责,有些失职的阴差会推卸责任。据《夷坚甲志》载,福建一位黄秀才的女儿黄十一娘被阴差索命。在趕赴地府的途中,阴差发现自己抓错了,怕被问责,于是威胁黄十一娘:“我要抓的是王十一娘,结果错抓了你。待会儿见到冥王,你就说自己姓王,要是敢说实话,我非让你受大苦不可。”黄十一娘哪敢不答应。幸好,她去世的父亲正在冥府为官,认出了女儿,黄十一娘才得以复生。
以上说的失职大都是阴差工作失误造成的,但问责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一般来说,能及时改正即可。可是对于阳间来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何如此轻描淡写呢?阴间自有说法。
据《阅微草堂笔记》载,河北献县一位姓韩的儒生,性情耿直,凡事爱较真儿。某天他被阴差索命到阴间,冥官查验冥簿,发现抓错了,于是命令打阴差二十大板,将韩秀才送回。韩秀才心中不服,抗议说:“人命关天,你们怎么能任由颟顸昏聩的鬼混进公务员队伍?如果不查验冥簿,我岂不是要冤死了?”冥官笑着说:“即使是宇宙、自然的运行,也会有偏差的,何况是鬼神呢?工作中出现失误是正常的。能及时发现失误,这才是聪明;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并不遮遮掩掩,这才是正直。”
在这位冥官眼里,天道也不是精准无误的,无论阳间、阴间,努力接近天道,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失误就可以了,至于问责,呵呵,有这个程序就不错了。
编辑/冰如
链接
据《玄怪录》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全素在长安复习,准备参加科考,半夜里一有阴差拿着公文将其抓到阴间。吴全素过堂时,他辩解说:“我年纪轻轻的,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不该死。”还要求查验冥簿。结果发现,冥簿中果然记着他还有三年阳寿,而且下一年科举还能中个明经,只是没有机会做官。判官就开导他:“人世三年,如白驹过隙,而且你这三年也没有荣华富贵可享。既然已经来阴间了,何必再回去呢?来来回回的,手续极其烦琐,不知要盖多少公章,不是给我们添麻烦吗?”吴全素说:“我离家多年,就为了得个功名,再说还有三年寿命,怎么能放弃呢?”判官劝说无效,只得放他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