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遗漏第三人发回重审的反思

来源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发回重审、第三人范围扩张及当事人诉讼成本增加的现实困境。发回重审第三人范围扩张表现形式为规范文本过度解读及“利害关系”的不限位发展。追根溯源,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对规范文本的解读停留在表面,且未对第三人进行有效的分类,导致第三人识别标准的界限模糊不清。虽遗漏第三人发回重审制度在实践中被过度适用,但制度蕴含了维护第三人合法权益、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及全面查清案件事实的功能。以核心要素、本质要素和辅助要素为遗漏第三人发回重审制度的考量要素,通过类型化分析遗漏第三
其他文献
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领导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动能变革提升,带动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促进发展效益持续提升,推动业务结构科学均衡,助力发展效能更为持续。业务规模居全省担保行业第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2020年底,公司全部业务余额287.8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
期刊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人民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在群体性纠纷日趋增多的态势下,群体性案件能否有效化解是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法律规定的诉讼制度在群体性案件审理方面明显供给不足,而示范诉讼在基层实践中取得的效果证明了这一制度在群体性纠纷化解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价值。在此情形下,应破除示范诉讼在我国诉讼制度体系下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障碍,把其作为代表人诉讼的补充,在诉讼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使二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好促进群体性纠纷的化解。在设计本土化的示范诉讼制度时,既应注重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间的衔接适用已成为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新常态,但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面,《监察法》在实体和程序方面均作出了有别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于此,为在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衔接过程中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认罪认罚从宽模式,应当在证据适用上确立监察调查与司法审查采用同一标准的规则;在法律规定上,明确监察机关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的内涵、外延及程序,并厘清有关自首和立功等从宽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监察、检察、法院应建立由监察机关在起诉意见书中载明认罪认罚情节,再由检、法两家确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