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峡谷内密密匝匝地长满了原始古树,四周刀削般的悬崖绝壁,也旁逸斜出地长满了婆娑多姿的树木 有专家说:除西双版纳外,这里是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
通灵峡谷看瀑布
从景区门口进入,沿着台阶往下走了几十米,两边的树木已经遮天蔽日了。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峡谷,宛如一条绿色的隧道通往地心。两边郁郁葱葱,都是遮天蔽日的枯藤老树。满谷苍翠,涧水潺潺,整个峡谷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灵气。
通灵峡是一座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 000米,宽200多米,深300米,犹如地球突然裂开一条缝,狭长而深邃。据地理学家考证,这峡谷原是个盲谷,由于地质运动的影响,盲谷顶部陷落,形成一个大天窗,峡谷两边山崖还保留盲谷特有的拱形,拱形悬崖上凌空悬着姿态各异的钟乳石。所以叫作通灵峡谷,是因为著名的山水画家关山月来到此地,感觉这里空灵幽深,于是起了这个名字。
峡谷内密密匝匝地长满了原始古树,四周刀削般的悬崖绝壁,也旁逸斜出地长满了婆娑多姿的树木。有专家说:除西双版纳外,这里是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我们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溪边通道,一边倾听着溪声潺潺,一边观赏着热带的植物。
过去这里人迹罕至,谷内成了天然植物王国,长满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近2000种,其中有许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珍贵的恐龙时代活化石桫椤、莲子观音座蕨,较珍贵的有金丝李、枧木、格木、观光木、越南木莲等,还有药用植物黄精、绞股蓝、砂仁、黄莲等等。桄榔树、棕榈树、野芭蕉、魔芋等更是比比皆是。
一般游客看不明白,能看懂的是树木有粗有细,树叶有宽有窄,有的是我熟悉的,如龟背竹、芭蕉树,有的肯定是一般人未曾谋面过的。
据说当年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时,用过这里的树木。纪念堂的风景树火焰树、美丽梧桐,当年就是从这里移栽去的。
导游是当地壮族的小阿妹,穿着朴素的蓝色民族服装,她们说这是蓝衣壮的典型服饰。在这里当导游不容易,要有比较丰富的植物知识,因为这里的植物很多都是珍稀植物,甚至是恐龙年代遗存下来的,知识不够讲不清楚的。
往前走,慢慢地峡谷变得宽阔了。突然一个转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我们的正前方峡谷已经被挡住了去路,一座石壁立在前方,石壁的接天处有一个凹口,涓涓细流如白沙倒挂,薄薄地铺满了整个石壁,朦胧但并不神秘。这就是通灵瀑布。据介绍,通灵瀑布落差有180多米,是亚洲单级落差最高的瀑布。在丰水时节,瀑布飞流直下,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水花飞溅,洒向百米之外,巨大的气流令人震撼。
我们是冬天去的,瀑布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但是站在通灵瀑布的前面,虽然没有领略到它咆哮如雷的雄姿,但却让我领略到了它的柔美,一种让人气定神闲的柔美。
瀑布跌落处有一个大约50米宽的深潭,汇集了峡谷溪流和溶洞暗河,又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流往另一座峡谷,将成为新的瀑布。
沿着山脚边的栈道,我们进入了“石井洞天”,这里曾经是摆放棺木的地方。如此深谷,真不能想象先民们是怎么进来的,又是怎样把他们亲人的遗体安葬到这里的。
继续往里走,让我们备感刺激和兴奋的是,当我们从“石井洞天”出来时,竟然能从通灵瀑布的一挂水下面穿过!“哗哗哗”的水声中,飞溅而下的瀑布如下暴雨一般,游人们大多撑着伞从水帘下钻过。我没有打伞,任水淋湿我的头发和衣衫,大呼小叫地从水帘下跑过来。
峡谷内植物茂盛,保存完好,地面几乎全被植被覆盖,一派亚热带原始森林景色。据说这里的动物也很多,果子狸、竹鼠、野猫、飞虎等一大批小野兽在谷中生活。这些动物游客们难得看见,但是可以听到鸟叫声不绝于耳,这里是原鸡、画眉、黄莺、杜鹃等鸟雀的天堂,没人敢惹它们。
我们徜徉在幽雅、美丽的峡谷中有种回归大自然,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在绿色大浴池里沐浴,闹市尘嚣,人间烦恼,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岩洞内的瀑布
在瀑布下面的暗河入口处,有四个巨大的溶洞,溶洞深邃曲回。沿着石壁云梯往上攀越约30米高时,一条洞中暗流迎面而来,循石壁而下,形成多层小瀑布,清澈透明。第一层瀑布上方的洞顶,有硕大的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里是最考验人的想象力的地方,有的如人形,有的似动物,其中有一段一层一层的如田园般的自然风光,雕刻大师也难以模拟的。
已经开发的这四个岩洞,还是比较有来历的。侬智高藏金洞和侬智高练功岩算是两个岩洞,侬智高曾是北宋年间壮族首领,据说这里是他的营盘。如今可以看见洞中有几个巨大方石,据说这是石头床。还有练功岩,只见一条合抱柱断成两截,小半截立,大半截旁卧,其断痕相吻。相传侬智高功入佳境的时候,面柱试功,柱应功而倒。真假难说了,但是眼前却是断柱依旧,遗留至今。
据说这里曾经藏金,又叫藏金洞。如今已无金可见,只见洞口有苍黑色的古石垒一堵,望着只能遥想当年的情景了。
通灵宝洞为一个比较奇特的洞,著名国画家关山月曾经为它题词:洞上通天天眼亮,洞下连河河鱼香。
洞在峡谷北端,是入谷出谷必经之路。进来一看,洞很高,约有100多米,广若大厅。洞有两只通天眼。一只似半截猪腿,一只大如班车,略似弯月。听导游说,两年前,开拓者身缚缆绳,从“月亮”吊下洞里,寻找入谷线路,那是相当危险的。
洞底有条地下河,碧水盈盈,很清澈。河从洞口流出,成为峡谷溪流。这条地下河有500多米长,河里有一种沉香鱼,非常名贵。这种鱼颜色藏青或银灰,肉质细嫩,无腥味,煮熟后,汤色乳白,鲜美异常。汛期时,撒下一网,能回收20多公斤呢。
回过头来再琢磨关老的题词,感觉很是到位。文化人看到好山水喜欢抒发一下,但也不是哪里都要题的,这里肯定让关老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同吧。
接下来的芙蓉洞更为奇特,由上下两洞组成,但是两洞的高差约30米,岩洞幽深,如廊曲回。一条地下河从上洞的洞顶循壁下泻,形成一条多级小瀑布。彩灯照上去,瀑布仿佛穿上了锦衣,美如彩虹,而下洞的洞口就是通灵瀑布飞落的地方。
当地人说,桔水期时,瀑布水少,进谷走很深了,才隐约能听见瀑布。而在丰水期,瀑布水多,一进来就能感受到巨大瀑布的力量,汹涌澎湃的瀑布,从陡峭的悬崖顶上飞泻直下,牙张着,爪舞着,直往谷底奔去。
桄榔树上桄榔花
“有一种树,大家可不能摸哦!”小导游的神情中带有几分调皮和神秘。
我们站在了一棵树前,它舒展婀娜的形态很像盆载的凤尾竹,但比凤尾竹要高大许多,光是叶片的分叉就近两尺。我抬头仰视它,一张说明书赫然在目:桄榔树。哦,这就是桄榔树,我在网上看过它的照片,因为没有参照物,我以为它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大号凤尾竹呢。现在亲眼看到了它,没想到它伸展的枝叶直径足有好几米,在桄榔树的主干上,还挂着一串绿色的像高粱穗一样的东西。导游说:这是桄榔花。花?可我 看它更像是果实。真是奇异的花!
树上还有密密匝匝地簇拥在一起的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果实,有乒乓球那么大,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青色的,挨挨挤挤地贴着着主干,结成了一大串果子。导游说,这就是榔桄果,这果子味酸,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谁也不会去采摘它,它总是自生自灭。但在景区,旁边还是挂上了“请勿采摘”的告示牌子。
突然,我萌生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不是才看到桄榔花吗?怎么这里却看到了果子?难道它是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的?导游说:不是的,你发现了一棵树上同时有开花和结果的现象并存的吗?这下把我问住了,刚才看的时候还真没注意。
导游说,桄榔树是头年开花,第二年才结果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棵树上同时看到既开着花又结着果的现象。你看到的树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肯定不在同一棵树上。原来如此!植物真奇妙。
导游又开始抖包袱了:不知道刚才有没有人摸过桄榔树啊?因为这树树干光滑,“桄榔”又是“光郎”的谐音,所以,传说未曾结婚的人是不能摸的,摸了只好做光棍啦。大家听了虽然一笑置之,但是伸出的手还是马上缩了回来。
我却想起了网上看到的另一种说法:桄榔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分枝,所以有“自古桄榔一条心”的说法,用来比喻爱情的忠贞。我觉得这个说法更有现实意义。
桫椤——恐龙最爱
导游开始给我们说故事了。遥想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地球上一片繁荣景象:巨大的植物如桫椤、苏铁、银杏、水杉等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剑齿龙横冲直撞,快乐生活。
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地球上的恐龙灭绝了,而恐龙赖以生存的植物——桫椤竟然还在地球上生存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而在通灵峡谷中,桫椤树并不少见。我们眼前就站着一棵!
我们看到的这棵桫椤茎干直立挺拔,树顶丛生许多巨大的羽状叶片,有1米左右长:羽片成矩圆形,十多片长1米多的叶片从树干向四周伸展开来,宛如一把巨大的雨伞。树叶随风四散飘逸,人站在下面如同在遮阳伞下,遮天蔽日。
靠近摸一摸桫椤树干,发现它的外皮很坚硬,花纹也好看。有人说用它作笔筒、花瓶一定是很好的工艺品,但是有点可惜了。
导游说,别看树干似乎很坚硬,他的髓心部分其实比较柔软,并且含有淀粉,提取出来可以吃,还可以酿酒呢。当地有人把新鲜的树干削去皮后,就直接取中间的芯子吃。这也是味药材,可以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等等。中药里的龙骨风就是这个。
导游指点我们看树干周围有许多毛刺,在它的叶片背面有许多孢子囊群,看起来像一个个黄色小点,里面长着许多孢子。桫椤从来不开花,不结果,也没有种子,它是靠藏在叶片背面的孢子繁衍后代的。通过孢子萌发、受精,小小的孢子就可进一步生长发育成为一株高大挺拔的桫椤。
但是桫椤孢子的成活较脆弱,长成幼苗后生长也很缓慢,如果它原来生长的森林环境被破坏,或不加保护而任人砍伐,它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应受到严格的保护。
回来后在网上查资料,桫椤又名树蕨,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在银杏还没有出世的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地壳无情地变迁,多数蕨类树木都埋于地下,成了我们今天的煤碳。我国华北大煤田,主要就是由这些蕨类树木的残骸变来的。
桫椤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喜欢在潮湿温凉,云雾缭绕的环境中生长,尤其在林子下部的水边。通灵峡谷的环境特别适合它的生长。
刚进峡谷的时候,远远看去,以为有不少南方常见的椰子树。千万别把桫椤档椰树,虽然都是圆柱形的树干,笔直向上,但是桫椤树皮表面布满六角形的斑纹,这是外行人能看出来的最大特征。另外它的叶子比椰子树的要精致很多,毕竟它还是属于蕨类植物嘛。
漫山遍野的凤尾蕨
在一处山坡上,铺满了翠绿,导游说那就是凤尾蕨。这名字很好听,如凤尾一样婀娜,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有点生硬和实在了:鸡爪草。
这也是一种蕨类植物,但很矮小,一般只有一尺多高。凤尾蕨的叶子形状也像羽毛,重重叠叠地生长在一起。
我们走近观看,发现它的叶柄比较长,并且有棱,叶子上有光泽,叶片卵圆形,叶片比较小,像直线一样散开,底部逐渐缩小与茎相连。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
凤尾蕨的繁殖方式很特别。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也有孢子囊,通常沿着叶背边沿,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而细柔,很适合盆栽。曾经有人给我传授经验,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养植环境最好不要见阳光,背阴湿润处为好。因为受到直射的光照后,它很容易就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认识更多的植物
通灵大峡谷物种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只能记下看到的,又留有印象的几种。这里的“过江龙”不仅仅能过江了,据说有的藤能翻过绵延的大山;还有无花果,但和我们这种植的无花果不同的是,它的果子是长在主干上的,像一个个小苹果。我想此无花果非彼无花果吧,因为没有更合适的名字来形容它了。还有几乎人人都吃过的板蓝根,在非典时期简直变成了神药;其实在山中它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小植物,开着蓝紫色的小花。我的植物知识有限,但是有几种植物比较有意思,不敢做知识传播,只当趣闻说说吧。
嘴唇树:它树干上鼓出来的弧型像嘴唇,因此得名。
耳朵树:这种树长出的嫩叶形状酷似耳朵。
阶梯树:这种树的叶子不是直接向上或向下生长,而是螺旋转圈地生长,好似旋转楼梯。
咬人树:有一种小树,人一旦触碰到,它就会马上咬你一口,使你火烧火燎的难受,就连大象也会被它咬得嗷嗷叫。树没有嘴怎么会咬人呢?经科学家分析得知,原来它的叶子能分泌一种生物碱,当人或其他动物触碰它时,它叶子上的刺毛就会蜇进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里,并立即分泌出碱质,使人或动物疼痛难忍。
还有一种无忧花树,似乎跟佛教有点牵连。
野芭蕉:比一般的芭蕉树高大多了,直窜上天,是野生亚洲象的主要食物之一,当地居民也喜欢吃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和花朵。
无花果树:路边总能看见一种非常高大的树,树上结满了果实,果实青涩,还没有完全成熟。导游说当地的人把它叫无花果树,猴子们比较喜欢吃上面的果,人很少吃的。我觉得它和曾经见过的无花果不太一样,这种树木非常高大,大概是另一品种吧。
小叶桉树:这是在去通灵峡谷的路上看到的,是路两边又高又直的护路树。树干白白的,好像没有树皮。桉树是速生树种,不是中国原有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100多年前引入中国。桉树生长速度相当快,生长旺季一天可长3厘米,一个月可长高一米,一年可长高十米。但桉树种过的土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地力衰退的现象,这也许跟它生长过快有关。
鸟巢蕨:植物不高,也就60—120厘米。整个形状如漏斗状,中间空着,宛如鸟巢,因而得名。它的须根如大团海绵状,能吸收大量水分。它也有孢子囊,用孢子播种和繁殖。这植物已经在城市的市场中可以买到了,但是人们给它起了个非常商业的名字:聚宝盆。
董棕:是棕榈的一种,能出产西米。西米露清凉甘甜,十分爽口,是人们热天最理想的消暑食品。可是西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米,更不是在田里种出来的,而是由西谷椰子树、董棕树等棕榈科植物髓心所产淀粉加工而成。
旅游资讯
通灵峡谷位于靖西县城东南部古龙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南端,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多米。
门票:90元
交通:通灵大峡谷距靖西县城30多公里。如果开车,走南宁一靖西国道,直接可到,交通方便。如果乘公交车,游客可从百色火车站乘摩的到汽车站。然后乘长途汽车到峡谷。
住宿:可在靖西县城中住宿,县城里有宾馆、酒店,但绝大多数酒店分布在路边,太嘈杂影响睡眠。
通灵峡谷看瀑布
从景区门口进入,沿着台阶往下走了几十米,两边的树木已经遮天蔽日了。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峡谷,宛如一条绿色的隧道通往地心。两边郁郁葱葱,都是遮天蔽日的枯藤老树。满谷苍翠,涧水潺潺,整个峡谷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灵气。
通灵峡是一座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 000米,宽200多米,深300米,犹如地球突然裂开一条缝,狭长而深邃。据地理学家考证,这峡谷原是个盲谷,由于地质运动的影响,盲谷顶部陷落,形成一个大天窗,峡谷两边山崖还保留盲谷特有的拱形,拱形悬崖上凌空悬着姿态各异的钟乳石。所以叫作通灵峡谷,是因为著名的山水画家关山月来到此地,感觉这里空灵幽深,于是起了这个名字。
峡谷内密密匝匝地长满了原始古树,四周刀削般的悬崖绝壁,也旁逸斜出地长满了婆娑多姿的树木。有专家说:除西双版纳外,这里是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我们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溪边通道,一边倾听着溪声潺潺,一边观赏着热带的植物。
过去这里人迹罕至,谷内成了天然植物王国,长满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近2000种,其中有许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珍贵的恐龙时代活化石桫椤、莲子观音座蕨,较珍贵的有金丝李、枧木、格木、观光木、越南木莲等,还有药用植物黄精、绞股蓝、砂仁、黄莲等等。桄榔树、棕榈树、野芭蕉、魔芋等更是比比皆是。
一般游客看不明白,能看懂的是树木有粗有细,树叶有宽有窄,有的是我熟悉的,如龟背竹、芭蕉树,有的肯定是一般人未曾谋面过的。
据说当年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时,用过这里的树木。纪念堂的风景树火焰树、美丽梧桐,当年就是从这里移栽去的。
导游是当地壮族的小阿妹,穿着朴素的蓝色民族服装,她们说这是蓝衣壮的典型服饰。在这里当导游不容易,要有比较丰富的植物知识,因为这里的植物很多都是珍稀植物,甚至是恐龙年代遗存下来的,知识不够讲不清楚的。
往前走,慢慢地峡谷变得宽阔了。突然一个转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我们的正前方峡谷已经被挡住了去路,一座石壁立在前方,石壁的接天处有一个凹口,涓涓细流如白沙倒挂,薄薄地铺满了整个石壁,朦胧但并不神秘。这就是通灵瀑布。据介绍,通灵瀑布落差有180多米,是亚洲单级落差最高的瀑布。在丰水时节,瀑布飞流直下,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水花飞溅,洒向百米之外,巨大的气流令人震撼。
我们是冬天去的,瀑布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但是站在通灵瀑布的前面,虽然没有领略到它咆哮如雷的雄姿,但却让我领略到了它的柔美,一种让人气定神闲的柔美。
瀑布跌落处有一个大约50米宽的深潭,汇集了峡谷溪流和溶洞暗河,又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流往另一座峡谷,将成为新的瀑布。
沿着山脚边的栈道,我们进入了“石井洞天”,这里曾经是摆放棺木的地方。如此深谷,真不能想象先民们是怎么进来的,又是怎样把他们亲人的遗体安葬到这里的。
继续往里走,让我们备感刺激和兴奋的是,当我们从“石井洞天”出来时,竟然能从通灵瀑布的一挂水下面穿过!“哗哗哗”的水声中,飞溅而下的瀑布如下暴雨一般,游人们大多撑着伞从水帘下钻过。我没有打伞,任水淋湿我的头发和衣衫,大呼小叫地从水帘下跑过来。
峡谷内植物茂盛,保存完好,地面几乎全被植被覆盖,一派亚热带原始森林景色。据说这里的动物也很多,果子狸、竹鼠、野猫、飞虎等一大批小野兽在谷中生活。这些动物游客们难得看见,但是可以听到鸟叫声不绝于耳,这里是原鸡、画眉、黄莺、杜鹃等鸟雀的天堂,没人敢惹它们。
我们徜徉在幽雅、美丽的峡谷中有种回归大自然,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在绿色大浴池里沐浴,闹市尘嚣,人间烦恼,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岩洞内的瀑布
在瀑布下面的暗河入口处,有四个巨大的溶洞,溶洞深邃曲回。沿着石壁云梯往上攀越约30米高时,一条洞中暗流迎面而来,循石壁而下,形成多层小瀑布,清澈透明。第一层瀑布上方的洞顶,有硕大的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里是最考验人的想象力的地方,有的如人形,有的似动物,其中有一段一层一层的如田园般的自然风光,雕刻大师也难以模拟的。
已经开发的这四个岩洞,还是比较有来历的。侬智高藏金洞和侬智高练功岩算是两个岩洞,侬智高曾是北宋年间壮族首领,据说这里是他的营盘。如今可以看见洞中有几个巨大方石,据说这是石头床。还有练功岩,只见一条合抱柱断成两截,小半截立,大半截旁卧,其断痕相吻。相传侬智高功入佳境的时候,面柱试功,柱应功而倒。真假难说了,但是眼前却是断柱依旧,遗留至今。
据说这里曾经藏金,又叫藏金洞。如今已无金可见,只见洞口有苍黑色的古石垒一堵,望着只能遥想当年的情景了。
通灵宝洞为一个比较奇特的洞,著名国画家关山月曾经为它题词:洞上通天天眼亮,洞下连河河鱼香。
洞在峡谷北端,是入谷出谷必经之路。进来一看,洞很高,约有100多米,广若大厅。洞有两只通天眼。一只似半截猪腿,一只大如班车,略似弯月。听导游说,两年前,开拓者身缚缆绳,从“月亮”吊下洞里,寻找入谷线路,那是相当危险的。
洞底有条地下河,碧水盈盈,很清澈。河从洞口流出,成为峡谷溪流。这条地下河有500多米长,河里有一种沉香鱼,非常名贵。这种鱼颜色藏青或银灰,肉质细嫩,无腥味,煮熟后,汤色乳白,鲜美异常。汛期时,撒下一网,能回收20多公斤呢。
回过头来再琢磨关老的题词,感觉很是到位。文化人看到好山水喜欢抒发一下,但也不是哪里都要题的,这里肯定让关老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同吧。
接下来的芙蓉洞更为奇特,由上下两洞组成,但是两洞的高差约30米,岩洞幽深,如廊曲回。一条地下河从上洞的洞顶循壁下泻,形成一条多级小瀑布。彩灯照上去,瀑布仿佛穿上了锦衣,美如彩虹,而下洞的洞口就是通灵瀑布飞落的地方。
当地人说,桔水期时,瀑布水少,进谷走很深了,才隐约能听见瀑布。而在丰水期,瀑布水多,一进来就能感受到巨大瀑布的力量,汹涌澎湃的瀑布,从陡峭的悬崖顶上飞泻直下,牙张着,爪舞着,直往谷底奔去。
桄榔树上桄榔花
“有一种树,大家可不能摸哦!”小导游的神情中带有几分调皮和神秘。
我们站在了一棵树前,它舒展婀娜的形态很像盆载的凤尾竹,但比凤尾竹要高大许多,光是叶片的分叉就近两尺。我抬头仰视它,一张说明书赫然在目:桄榔树。哦,这就是桄榔树,我在网上看过它的照片,因为没有参照物,我以为它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大号凤尾竹呢。现在亲眼看到了它,没想到它伸展的枝叶直径足有好几米,在桄榔树的主干上,还挂着一串绿色的像高粱穗一样的东西。导游说:这是桄榔花。花?可我 看它更像是果实。真是奇异的花!
树上还有密密匝匝地簇拥在一起的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果实,有乒乓球那么大,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青色的,挨挨挤挤地贴着着主干,结成了一大串果子。导游说,这就是榔桄果,这果子味酸,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谁也不会去采摘它,它总是自生自灭。但在景区,旁边还是挂上了“请勿采摘”的告示牌子。
突然,我萌生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不是才看到桄榔花吗?怎么这里却看到了果子?难道它是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的?导游说:不是的,你发现了一棵树上同时有开花和结果的现象并存的吗?这下把我问住了,刚才看的时候还真没注意。
导游说,桄榔树是头年开花,第二年才结果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棵树上同时看到既开着花又结着果的现象。你看到的树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肯定不在同一棵树上。原来如此!植物真奇妙。
导游又开始抖包袱了:不知道刚才有没有人摸过桄榔树啊?因为这树树干光滑,“桄榔”又是“光郎”的谐音,所以,传说未曾结婚的人是不能摸的,摸了只好做光棍啦。大家听了虽然一笑置之,但是伸出的手还是马上缩了回来。
我却想起了网上看到的另一种说法:桄榔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分枝,所以有“自古桄榔一条心”的说法,用来比喻爱情的忠贞。我觉得这个说法更有现实意义。
桫椤——恐龙最爱
导游开始给我们说故事了。遥想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地球上一片繁荣景象:巨大的植物如桫椤、苏铁、银杏、水杉等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剑齿龙横冲直撞,快乐生活。
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地球上的恐龙灭绝了,而恐龙赖以生存的植物——桫椤竟然还在地球上生存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而在通灵峡谷中,桫椤树并不少见。我们眼前就站着一棵!
我们看到的这棵桫椤茎干直立挺拔,树顶丛生许多巨大的羽状叶片,有1米左右长:羽片成矩圆形,十多片长1米多的叶片从树干向四周伸展开来,宛如一把巨大的雨伞。树叶随风四散飘逸,人站在下面如同在遮阳伞下,遮天蔽日。
靠近摸一摸桫椤树干,发现它的外皮很坚硬,花纹也好看。有人说用它作笔筒、花瓶一定是很好的工艺品,但是有点可惜了。
导游说,别看树干似乎很坚硬,他的髓心部分其实比较柔软,并且含有淀粉,提取出来可以吃,还可以酿酒呢。当地有人把新鲜的树干削去皮后,就直接取中间的芯子吃。这也是味药材,可以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等等。中药里的龙骨风就是这个。
导游指点我们看树干周围有许多毛刺,在它的叶片背面有许多孢子囊群,看起来像一个个黄色小点,里面长着许多孢子。桫椤从来不开花,不结果,也没有种子,它是靠藏在叶片背面的孢子繁衍后代的。通过孢子萌发、受精,小小的孢子就可进一步生长发育成为一株高大挺拔的桫椤。
但是桫椤孢子的成活较脆弱,长成幼苗后生长也很缓慢,如果它原来生长的森林环境被破坏,或不加保护而任人砍伐,它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应受到严格的保护。
回来后在网上查资料,桫椤又名树蕨,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在银杏还没有出世的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地壳无情地变迁,多数蕨类树木都埋于地下,成了我们今天的煤碳。我国华北大煤田,主要就是由这些蕨类树木的残骸变来的。
桫椤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喜欢在潮湿温凉,云雾缭绕的环境中生长,尤其在林子下部的水边。通灵峡谷的环境特别适合它的生长。
刚进峡谷的时候,远远看去,以为有不少南方常见的椰子树。千万别把桫椤档椰树,虽然都是圆柱形的树干,笔直向上,但是桫椤树皮表面布满六角形的斑纹,这是外行人能看出来的最大特征。另外它的叶子比椰子树的要精致很多,毕竟它还是属于蕨类植物嘛。
漫山遍野的凤尾蕨
在一处山坡上,铺满了翠绿,导游说那就是凤尾蕨。这名字很好听,如凤尾一样婀娜,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有点生硬和实在了:鸡爪草。
这也是一种蕨类植物,但很矮小,一般只有一尺多高。凤尾蕨的叶子形状也像羽毛,重重叠叠地生长在一起。
我们走近观看,发现它的叶柄比较长,并且有棱,叶子上有光泽,叶片卵圆形,叶片比较小,像直线一样散开,底部逐渐缩小与茎相连。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
凤尾蕨的繁殖方式很特别。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也有孢子囊,通常沿着叶背边沿,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而细柔,很适合盆栽。曾经有人给我传授经验,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养植环境最好不要见阳光,背阴湿润处为好。因为受到直射的光照后,它很容易就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认识更多的植物
通灵大峡谷物种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只能记下看到的,又留有印象的几种。这里的“过江龙”不仅仅能过江了,据说有的藤能翻过绵延的大山;还有无花果,但和我们这种植的无花果不同的是,它的果子是长在主干上的,像一个个小苹果。我想此无花果非彼无花果吧,因为没有更合适的名字来形容它了。还有几乎人人都吃过的板蓝根,在非典时期简直变成了神药;其实在山中它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小植物,开着蓝紫色的小花。我的植物知识有限,但是有几种植物比较有意思,不敢做知识传播,只当趣闻说说吧。
嘴唇树:它树干上鼓出来的弧型像嘴唇,因此得名。
耳朵树:这种树长出的嫩叶形状酷似耳朵。
阶梯树:这种树的叶子不是直接向上或向下生长,而是螺旋转圈地生长,好似旋转楼梯。
咬人树:有一种小树,人一旦触碰到,它就会马上咬你一口,使你火烧火燎的难受,就连大象也会被它咬得嗷嗷叫。树没有嘴怎么会咬人呢?经科学家分析得知,原来它的叶子能分泌一种生物碱,当人或其他动物触碰它时,它叶子上的刺毛就会蜇进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里,并立即分泌出碱质,使人或动物疼痛难忍。
还有一种无忧花树,似乎跟佛教有点牵连。
野芭蕉:比一般的芭蕉树高大多了,直窜上天,是野生亚洲象的主要食物之一,当地居民也喜欢吃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和花朵。
无花果树:路边总能看见一种非常高大的树,树上结满了果实,果实青涩,还没有完全成熟。导游说当地的人把它叫无花果树,猴子们比较喜欢吃上面的果,人很少吃的。我觉得它和曾经见过的无花果不太一样,这种树木非常高大,大概是另一品种吧。
小叶桉树:这是在去通灵峡谷的路上看到的,是路两边又高又直的护路树。树干白白的,好像没有树皮。桉树是速生树种,不是中国原有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100多年前引入中国。桉树生长速度相当快,生长旺季一天可长3厘米,一个月可长高一米,一年可长高十米。但桉树种过的土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地力衰退的现象,这也许跟它生长过快有关。
鸟巢蕨:植物不高,也就60—120厘米。整个形状如漏斗状,中间空着,宛如鸟巢,因而得名。它的须根如大团海绵状,能吸收大量水分。它也有孢子囊,用孢子播种和繁殖。这植物已经在城市的市场中可以买到了,但是人们给它起了个非常商业的名字:聚宝盆。
董棕:是棕榈的一种,能出产西米。西米露清凉甘甜,十分爽口,是人们热天最理想的消暑食品。可是西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米,更不是在田里种出来的,而是由西谷椰子树、董棕树等棕榈科植物髓心所产淀粉加工而成。
旅游资讯
通灵峡谷位于靖西县城东南部古龙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南端,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多米。
门票:90元
交通:通灵大峡谷距靖西县城30多公里。如果开车,走南宁一靖西国道,直接可到,交通方便。如果乘公交车,游客可从百色火车站乘摩的到汽车站。然后乘长途汽车到峡谷。
住宿:可在靖西县城中住宿,县城里有宾馆、酒店,但绝大多数酒店分布在路边,太嘈杂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