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载荷加载下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的断裂参数研究

来源 :岩土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分布载荷加载对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试样断裂参数的影响,综合运用复变函数理论及权函数方法,在推导出5种形式分布载荷加载下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简称CCBD)试样的任意Ⅰ-Ⅱ型断裂参数解析解的基础上探究接触载荷分布形式及分布角度对Ⅰ、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及T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接触载荷的分布角度及裂纹相对长度较大时,接触载荷的分布形式对几何参数YⅠ、YⅡ及T*的影响较显著;纯Ⅰ型断裂的YⅠ、T*及纯Ⅱ型断裂的YⅡ均随接触载荷分布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而纯Ⅱ型断裂的T*却随接触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接触载荷形式为常数函数时,载荷分布角度对几何参数的影响最大,而四次函数下,载荷分布角度对几何参数的影响相对最小;纯Ⅱ型断裂角度受接触载荷分布形式及分布角度影响较小,而中心裂纹相对长度对其影响较显著.
其他文献
为分析双向非均质土中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特性,基于Rayleigh-Love杆件模型和Novak平面应变理论,综合考虑大直径管桩桩体横向惯性效应以及桩侧土体施工扰动效应的影响,建立径向非均质、纵向成层土中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力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复刚度传递法,求解出土体与大直径管桩接触面处的复刚度表达式,进而采用桩-土完全耦合条件和阻抗函数传递性,推导得出简化模型对应的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答,并与已有相关解析解进行退化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数化分析桩土各类参数对大直径管桩动力
模拟脆性岩石破坏时,现有的平节理模型没有考虑固有微裂纹导致的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特征,也没有将起裂强度作为细观参数的标定基准.以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起裂强度、巴西劈裂抗拉强度、库仑摩擦角以及黏聚力作为基准,标定平节理模型细观参数,并分析宏细观参数间的趋势关系.以标定后的参数建立精确平节理模型试样,与不考虑固有微裂纹的常规平节理模型试样一起进行30°单裂纹岩石压缩数值试验,以室内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得到的应变场为基础,对拉剪微裂纹萌生规律、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验证
墙后土体滑裂面特征是土压力计算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刚性墙后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特征,利用无黏性砂开展室内模型试验,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土体图像,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土体的剪切应变、位移等,对平动(T模式)、绕墙底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变位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模式、RB模式下有限宽度主动土体临界宽高比相近,RT模式宽临界高比相对较小;T模式有限宽度土体主动滑裂面呈现为“多折线”特征,根据滑裂角相似性可分为以移动挡墙、固定挡墙为起点发展的滑裂面;RB模式有限宽度
高放废物缓冲材料压实成砌块之后需要进行养护保存,防止砌块发生干缩开裂等劣化现象.以压实膨润土-砂混合物室内小试样为研究对象,模拟砌块在不同初始含水率(11.23%~21.63%)和环境相对湿度(33%、75%、85%和100%)条件下的劣化情况,寻求最佳养护湿度.试样养护过程中,用天平称量质量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变化,养护平衡后测试导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养护过程中的水分演化规律符合土-水特征曲线.养护湿度为33%、75%和85%时,试样均干燥失水,体积收缩,产生干缩裂隙;养护湿度为100%时,较
静止土压力系数是支挡结构设计与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值决定了作用于结构上初始水平土压力的大小.以福建标准砂为研究对象,开展均质砂土地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砂土静止土压力系数随初始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砂土在不同初始相对密度下的三轴固结排水试验,获得砂土峰值强度随初始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综合离心模型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提出可反应砂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峰值摩擦角关系的“南水公式”,即K0=sinφ\'-0.16.为了验证南水公式的正确性,提出可描述砂土细观受力特征的颗粒微结构概化模型,通过推导得到砂土静止土
为了研究超前液压支架群组与锚杆(索)耦合支护围岩的力学特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围岩力学特性进行描述,结合能量泛函对等效支架群组支撑力和锚杆(索)作用进行描述,建立超前液压支架群组-锚固耦合支护围岩力学模型,引入罚函数对模型边界条件进行约束,基于Hamilton原理变分获得系统控制方程.依据山西阳泉集团平舒公司温家庄煤矿15106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参数,运用Ritz法对模型求解,获得锚固支护、等强支护、非等强支护三种策略下顶板变形量、弯矩、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对比3种支护策略下支护效果表明:超前液压支架群组
针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在相对快速加载亦即不排水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指出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进行计算,如采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直接计算将给出严重偏大的结果.接着给出由中国一般地勘报告中所提供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不固结不排水强度的公式,由此给出近似随深度线性增大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u.进而提出此种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滑移面平均深度处的cu进行计算,关键技术是构建了确定滑移面最大深度的无量纲参数,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拟合给出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的大量计算对比表明了
通过不同围压下变幅值循环加卸载试验,对大理岩的损伤演化与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分析其裂隙体积应变和扩容特性.结果 表明: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的增加,大理岩的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广义泊松比先稳定而后迅速增加;综合分析第3~6次加载时裂隙体积应变曲线,随着加载次数增加,大理岩的初始裂隙体积应变增加,弹性变形阶段的起始位置延迟,扩容点逐渐提前,且单次循环所造成的裂隙体积应变增量与应力幅值呈指数变化关系;围压较大时,变幅值循环加卸载与单调加载作用下的扩容指数相差较大.随着围压的增加,裂隙体积应变占比逐渐增加,
地下工程开挖导致的岩爆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显示,滞后型岩爆的发生与岩石的时滞性破坏密切相关,基于此,考虑开挖后围岩处于不同的应力水平,进行了时滞性单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的时滞性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水平对岩石的时滞性变形破坏影响显著,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破坏孕育时间呈指数衰减,但远超过常规单轴压缩破坏的孕育时间;时滞性单轴压缩破坏时,岩样的环向应变和体积应变明显大于常规单轴压缩试验,而且应力水平低于90%时,破坏时的环向应变迅速增长并超过了轴向应变,这也是时滞性破坏区别与常
多发的城市地面塌陷主要是土洞塌陷,基岩覆盖层的黏土颗粒含量对土洞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选取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黏土颗粒,混合粉砂粗颗粒,组成黏土颗粒含量百分比不同的土盖层,测得黏土颗粒含量与土层渗透系数之间的曲线关系,依据渗透系数将试验土盖层划分为透水型和阻水型两种基本类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这2种土盖层中不同半径的土洞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含黏土颗粒的砂土盖层中不能形成稳定土洞;透水土盖层中的土洞稳定性差,不能形成大型土洞;阻水土盖层中的土洞的稳定性随着黏土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形成接近临界顶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