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茶事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茶须用好水,古人论茶,水是必须提到的。苏东坡是诗词圣手,也是爱茶品茶的高手。据传,苏东坡曾与蔡君谟斗茶,苏东坡的茶本来不如蔡君谟。但是蔡君谟用上品好茶,却配惠山泉水,而苏东坡深谙“若不得佳茶,即中品而得好水亦能发香“之茶理,精选竹沥水,胜惠山泉水一筹,终于在斗茶胜了蔡君谟。
  无独有偶,苏东坡还有一件与茶有关的趣事,一直在茶界流传。
  当年,苏东坡因不知黄州菊花落瓣,错续了王安石两句诗,被王安石左迁至黄州当了个闲官团练副使。临行前王安石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寒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難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之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
  后来在黄州,苏东坡亲眼看到菊花落瓣,深感自己孤陋寡闻,便寻了个公差进京赔罪,临行前特去三峡取水。不料船顺水而下、一泻千里,苏东坡一时困倦,船已过中峡。如再逆水回舟,船家多有不便。苏东坡便请来一位当地老人,问道:“瞿塘三峡,那一峡的水好?”老人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于是,苏东坡便放心地取了一瓮下峡水,送进了丞相府。
  王安石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书童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东坡道:“正是。”“又来欺老夫了!”荆公笑道:“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苏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
  荆公道:“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唯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王安石观茶色便知水取于何处,似乎比苏东坡更胜一筹。不论是王安石,还是苏东坡,对茶道均有相当的造诣,然而王安石对水的分析,倒是真有一番道理。
  苏东坡的两则茶事,可见烹茶用水的重要性。张大复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话:“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品茶亦品水,古人烹茶品水,使品茶这件雅事更增添了多许兴味。
其他文献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仙人掌中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05nm,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标准偏差为1.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结果表明,此法准确度较高,为仙人掌中黄酮含量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水果的营养,核桃——这个被誉为“神之果”、“金果果”的特殊果品,深受人类喜爱。核桃树素有“扶贫树”、“摇钱要对”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培训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好的开展农机机械技术培训工作,应全面分析培训需求,结合具体需求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转
一个商人到一个小城去推销鱼缸,但小城的人没有家庭养观赏鱼的习惯,他们对养观赏鱼没有任何经驗,也没有把鱼长久养活的信心,所以商人到小城里推销了很久,尽管他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美,但是问津者依旧寥寥。   商人想了想,在花鸟市场上找到一个卖金鱼的老头儿,以很低的价格向老头买了500条金鱼。卖金鱼的老头很高兴,因为他在这个城市里经营金鱼生意近半年,生意一直很惨淡,尽管今天这笔生意价压得太低,但一下就能出
按照使用者的不同,特许经营手册可以分为四大类别:招募文件、总部手册、分部或区域加盟商手册和单店手册。每个大类里又可以再细分为若干小类。
虎杖属廖科虎杖属植物,广泛分布在湖南的山坡灌丛、山谷、路旁、田边湿地。湖南本地俗名唤花斑竹、酸筒杆等。虎杖嫩茎部位可以食用,干燥根茎和根可以入药,药企大量使用虎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