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本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源起及其对中国文论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影响;在中国的接受
  一、源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诞生,但在60年代才开始流行。该文论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紧密联系的。20世纪初,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效仿来获取同样的胜利,但都失败。革命失败后,西方国家对苏联胜利后的政策、措施等持否定态度,被认为是“庸俗经济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物。其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其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都发生变化,而引起了是否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仍有意义。当时,由于战后各个国家的社会格局及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才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标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严谨度来说,各个文艺理论家各有己见,但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本质理解文学问题并持有一个共同点:主张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中阐读文学作品,反对作品与社会历史分割开来;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审察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故该文论在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都有重大影响。卢卡奇、葛兰西、伊格尔顿和最具代表性的法兰克福学派中的本雅明、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都是有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代表人物。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学者在其研究过程中是一个从基本否定到一定的肯定最后阐释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任何事情从刚开始的否定到肯定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样,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我国的接受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60年代是中国最初接触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当时是以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为代表引进的,但作为反面教材引进的。30年代开始,中国的一些学者就某些理论家的思想进行翻译的,但因其只是对其部分内容进行翻译与介绍,故该文论并未被引进中国作为系统的译介。例如,1935年,卢卡奇的《左拉与现实主义》被翻译过来发表在《译文》上及其他被翻译过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代表作品。后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热情不断高涨,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葛兰西和本雅明等。
  文论初次被引进中国时,曾在1978年在太原召开首届西方哲学研讨会,当时,徐崇温先生曾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题演讲,该发言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时的一个新的探讨。而在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的提倡,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及其实际内容后,开始对80年代初各大家提出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那种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其中杜章智和张本两位先生的观点尤为代表,他们推翻了有原来徐崇温先生提出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此后,学术界各种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章得以发表和会议得以召开,相继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交锋,此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进入热议阶段。当时的争论焦点是就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以及如何更客观地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几个重要代表人物。在后来召开的数次会议中以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中,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后,当时学术界对该文论在对其定性、本质等方面有了更为完整和全面的一个把握。
  90年代后,中国学术界有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进一步的得到了深入。开始将该理论运用到当时中国文论界中,例如文学、语言学等领域。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相对于前两个时期来说,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等都现实地批判着社会文化,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因那种批判意识而被学术界所接受。
  (二)在中国文学中的接受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运用到我国文学批评中是始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就是限于教条化的僵硬理解,并且当时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典型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这样一个意识形态使得人们极度反感,急于冲破这样一层意识。当时,人道主义思想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问题,他们主张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呼唤人性的回归。这样一种思路被广泛运用到当时文学领域,其中像鲁迅、巴金等其他文学家们也比较推崇这一思路。当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也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关于艺术品的复制对于当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条件为引进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创造了条件。当时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许多复制与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深入到民心,已占领了大众文化市场。这于当时中国文学界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我国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在中国语言学的接受
  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引进到中国语言学,当时我国虽然出现了文艺学方法上的一些探讨的热潮,但这些探讨并没有集中在人文科学上,我国真正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运用在语言学上是在国际人文思潮向语言学转向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注重将文学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而这样的一个反映是人、社会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人和社会的存在时语言中的存在,而人在语言中的存在就是其历史的存在。通过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来进行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来围绕语言学中重要的术语进行开展,如语义、符号、能指、所指、代码和话语系列等来对文学文本的一个分析。
  通过对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我国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展开对作者、文本以及读者的语言本体及其意义的研究,并将此文论运用到我国古文中,通过这样对语言的分析,可从语言中挖掘出其文本含义、社会价值、人生经验等,这样可将其用较精确的方法确定下来。虽然目前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我国语言学领域的运用,但是还是很表面的,不够成熟,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杨松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构,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
  [3]梁树发,黄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学术研究,2009年.
  [4]危磊,國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
  [5]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
  [6]戴冠青,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影响,泉州师范学院.
  [7]柴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的致思与彰显,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
其他文献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思潮相互交融和碰撞,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所以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确立科学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道德;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城市建设与高速公路不断发展的今天,地图测绘测量以及制作是一项关系到行车安全、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了地图测绘工作效率与精
摘要:《生死疲劳》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性作品,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本文对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进行纵向研究,试图为研究莫言的作品及文学著作提供一个新视角新思路。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17-02  《生死疲劳》是中国首位
摘要:当前形势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在所有的事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容小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是否良好的关键标准,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财务管理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面貌和办事效率,甚至代表其公信力,但是,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描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在新时期,通过新农村的建设一方面能极大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村建设和城
本文论述了市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市政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市政水利工程养护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摘要: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产物。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这个文化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文化如何立足自我,迎接挑战,保持自我特色,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主要立足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探讨研究文化全球化内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中国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在全球视野
摘要:人口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优先解决人口问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集中预测了中国人口增长情况和增长过程中相关人口指数的变动,基于城市和农村在迁移、生育、死亡等方面的区别,建立了长期人口变化的带有迁移项的模型。进而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人口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的结果与模型求解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人口预测;人口政策评估
近年来随着生活、学习等方面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重症患病率不断上升,单一的医保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高校在实行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读前设问,激发自主阅读兴趣。五一小长假快到了,我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陆老师打算五一长假出游,去九寨沟还是去庐山?很纠结,请大家帮老师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