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潛在危险"。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受益,让老师的劳动高效呢?专家们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教师通过课堂引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发展的课堂即是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需做好"五个"到位。
一、小组建设要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基本构建形式,它是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的落脚点。因此,在小组建设中应做到:(1)自主性与协调性相结合。自主性即自由组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合作的对象,这有利于小组的团结协作;协调性即协调搭配,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各小组成员中学生个体的协调组织能力、个性、家庭背景、男女生、优生、中等生、待优生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使组与组之间的能力相当,这样在教学中易形成竞争,同时优生、中等生、待优生按比例搭配在一起,还有利于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2)定期开展小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要对组长的工作方法进行指导,帮助组长及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3)定期开展小组长讲评工作。一般一个月要召集小组长开一次会,听取组长的汇报,并对组长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帮助其寻求解决的办法;对表现好的组长和组员要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组长和组员要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对工作不得力,不称职的组长进行调换。
二、教师的观念转变要到位。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探求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现代教育观也认为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应由过去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不唯模式,为有效"上来。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学习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三、课前准备要到位。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编写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学案。其次,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对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优生、中等生、待优生等三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再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以练为主(让练习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以赛为主(以组为单位,以竞争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练习,可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四、激励、评价要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小组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的见解进行及时的激励评价,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当让学生们理解"雪中送炭"一词时,许多学生都纷纷说"雪中送炭就是指在大雪天给人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帮助时给以帮助。"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于是便叫学生们再去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并联系该词前后的内容再想想,我刚把话说完,一个平时从不爱主动发言的同学却突然举起了手,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便示意他说,他胆怯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雪中送炭,文中指志愿军战士们在三天三夜没吃食物的情况下,朝鲜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就像在雪天给人送炭一样。"虽然他说得也不是很完整,但是对于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已经足够了,于是便对他的发言及时进行了肯定,并动员同学们给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自此以后,那位同学在课堂上不再沉默了,答问也渐渐流利了。
五、学法指导要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列如在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时,可指导学生先给生字注音,在文中勾画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采用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对不理解的词语先查词典,再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体会,实在理解不出的可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体会文中重点句子,要先勾画出自己认为是学习重点的句子,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并把体会批注在句子旁边。在对学时,自己应该怎样表述观点、见解,怎样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群学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听、怎样记等都要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前有事做,课中有事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互帮互学,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高效课堂虽然没有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认真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并按"三位目标"的要求改变自己,以生为本,变革课堂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潛在危险"。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受益,让老师的劳动高效呢?专家们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教师通过课堂引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发展的课堂即是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需做好"五个"到位。
一、小组建设要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基本构建形式,它是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的落脚点。因此,在小组建设中应做到:(1)自主性与协调性相结合。自主性即自由组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合作的对象,这有利于小组的团结协作;协调性即协调搭配,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各小组成员中学生个体的协调组织能力、个性、家庭背景、男女生、优生、中等生、待优生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使组与组之间的能力相当,这样在教学中易形成竞争,同时优生、中等生、待优生按比例搭配在一起,还有利于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2)定期开展小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要对组长的工作方法进行指导,帮助组长及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3)定期开展小组长讲评工作。一般一个月要召集小组长开一次会,听取组长的汇报,并对组长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帮助其寻求解决的办法;对表现好的组长和组员要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组长和组员要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对工作不得力,不称职的组长进行调换。
二、教师的观念转变要到位。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探求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现代教育观也认为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应由过去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不唯模式,为有效"上来。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学习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三、课前准备要到位。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编写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学案。其次,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对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优生、中等生、待优生等三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再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以练为主(让练习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以赛为主(以组为单位,以竞争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练习,可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四、激励、评价要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小组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的见解进行及时的激励评价,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当让学生们理解"雪中送炭"一词时,许多学生都纷纷说"雪中送炭就是指在大雪天给人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帮助时给以帮助。"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于是便叫学生们再去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并联系该词前后的内容再想想,我刚把话说完,一个平时从不爱主动发言的同学却突然举起了手,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便示意他说,他胆怯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雪中送炭,文中指志愿军战士们在三天三夜没吃食物的情况下,朝鲜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就像在雪天给人送炭一样。"虽然他说得也不是很完整,但是对于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已经足够了,于是便对他的发言及时进行了肯定,并动员同学们给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自此以后,那位同学在课堂上不再沉默了,答问也渐渐流利了。
五、学法指导要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列如在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时,可指导学生先给生字注音,在文中勾画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采用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对不理解的词语先查词典,再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体会,实在理解不出的可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体会文中重点句子,要先勾画出自己认为是学习重点的句子,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并把体会批注在句子旁边。在对学时,自己应该怎样表述观点、见解,怎样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群学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听、怎样记等都要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前有事做,课中有事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互帮互学,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高效课堂虽然没有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认真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并按"三位目标"的要求改变自己,以生为本,变革课堂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