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片”是这样炼就的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传承、弘扬百年老校深厚文化底蕴,打造了山区学校特色发展的靓丽“名片”。
  錘炼教师内功,重视“人”的塑造
  课改从“心”开始。为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回校后谈体会、讲汇报课;邀请区教研室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教师与专家面对面探讨交流。“我先学习和使用‘三维互动五步导学’模式,欢迎老师们随时听我的课。”学校副校长赵天桥率先示范,为老师们树立了学习、借鉴的榜样。“领导示范教学做出表率,老师们在现场认真观摩和学习,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革新教法,在学习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学校张慧老师深有体会。
  出重拳抓常规。学生一节课学得怎么样,要看教师备课是否详备,讲课是否还是满堂灌,学生作业是否全批等。为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处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检查通报,让部分教师“出出汗”“红红脸”,敦促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下功夫,琢磨如何备好课,如何把一节课上成示范课乃至高效的课。渐渐地,课前集体研讨的老师多了,下课拖堂的老师少了。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让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学校实行骨干教师结对帮扶新上岗教师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从师德师风、教育观念、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示范引领。发现经验及时推广,发现新人才加力培养。近年来,王玉玲、李娇等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力量。在全国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青年教师李娇的课被评为“部优”。
  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位
  经典诵读进课堂。学校以实施“十二五”省教研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为契机,开展读经典、学经典、演经典等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还要说经典、谈经典、用经典,不断润泽心灵。六年级学生根据李白古诗《古朗月行》改成课本剧演绎经典,并参加郧阳区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获得了一等奖。
  挖掘校史育学生。校史是一所学校兴办、发展和壮大轨迹的真实记录,包含了学校历史、文化形态、学校风气、学校制度、学校传统等诸多内容,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是学校传统文化精神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鲍峡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9年,称为鲍堂乡中心小学,1929年称郧县第七区鲍堂乡国民中心小学,1949年划归陕西,称白河县鲍峡区鲍家店小学,1951年重新划归湖北郧县管辖,现为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百年老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涌现出全国好少年唐学武,湖北省优秀教师徐堂华、“郧阳名人”王海波、王富厚等一批优秀代表。学校先后被十堰市教育局、郧阳区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郧阳区“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人民满意的学校”、十堰市“交通安全学校”“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挖掘校史资料,开设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资源。悠久的历史、骄人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和厚重的文化,增强了人文资源的积累与拓展,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激发了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动力,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语文教师坚持“激趣为重、诵读为主、适当引导”的方法,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图书,丰富学生文化积淀。在阅读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快速增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老师和家长惊喜不已……孩子们认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了智慧精华,多次在学校大型诵读展示活动中,展现了自己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充实校园文化“特”的含量
  创办有活力的乡村少年宫。2015年8月,“鲍峡镇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学校积极利用现有设施设备,设置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象棋室、书画室、手工制作室、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专用教室,安排专业教师辅导。学校把少年宫定位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一技之长培训的基地,能力提高的平台,少年儿童的欢乐园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平时,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各类艺术特长活动;节假日由教师组织孩子们就近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校外活动场所,丰富假期生活,学习一技之长,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得到有效解决。
  积极建设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品正、志远、学精、体健”的校风、“勤奋、创新、求实、严谨”的学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班风,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成长、成人、成才,凸现了学校德育功能,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
  倡导家校多元合作共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学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共育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密切配合,让家校成为教育共同体,形成多元合力、共进共赢的家校共育模式,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如: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切实加强教育与管理,敦促家长履行监管职责;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亲子阅读、运动会、感恩活动等,不断增进教师、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学习能力,营造了美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展“三宽教育(宽厚、宽容、宽松)”活动,每周组织学生家长观看“三宽教育”视频,撰写学习体会,指导家长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师定期和不定期上门家访,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及时给予具体、个性化、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
其他文献
进入后安倍时代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日本经济及对外经济政策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日本经济的变化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重要影响正在使日本社会经济转向"新常态",日本
随着跨境网购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建立和维系消费者信任成为跨境网购平台和国家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基于信息加工和信任转移的整合视角,构建附属型跨境网购
疍民文化是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亟待抢救发掘的世界性文化遗产。当代疍民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东南沿海、略涉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而对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的相关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常常出现不能独立进餐、挑食、撒饭、讲话、不排队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良好进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园共育、携手同步尤为重要。  活动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通
父母基于人伦天性,对于未成年子女之照顾,在法律上应推定最符合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其亲权不容任意干涉,但如果父母或监护人拒绝或干涉与未成年人具有特殊感情之父母以外的第
根据传统刑罚理论的观点,刑罚正当性的根据存在着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之间的对立。刑罚体系的构建要么贯彻报应刑论,主张量刑依据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和客观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程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罗田县城南幼儿园坚持“课题研究要聚焦教育教学真问题”的课题实施理念,充分挖掘、选择并整合各种本土教育资源,将其引入幼儿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迎来胜利收官,而"后扶贫时代"的乡村贫困仍是需要迫切关注并从长计议的重大议题。扶贫绩效评估有利于总结脱贫行为特征,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富集的民族文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孝老敬老,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既可以让孩子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湖北省、四川省、北京市等地区在幼儿园、中小学校设立了“健康副校长”。这些地区设立健康副校长的初衷在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的宣传与处置,进一步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021年初,湖北省出台了《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针对强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