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乳房按摩对产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zh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产后不同时间乳房按摩对产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择期分娩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仅给予常规护理,不予以乳房按摩;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后2 h进行产后乳房按摩;观察2组于产后24 h进行产后乳房按摩。比较各组产后乳房舒适率、泌乳始动时间及干预1 d、3 d泌乳量,比较各组产后4 d新生儿每天吐奶、哭闹及粪便排空次数,观察各组产后42 d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身高增长情况。

结果

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乳房舒适率分别为71.25%(57/80)、93.75%(75/80)、83.75%(67/8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66,P<0.05);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0%(22/80)、5.00%(4/80)、15.00%(12/8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8,P<0.05);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泌乳始动时间分别为(33.54±7.28)h、(5.56±2.01)h、(22.32±4.23)h,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97,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干预1 d、3 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F=6.208、10.458,均P<0.05);三组产后4 d新生儿每天吐奶、哭闹及粪便排空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54、9.26、10.45,均P<0.05);观察1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75%(75/80),高于观察2组的85.00%(68/80)、对照组的75.00%(60/80)(χ2=7.841,P<0.05);三组产后42 d新生儿体质量、身高增长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45、5.789,均P<0.05)。

结论

产后2 h进行乳房按摩,可明显提高产妇乳房舒适率,有效降低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其他文献
对慢性鼻窦炎病情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除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等客观评价外,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估在临床研究及实践中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许多临床研究中被作为首要研究终点。为评估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观结局,已有多种量表被研制出来,其中有6个被编译为中文版,这些量表有不同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可用的量表的主要结构、优缺点、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者选择合适的量表,设置临床研究终点提供
期刊
通过1例主诉为嗳气时咽部不适感的气管食管沟占位患者的诊治过程,确诊临床罕见的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结核病例,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分析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结核确诊困难的原因。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3月2日发布了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分析了听力健康的重要性、现状、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解读听力保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强调“筛防治”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分析报告中使用的新的听力下降分级标准的内涵和意义;参考WHO提出的以“H.E.A.R.I.N.G.”为代号的干预策略,分析我国听力卫生保健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执行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案。
期刊
目的探讨孕期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有子痫前期病史及重度子痫前期病史、且符合口服阿司匹林适应证的早孕患者36例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A组(14例)、B组(22例)。同时招募无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51例为对照组。在孕12周后给予A组孕妇口服阿司匹林50~100 mg/d。B组、对照组孕妇不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不同组孕
本文报告了1例金属条贯通眶颈胸多器官后多学科成功救治的病例。患者女,56岁,因“金属条自左眼眶经颈部穿入胸腔3 h”入院。查体:左眼球固定、突出,薄层CT显示左侧眶部、左侧鼻腔、咽部、右侧颈部、上胸部异物贯穿。经多学科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术中联合救治及术后密切抗感染对症治疗,患者恢复好,随访3年诉日常生活无影响。
期刊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质增生-骨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APHO)综合征。患者男,40岁,因“反复咽痛30年,双手足皮疹伴关节疼痛4年”就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术后1个月随访,疗效较好。
期刊
腮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s,IDC)为罕见的、预后良好的涎腺肿瘤。临床及病理医师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缺乏经验,急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IDC。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肿物2个月”入院。B超检查示:左侧腮腺内实性肿物,考虑腮腺混合瘤。完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下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IDC(低级别)。术后伤口恢复良好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耳鼻咽喉科学中逐渐出现三级学科——头颈外科,历经30年的发展,该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制约头颈外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包括如何合理运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推广头颈部修复重建的可及性技术。尤其是后者,仍然是束缚着我国头颈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颈局部皮瓣的“岛状”改良设计是基层或地方中心医院一项可及性的实用修复技术,本文将就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