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住宅小区建筑造型是整体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针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进行了一点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类型;建筑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s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important one annulu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tial quarters of the building design was a bit thick shallow discus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type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关于住宅小区建筑类型的选择
  众所周知,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观,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住宅小区的建筑造型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必须予以重视。合理地选择住宅的类型一般应考虑:
  1.1满足户室比的要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也就是要满足户室比的要求。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主要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区拆迁户人口的组成。总之,确定户室比前要做好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使小区住宅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的需要。
  1.2住宅层数
  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用地的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经济,而多层住宅又比高层住宅经济,但低层住宅占地面积大,较适宜规模较小的城市或用于较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但6层以上,这一效果将明显下降。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从节约用地的观点来看,高层住宅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之一。
  1.3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
  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百姓住宅建设的新需求,住宅建筑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1.4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居民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因而住宅的类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住宅造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住宅小区所在城市的特点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1.5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
  一般说来,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但在11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住宅长度在30~60米时,每增加10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1000平方米左右,在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此外,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
  2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2.1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2周边式
  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2.3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3 住宅群体空间的组合方式
  3.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成组成团组合,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由若干同一类型、同一层数或不同类型、不同层数的住宅组合而成。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方式、自然地形和现状及物业管理等条件的影响,一般组团规模为1000~2000人,较大的可达3000人左右。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有些地区组团可进行封闭,便于物业管理。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这种组合方式也较利于分期建设,较容易使建筑组群在短期内建成而达到面貌较统一的效果。
  3.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的空间;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的布置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宅地段的改建。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4 住宅群体空间构成
  4.1住宅群体空间的构成要素
  空间的构成要素分硬质和软质两类,由建筑物的墙面、围墙、过街豁口、铺地等要素围蔽的空间为硬质空间,而由大树、行道树、树群、灌木丛、草地等围蔽的空间为软质空间。
  4.2空间领域的划分
  空间领城是指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具有不同的领域使用性质,它是进行室外空间布局时的一个重要依据。空间领域的使用性质一般分为私有空间、半私有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其中,私有空间指住宅私有庭院、阳台或露台,半私有空间指住宅单元入口周围的空间,半公共空间指住宅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和住宅之间的空间,公共空间指小区级集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活动场地。
  4.3空间围合的类型、尺度及比例
  住宅空间的围合可分为广场型、带型及二者结合型。一般认为带型空间的高宽比以1:1~1:2.5为宜,而庭院和广场型空间的高宽比最大不宜超过1:4。
  4.4空间构图的基本手法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就是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建筑群体空间构图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应力求建筑的功能、工程技术、经济和美观等的统一。
  5 住宅建筑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合理的住宅建筑群体组合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住宅组群规划的节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5.1空间的综合利用
  5.1.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住宅底层公共建筑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用地,宜于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建项目,如小百货店、居委会等。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段,有时也在住宅底层布置需室外用地或对居住有少量干扰的公建项目,如托幼所、菜场等。
  5.1.2建立综合楼。规划中可以将性质相近互不干扰的公共服务设施组合在一起,综合布置在一幢或几幢综合楼内,从而节约用地。
  5.1.3采用高架平台,过街楼或地下空间。利用高架平台可以有效地将人车分流,屋顶平台则可布置花园、儿童游戏场及其它小型活动场地,节约地面层空间。过街楼的利用可以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增加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而利用住宅或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用地或其它市政设施用地,则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住宅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节约用地的方式。
  5.2采用周边布置手法
  利用周边布置手法,布置少量东西向住宅,有利于组织院落、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和小块绿地。但东西向布置的住宅类型应与南北向住宅有所区别,在南方地区考虑防晒,以外廊式住宅为宜。
  5.3不同层数住宅混合布置
  高層住宅与多层住宅混合布置不仅是提高住宅建筑面积密度的途径之一,而且对于丰富群体面貌有显著的效果。除了住宅组群规划方面的节地措施,住宅单体设计方面也应有节约用地的途径。如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适当降低层高;采用复式或夹层住宅;利用住宅顶层跃层或高架平台提高层数;北向退台式住宅或坡顶住宅以缩小日照间距等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气工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关系到人身安全及设备能够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安全使用的问题,本文就近几年建筑电气领域在防雷及接地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及质检验收等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及一些建议措施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电气工程;防雷;接地;安装施工  引言: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也在突飞猛进,其中的电气设备也更加的增多、复杂起来,防雷与接地关系到建筑
摘要: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产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建筑产品中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机电专业管理人,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如下,愿与同行们交流共勉。  关键字:专业;工种;工序;配合;沟通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的机电专业管理人,是一线的直接指挥者,是施工设计图纸,相关法规、规范的落实者,针对机电安装工程作业流动性大,
摘要: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本文探讨了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推动;绿色;建筑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 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
摘要:膨胀土特性对渠道施工影响较大,易发生冲沟、滑坡等地质灾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土(岩)渠段长度大,处理技术难度高,新卫二标设计多段膨胀土换填施工,换填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为后续工程的施工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新卫二标第12设计段的换填做了详细介绍。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ve soil has great influence o
摘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坍落度是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持和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是所搅拌混凝土的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混凝土施工环境天气及运输方式、骨料含水率的测定及配合比调整、搅拌中原材料的计量、搅拌时间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the slump of concrete is an
【摘要】在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尽职尽责,制定最优的施工技术方案,并保证施作到位,才能提供高效、优质、低耗的工程,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不败之地。本文阐明了提高隧道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研究了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管理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隧道施工流水线作业,各工序依次展开,施工管理的好可以起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商品混凝土楼板贯通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商品混凝土楼板贯通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混凝土;楼板;贯通裂缝;控制;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的第一、第二实验实训教学楼, 5层框架结构,每栋楼建筑面积 1. 1万 m2, 各划分为两个施工段, 每段单板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深基坑随处可见,基坑工程呈现出窄(场地狭窄)、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如何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 同时又能降低造价, 是值得加以探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深基坑的几个特点,提出了深基坑施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并例举了工程实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
【摘要】:在现有工程项目建设上,脚手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简述脚手架在支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脚手架;支护;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脚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必备的重要设施,它是为保证高处作业安全、顺利进行施工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