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那么,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曾经明确了两点,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习近平同志多次讲,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合格”和“可靠”的首要和集中表现,我觉得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把社会责任感强调为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人是社会动物。社会不是无数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孤立于社会之外,纯粹独立的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对其他人以及生态环境都要有伦理关怀和义务,承担责任。这就要求他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法律、规定和道德;如果违反了要接受应有的惩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感就是为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着想。有很强责任感的人在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能够不顾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
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没有责任感会使人发生异化,使人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最终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不容。如果大家都没有责任,这个社会一定不能存在、进步和发展,就会像一盘散沙,摩擦不停,灾祸不断。责任感与理想、道德、纪律、人格、品行等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维系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或任何一个群体,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行为纽带。人人有社会责任感,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梁启超认为,社会的人都尽责任,这个社会“其兴浡然也”。相反,如果都不尽责任,社会“其亡忽焉”。他还说,对他人不尽责任,就像“杀人”,对自己不尽责任,就像“自杀”。一群人都不尽责任,“则不啻其群则自杀也。”(1902年《论权利思想》)。
英国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责任感是所有品德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色的诱惑,导致犯罪或堕落.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像水泥使建筑物坚固一样,责任感使我们的道德坚固,抗拒诱惑和考验。”“责任不是感情,而是贯穿人生的一个准则。它的基础是良知。不负责任的生活是一片废墟,不负责任的人最后只会落得受人嫌恶的下场。”
责任感的核心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而不是只为自己和自己小家庭的私利着想。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这个观点的顾炎武说,“有责者方有耻”,没有社会责任感,就是“无耻之徒”。
台湾一所职业高中就是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校训。校长在每个学生的英语课本前写一段话: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是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他们的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学好英文不可,所以我们要咬牙切齿地学英文。但我们学习英文的目的不是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候外国人,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情。如果用民脂民膏培养自私自利的人,国家没有希望。
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了一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家都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出力献身。教育的最大失败,也就是培养的人不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前些时,青年作家郭敬明在微薄上写过一段话: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号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学校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中心,精神、文化中心,是造就民族精英的“圣所”。教育的任务首先是教化,使人更是人,使人的品德、气质、精神“止于至善”,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使个人生活得更好。布鲁姆在论及大学教育时说:“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应该是人类思想、精神、道德的制高点,是国家民族的智库,是社会正义、良心的最后堡垒。每一个人到学校读书学习,为什么?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应该承担守护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努力成为能够振兴民族、担当天下的社会脊梁。如果学校仅仅提供应对未来工作、成为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那么学校改成职业培训班就可以了。
有责任感才有创造能力,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首先因为有责任感。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调查,其中61名竟然是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业绩。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几乎不约而同:抱怨、消极、懈怠,都不足取。唯有把工作当做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献身于国家民族事业的精英人才。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事迹感人。在抗震救灾等救援活动中表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精神,可歌可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现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我们的责任感教育造成了很大冲击。一些人以个人为中心,对个人利益过度追求,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有几句对当今一些年轻人调侃的话说:“责任感,那是我们上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不负责任。”一部分学生不缺知识和技术,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缺良知和是非判断能力,患上了人文素养和公民素养缺乏症,出现了精神道德危机。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忧虑的。
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是什么样的,未来国家就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培养的人应该是:最有社会责任感,最具崇高理想,最有朝气,最不锱铢必较,情趣高尚,抵制庸俗,充满爱心,诚信善良,正直勇敢,立志为民众、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耶鲁法学院院长哈鲁.德柯说:“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道德。”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对学生讲:年轻人在大学里面应当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追求真理。对科学真理应该不懈追求。追求真理就必须摆脱物欲束缚,与社会不良习俗、风气保持足够距离。
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学校有责任,家庭和社会也都负有责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文明礼貌抓起,从落实学生守则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特别要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几个人是一个团队,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都应该是一个团队。教育孩子学会爱他人,爱团队,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爱护环境。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让孩子从小就有大局观念,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上看问题,做事情。
中国梦靠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去实现。学校和社会、家庭都重视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齐欣
把社会责任感强调为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人是社会动物。社会不是无数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孤立于社会之外,纯粹独立的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对其他人以及生态环境都要有伦理关怀和义务,承担责任。这就要求他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法律、规定和道德;如果违反了要接受应有的惩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感就是为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着想。有很强责任感的人在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能够不顾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
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没有责任感会使人发生异化,使人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最终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不容。如果大家都没有责任,这个社会一定不能存在、进步和发展,就会像一盘散沙,摩擦不停,灾祸不断。责任感与理想、道德、纪律、人格、品行等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维系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或任何一个群体,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行为纽带。人人有社会责任感,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梁启超认为,社会的人都尽责任,这个社会“其兴浡然也”。相反,如果都不尽责任,社会“其亡忽焉”。他还说,对他人不尽责任,就像“杀人”,对自己不尽责任,就像“自杀”。一群人都不尽责任,“则不啻其群则自杀也。”(1902年《论权利思想》)。
英国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责任感是所有品德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色的诱惑,导致犯罪或堕落.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像水泥使建筑物坚固一样,责任感使我们的道德坚固,抗拒诱惑和考验。”“责任不是感情,而是贯穿人生的一个准则。它的基础是良知。不负责任的生活是一片废墟,不负责任的人最后只会落得受人嫌恶的下场。”
责任感的核心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而不是只为自己和自己小家庭的私利着想。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这个观点的顾炎武说,“有责者方有耻”,没有社会责任感,就是“无耻之徒”。
台湾一所职业高中就是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校训。校长在每个学生的英语课本前写一段话: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是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他们的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学好英文不可,所以我们要咬牙切齿地学英文。但我们学习英文的目的不是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候外国人,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情。如果用民脂民膏培养自私自利的人,国家没有希望。
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了一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家都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出力献身。教育的最大失败,也就是培养的人不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前些时,青年作家郭敬明在微薄上写过一段话: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号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学校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中心,精神、文化中心,是造就民族精英的“圣所”。教育的任务首先是教化,使人更是人,使人的品德、气质、精神“止于至善”,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使个人生活得更好。布鲁姆在论及大学教育时说:“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应该是人类思想、精神、道德的制高点,是国家民族的智库,是社会正义、良心的最后堡垒。每一个人到学校读书学习,为什么?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应该承担守护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努力成为能够振兴民族、担当天下的社会脊梁。如果学校仅仅提供应对未来工作、成为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那么学校改成职业培训班就可以了。
有责任感才有创造能力,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首先因为有责任感。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调查,其中61名竟然是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业绩。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几乎不约而同:抱怨、消极、懈怠,都不足取。唯有把工作当做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献身于国家民族事业的精英人才。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事迹感人。在抗震救灾等救援活动中表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精神,可歌可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现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我们的责任感教育造成了很大冲击。一些人以个人为中心,对个人利益过度追求,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有几句对当今一些年轻人调侃的话说:“责任感,那是我们上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不负责任。”一部分学生不缺知识和技术,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缺良知和是非判断能力,患上了人文素养和公民素养缺乏症,出现了精神道德危机。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忧虑的。
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是什么样的,未来国家就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培养的人应该是:最有社会责任感,最具崇高理想,最有朝气,最不锱铢必较,情趣高尚,抵制庸俗,充满爱心,诚信善良,正直勇敢,立志为民众、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耶鲁法学院院长哈鲁.德柯说:“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道德。”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对学生讲:年轻人在大学里面应当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追求真理。对科学真理应该不懈追求。追求真理就必须摆脱物欲束缚,与社会不良习俗、风气保持足够距离。
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学校有责任,家庭和社会也都负有责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文明礼貌抓起,从落实学生守则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特别要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几个人是一个团队,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都应该是一个团队。教育孩子学会爱他人,爱团队,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爱护环境。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让孩子从小就有大局观念,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上看问题,做事情。
中国梦靠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去实现。学校和社会、家庭都重视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