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写生与当下中国画创作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生是直接面对物象本身去进行描绘的活动。它的定义最早可以追述到五代时期腾昌祐的"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写生与创作的关系1搜集素材,丰富绘画内容。2激发感受,锻炼笔墨。3归纳分析理性加工。 最后得出结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画家必须深入生活,坚持写生。
  关键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情感;笔墨;生活
  写生是直接面对物象本身去进行描绘的活动。它的定义最早可以追述到五代时期腾昌祐的"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谢赫也曾经提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而将写生概念深化和引申的当属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对自然的摹写,而“中得心源”是画家在摹写过程中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和主观感受,而这也正是画家创作意识的体现。宋代范宽就曾经这样说过:“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可见,中国古代画家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也早已认识到师法自然的重要性了。
  一、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一)搜集素材丰富内容
  清朝石涛之“搜尽其峰打草稿”,阐明了写生的重要性。作为画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自然千变万化,而这种千变万化对创作而言也给出了广阔的空间。画家需要通过寻找合适的载体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审美意味和理想追求。例如古人就提炼总结了很多中国画的规律,如树叶的画法就有个字、介字、圆形、针叶形、三角形、大小混点、等等。山石皴法也有披麻、斧劈、折带、雨点、卷云、牛毛、荷叶、拖泥带水皴、钉头鼠尾。但是这些并不是画家凭空想象而来,而是建立在画家深入实地细致地观察生活,通过写生提炼总结出的笔墨形式。
  (二)激发感受锻炼笔墨
  绘画表面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但深层次是表达情感,意向传递的一个过程。走出去实地写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激发自己对事物鲜活生动的感受。因为人对未知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之心,而这种新鲜感可以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从而对习以为常的绘画习惯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使得这种即兴的作品更充满了一种迷人的魅力。山水画大家陆俨少之所以创立了“墨块法”、“留白法”也是由于他在写生当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此外在写生过程中有了自然形象和内心要表达的感受,还需要笔墨功夫来表现。笔墨是支撑中国画的核心要素。既要用笔墨“应物象形”,又要能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笔墨趣味。在这过程中间,画家在锻炼笔墨的同时,思考自己的笔墨语言形式和绘画风格如何能与自己的艺术情感相结合,更深刻的去诠释客观物象,成为值得画家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归纳分析理性加工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写生不是机械的模仿自然,而是一种理性分析的行为。面对自然,需要画家对眼前所呈现的所有素材进行筛选和归纳。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最能表达自身感受的东西来表现,从而使画作更加整体统一,避免了杂乱无章,面面俱到,极大的锻炼了画家取舍归纳素材的能力。同时在写生过程当中,思考画作的经营位置、虚实浓淡,这对之后的创作加工也有很大帮助。例如西方著名油画家毕加索的系列作品《牛》就是在写生过程中不断思考,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演变而成的。
  二、当下中国画创作
  时下中国画创作为了快捷省事,更多的是采用照相机快速记录图像或者从网上找些照片,直接拿来使用。照相的方式虽然快捷,但是它仅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代替写生。因为这种方式只是浮光掠影的简单记录,无法体现出画家当下的思想感情。虽然凭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可以弥补一部分缺憾,但是在画家本身缺乏对创作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生存环境切身感受的情况下,很难创作出打动自己和观者的好作品。而从网上找照片创作的方式就更行不通了,这种直接的拿来主义简单粗暴,完全割裂了画家和自然生活的联系。结果就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空有其形却苍白无力,缺乏内涵,体现不出事物的生命精神。事实证明,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一定是饱含着画家的真情实感,而不单纯只是照搬照抄。在近代绘画史上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就是最好的例子。其画作里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堪称画家的血泪结晶。如果蒋先生不是因为对战争的苦难有痛至体肤的感受,绝不可能创作出如此震撼真实打动人心的作品来。
  三、结语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家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写生中锤炼笔墨,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画归根到底是表现中国哲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只有坚持写生,在自然中体会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才能真正表达出中国画的意象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2]王振德.中国画论通要[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海滩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首先提出的文学形象,其主要特点为无家无根、流浪漂浮和昙花一现等。其他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奈保尔、略萨、莫言、门罗、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作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次表现出这些特征,因而“海滩人”是近些年来文学作品中的突出特征,并在现实中有深刻体现。在全球化视野下,我们都是“海滩人”。  关键词:“海滩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全球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二者都以爱情为主题,细腻的展示了一位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举动以及心理。但由于不同作家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因为创作背景和创
摘 要:植根于中日两块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上的两位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和沈从文,却在同一时代描绘出了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女性之美,在相近的审美诉求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相近的审美诉求是指两位作家都将女性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不同的艺术风格是指前者借男性视角表达女性之美,后者把男性作为配角来衬托女性之美。本文将详细比较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川端康成;沈从文;女性美  川端康成是曾荣获诺
摘 要:印度神话中作为地狱主人的阎摩与中国文学中作为死神的阎罗王都掌握着众生在寿命长短及死后的归宿问题,他们在面貌、形象特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人文环境的差异,两者的差异又是明显的。本文将从两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出发,分析阎摩在两国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阎摩;阎罗王;比较  一、两者的来源及目的比较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并没有明确的阎罗王之说,但对于死神的说法却在本土道
本文讨论的是诗歌格律问题。参照音乐,我为诗歌又加上了一格—长短音格,旨在让诗歌变成高低音与长短音齐备的真正的音乐。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人物画发展是贯穿中国绘画史的始终,继而跟随时代的发展吸收有益元素得到长足发展。人物画在美学风格上从湖南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中人物画的以线取型到南朝谢赫的“应物象形”和顾恺之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继而梁楷的“泼墨仙人”的减笔写意法。在二十世纪出现“京派”的代表人物黄胄,在继承传统绘画美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的造型结构,使其绘画风格具有新中国的时代性,使其绘画风格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摘 要:武生行当是京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最终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在所有京剧行当中最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感观冲击力的行当。文章就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的特点、京剧武生舞台表现力特点以及京剧武生表现力的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特点;舞台艺术  在京剧表演中,武生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夸张有力的武打动作以及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摘 要:聆听交响乐的演奏会让给你带来极其丰富的想象。而在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中,弦乐组是创造这些神奇的不可缺少的声部。笔者就弦乐组在交响乐队中的功能和作用作以浅谈,意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交响乐队中的弦乐组,以及弦乐组在交响乐曲的演奏中创造的神奇音响和美妙旋律,更好地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交响乐;弦乐组;人格化  每当我们聆听到交响乐的演奏都会被交响乐的那种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优雅委婉所感动,会
摘 要: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在坚持真实的原则下,还应该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它可以运用小说,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在加工不加料的基础上,使其更具感染力。其中,适当的,准确地议论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着重从议论的思辨性,形象性,情感美,简洁明快美等方面对议论的美学疑云进行了探索。指出议论是报告文学的点睛之笔,是报告文学的聚光点。  关键词:新闻;报告文学;美学意蕴;情感  好的新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