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标准——“适口者珍”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烹调知识》(2010.2)“卷首语”刊出“烹调的灵魂”一文,细读之,颇受启迪,文中总结了“精细”、“美妙”、“情感”、“礼仪”等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独具慧眼。归纳起来说,烹调的灵魂在于“味”,即“适口者珍”,才为上品。确实如此,美食的八大要素之首当为“适口者珍”。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们对菜肴的口味习惯常随地区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谚云:“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八个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地的风味,大致上可以这样来划分:山东、河北及东北的广大地区,人们口味偏重,多以咸为主,所谓“北咸”;山西、陕西等地,人们的口味好酸,所以山西人爱吃醋,所谓“西酸”;上海、江苏(主要是苏南)、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人们的口味清淡,较喜甜味,所谓“南甜”;而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区人们的口味浓重,比较喜辣,所谓“东辣”。为何我国东南西北的口味不同呢?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既有历史的习惯(民间习俗),又受地理、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四川、湖南等地,地处盆地,气候多潮湿,故以麻、辣以祛湿;而福建、广东等地,属于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人们的口味偏于清淡。但这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的迁移,各地的饮食口味也慢慢地改变,如上海人怕辣,吃的辣椒名为“灯笼辣椒”,甜而不辣。近几年来,随着“川味”、“湘菜”进入上海,上海人开始喜欢辣,所以上海人的“川菜馆”、“湘菜馆”相当吃香,经常门庭若市。顾客并非川、湘人,都是地道的上海人,这说明人们正在向口味多样化转变、发展。
  不论口味如何?我们终难给各种口味下一个结论——哪一种口味最好吃?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问苏易简:“何物为珍?”苏易简是川西梓州人,代奏复曰:“物无定物,适口者珍。”这回答虽然简单,却奠定了调味理论上“适口论”的权威地位。
  过去上海人早晨喜吃泡饭,取其清淡爽口。据抽样调查,上海人早餐吃泡饭者占2/3。为何上海人早晨爱吃泡饭呢?从历史原因来说,过去穷苦人为了节省费用,急于去上班,为省时而用开水泡冷饭来充饥;再者,天冷时吃上一碗热泡饭,又烫又舒服,清淡而味好,久而久之成为习俗。解放后,尤其近三十年来,上海穷苦人富裕起来了,早餐吃泡饭的习俗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牛奶加面包,营养又方便,省时省工。这也是“适口者珍”的改变,此乃“物无定物”也。
  上海不但是我国商业城市,而且“海纳百川”,国内外诸多“帮菜”涌进上海。这么多的“帮菜”,当然要以各自的特色来吸引食客。他们在行内都有一句概括性的“口号”:如上海本帮菜叫“浓油赤酱”,说明上海菜油水重善用大酱;而锡帮菜则叫“下巴划水”,说明江苏无锡菜以鱼鲜下巴、划水等见长;广帮菜叫“清淡鲜活”,概括了广帮菜用料讲究,以鲜活为主,口味清淡的特点;湘帮菜叫“甜咸麻辣鲜”,体现了这帮菜用复合调味的特点……但若代帮的本省老食客来上海菜馆尝尝标着“正宗代帮”的菜肴,则感到此菜“名正宗而味不正宗”——其味已大大走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原料不是地道正宗原料,或者工夫不到位等。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依照上海食客的口味(外邦在上海开设的菜馆,其食客大多还是上海人),因地制宜地做些修正,美则美矣,却不能获得上海食客的青睐,难以打开局面。如“岳阳楼”是上海第一的湘菜馆,该馆的“回卤臭豆腐”,据说脱胎于湖南长沙的“火宫殿臭豆腐”,其特色是甜香麻辣咸鲜。相传毛泽东早年在长沙当“二十八画生”时,喜食这种美食。但如果毛泽东尝一尝上海“岳阳楼”的“回卤臭豆腐”,一定会感到其味不足,不够辣,不够咸,不正宗。上海“闽江”(福建馆)的“佛跳墙”和“燕云楼”(京菜馆)的烤鸭,都不能与福建、北京的相比。上海“川菜馆”的“麻婆豆腐”就没有四川成都的那么辣、麻。
  各帮的风味菜形成自己的特色,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多少代名厨的汗水和辛劳才使它在食客中获得“专利权”。但是这种风味菜一传到外地,难免要走样。“桔生准北则为枳”有其共同的道理。由此可见,由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大的“可塑性”造就的“海派菜”,在烹调上,完全是以“适口者珍”为取舍标准的。也就是说,“海菜”在“海纳百川”的前提下,变成多元化,多帮菜结合化,成为新派的“海菜”,呈现在上海食客面前。
  如今“海肴”菜多元化。当今风行上海滩的“生鱼片”,称之为“日本料理”(日文中读“萨西米”),被误认为日本人所创,但寻根问源,“生鱼片”源于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就很喜欢吃“鱼脍”,所谓“鱼脍”就是生切鱼肉成丝,拌佐料进食,今日的“生鱼片”的食法和古时“鱼脍”一脉相承。当然今日的“生鱼片”已不是古代“鱼脍”简单的重复。今之“生鱼片”用的是高档海鱼,如金枪鱼、三文鱼、鲷鱼之类,而非吴王用的普通河鱼(淡水鱼)。日本的“萨西米”则花样百出,契合了“适口者珍”的宗旨。
  现代的上海人,原来总以为河虾比海虾好吃,鲜活的又超过冰冻的。但是在广州、深圳的大宾馆、大饭店里则反之,几千元一桌的宴席上有“生猛海鲜”,方知比河虾更好吃的是海虾。改革开放以来,“南风北渐”,过去要领略“生猛海鲜”得“南下”,如今在上海各大饭店、宾馆也能品尝到。此外还有“北风南渐”的,那就是北方的“涮羊肉”,传说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说忽必烈)在军旅生活中为吃“快餐”而“发明”的,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那时以厚片、小块为主,被唤作“煮羊肉”。“涮羊肉”在明代进入大都市。20世纪20年代传到上海,成为上海人冬天时令的一道“风景线”,上海“岳阳楼”看到这一商机,挂出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供应沪上独此一家的“狗肉火锅”。而上海“元芳大酒家”看重这一时机,专做“火锅”生意,竟成为黄浦江畔的“火锅大王”。
  总之,中国的烹调文化是在不断体现“适口者珍”此原理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一面是“适口者珍”,一面是“众口难调”。中国的烹调大师们用高超的技艺使各种不同口味的食者大块朵颐。中菜的美食标准有“色、香、味、形、质、声、器、名”等八项标准,称之为“美食八大要素”。但其中以“味”为第一标准。
其他文献
讨论了开采沉陷的两个基本问题:(1)地表连续变形预计模型关于煤层倾角的统一性问题:(2)大倾角煤层开采地表非连续变形问题。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展:(1)首次提出基于倾角变化的
中医认为,经常熬夜的人容易导致阳亏阴亢而产生阴虚内热的症状,不妨使用药膳适当进行调养,使精力充沛。  生地炖鸭蛋:每次用生地20g、鸭蛋1~2个,加水适量隔水炖之,蛋熟后去壳,再放入汁中炖20分钟,冰糖调味,食蛋饮汁,每日1次或每周2~3次。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等功效。适用于熬夜后口燥咽干、牙龈肿痛、手足心热者食用。  猪腰炖杜仲:每次用杜仲25g,猪腰子1个,水适量,隔水炖1小时,每日或隔2~3
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制作的虾糜为研究对象,虾仁为对照组,考察冻藏条件(-18℃)下其肌原纤维蛋白的质构特性、保水性、溶解性、浊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
银耳大豆红枣鹌鹑蛋羹    材料:银耳15g,大豆100g,红枣5枚,鹌鹑蛋6个。  制作:银耳用清水泡发20分钟后,洗净,撕成小块:鹌鹑蛋煮熟后去壳: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豆和红枣用清水洗干净后,与银耳一同放入锅内,文火炖至烂熟,起锅前再把鹌鹑蛋加入,稍煮片刻后,根据个人不同口味,可适当加入少许盐或白糖调味,饮汤吃食物。每日一次,可常服食。    柿饼红枣桂圆蜜饯    材料:柿饼100g,红枣
禽慢性呼吸道病是由败血霉形体(又称支原体)引起的鸡、火鸡等家禽以咳嗽、流鼻液和气管哕音为主要症状,导致雏鸡发育不良、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种鸡孵化率下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肉鸡的饲养周期虽然较短,但球虫病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到目前为止,虽然人们不断研制出对防治球虫有较好效果的药物和球虫弱毒疫苗,但是仍不能彻底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