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秋季养殖管理措施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秋季,水温适宜,养殖鱼类摄食旺盛,既是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夺取全年养殖丰收的关键时期,因此,抓好秋季鱼塘管理,对提高养殖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相关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强化饵料投喂
  主养鲤、鲫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全季投喂蛋白含量为30%以上的配合饲料,9~10月份,日投喂3次,日投喂率为5%左右。进入11月份,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水温逐渐转凉,鱼的摄食量下降,可逐步减少投喂次数和投饵量。一般日投喂1次,日投喂率为2%左右。主养草、鳊鱼等草食性鱼类的池塘,9月份,青绿饲料数量充足、质量也好,应加大投喂量,一般先投喂青绿饲料,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蛋白含量为28%~30%的配合饲料,日投喂2~3次,青绿饲料日投喂率为30%左右,配合料的日投喂率为3%左右。10月后以投喂蛋白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2次,日投喂率为2%~3%,投喂可持续到11月中旬。主养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池塘,以施肥为主,培育浮游生物,以满足鲢、鳙等肥水鱼生长的营养需要。夏末秋初,每周投施1次鲢鳙鱼肥,用量为1千克/亩,中秋以后,每半月投施1次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肥量为300~500千克/亩,促进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和生长,以达到鲢、鳙等肥水性鱼类摄食所需密度。
  二、加强水质调控
  秋季投饵量大,池中残饵、排泄物增多,池塘的生物耗氧量增大,水体中的有害有毒物质也随之增加,水质极易变坏,对鱼的生长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加强水质调控。通过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深为2米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底层老水,保持透明度为35~40厘米;每10~15天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调节pH值在7~8.5之间;每20天左右泼洒1次EM菌、光合细菌、枯芽孢杆菌、底毒净、底臭消等微生物制剂(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以调优水质和改良底质,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营造适宜鱼类健康快长的生态环境。
  三、控制浮头或泛塘
  随着鱼体规格的不断增大,池鱼载鱼量越来越接近“满负荷”,极易造成池水缺氧,发生池鱼浮头现象。平时应坚持巡塘,清晨出现池鱼短时轻浮头并无大碍,但若发现长时间的重浮头,轻则影响池鱼生长,重则导致泛塘死鱼,甚至“全塘覆没”,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养尽弃”的重大经济损失。一般当遇闷热天气或池鱼食欲明显下降时,往往是发生重浮头的前兆,应及时开机进行满负荷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在增氧机因故无法使用时,可采取抛洒增氧灵、粒粒氧的应急措施,以快速消除浮头或泛塘隐患,确保池鱼安全生长。
  四、科学防治鱼病
  秋季气候变化引起环境因子发生变化,前期的大量投喂和施肥引起的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升高,造成水质变坏和底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类肠炎病、出血病、寄生虫病等多种鱼病,养殖者应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方针,避免或减少鱼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主要预防措施:一是投喂药饵。每月投喂1次用0.1%的大蒜素、1%的VC和0.3%的免疫多糖制成的药饵,连喂4~5天,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率。二是食场消毒。每10天左右用浓度为0.5克/立方米含氯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食场水域消毒1次,防止细菌的大量滋生。三是水体消毒。每10~15天用菌毒消进行1次水体消毒,用量为50~100克/亩,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四是杀灭寄生虫。每15~20天用鱼虫净杀虫1次,用量为450克/亩,以控制寄生类原生动物的繁殖与生长。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诊断,科学用药,快速治疗,力求将鱼病消灭在秀发状态,将损失降至最低。防治鱼病时所用药物需符合《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并严格遵守国家休药期的规定,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适时起捕销售
  入秋以后,部分鱼类已达到商品规格,池塘的负载量逐日增大,水质也容易变坏,不利于池鱼的快速生长,此时应抓住市场成鱼上市量较少的有利“鱼情”,适时起捕部分已达到商品规格的鱼上市销售,既加快了资金的周转,又降低了池塘养殖密度,为存塘鱼扩大了活动空间,有利于其健康快长。
其他文献
在大规模“三夏”农机化生产即将拉开序幕之际,5月13日,农业部召开2015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研究分析小麦跨区机收形势,部署“三夏”农机化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全力打好“三夏”生产这场攻坚战,将“丰收在望”转变为“丰收到手”,为秋粮生产赢得宝贵农时,努力确保夏收夏种质量,牢牢掌握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
寒冷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如大棚养鸭管理不当,易患感冒,其防治措施如下:  1.细观察。病鸭赶群活动时不愿动,出栏晚,下水慢,吃料落后,垂头、呆立。个别眼流泪,有的一侧或二侧肿胀,时间长了眼干枯,成瞎眼。粪便有稀绿色,也有稀黄色,还有未消化的饲料渣,严重的产蛋下降30%,皮薄色淡,死亡率在5%左右。  2.检病理。病鸭气管有典型的出血,肝肿大,脾小,小肠黏膜有出血斑,泄殖腔出血条状。生殖系统以充血为
果树间作春冬瓜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易管理,效益高,可亩产冬瓜3500千克。而且冬瓜能覆盖果园地面,抑制杂草发生,瓜叶绒毛又可防蚜虫、螨类危害,是果园间作套种的理想模式。现将果树间作春冬瓜技术简要如下:  1 选择良种。冬瓜可选用绿春8号、一串铃等早熟品种,或选用小火车头、小粉皮冬瓜等中熟品种。  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两行树冠间距超过2米,可间作2行冬瓜;小于2米则间种1行,冬瓜行距树80~10
6月17日,在民政部召开的“明天计划”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要把社会散居孤残儿童纳入“明天计划”资助范围,参照福利机构内孤残儿童的救治政策和做法,实施医疗康复。同时,探索把“明天计划”的受益范围,拓展到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中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儿童。“明天计划”全称“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强光照条件下,池水温度高,养殖动物摄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水质变坏,造成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感染侵袭养殖动物,导致病害的滋生和蔓延。高温时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改善水体环境  水产养殖动物离不开水,水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养殖动物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养殖者必须在当地渔业规划区
1.针对冷却水箱散热器芯片间的通风道被灰尘、草屑覆盖而导致的阻塞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改变冷却风进口位置。目前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发动机的冷却风都是从拖拉机前端被冷却风扇吸入到水箱散热器的。收割作业时,割台前端由于切割、输送扬起的灰尘、草屑等杂物很容易通过机车的正面风罩被吸到水箱散热芯片上。为了改变此种状况,必须设法改变冷却风的进口位置,使进风口高于拖拉机前罩壳,这样割台的灰尘、草屑就不易进入到
“多年来,由于我们村处于偏僻处,前来收购土豆的商贩很少。没有土豆贮藏窖,我们只好把土豆埋在地里,随着天气变冷,怕把土豆冻在地里,只好低价卖出。去年,我们村建了土豆贮藏窖,我也新建了60吨的土豆贮藏窖,土豆刚收获时每斤0.5元没人收,现在每斤0.7元商贩抢着收。”内蒙古和林县羊群沟乡暖水湾村农民郭埃喜向笔者介绍说。  马铃薯贮藏方法有很多,如室内贮藏、沟藏、窖藏等,但人们采用最多的还是窖藏。为提高贮
“京醇香”草莓品种在温室中植株生长势强,株态较直立,株高15.99厘米,株幅(东西×南北)29.6厘米×24.98厘米。叶片绿色,叶片纵径6.1厘米,横径6.1厘米,叶片厚度0.38毫米,叶面平,有光泽;两性花。果实圆锥形,红色,有光泽,果面平整,无果颈,一、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8.2克,果实大小5.24厘米(纵径)×3.92厘米(横径),最大54克;种子分布中等;果肉橙红色,髓心小,果肉细韧,
近来,临沭县郑山镇姜屯村村民吴绍锋忙得不亦乐乎,他不时对前来咨询的村民就小拱棚蔬菜种植问题进行释疑解难。原来,吴绍锋是当地出名的反季节蔬菜能手,被许多村民聘请为“致富顾问”。眼下,该镇像吴绍锋这样的“致富顾问”还有100多人。  随着镇域经济的迅速发展,郑山镇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许多农民把余钱纷纷拿到信用社储蓄。为激活民间资本,扩大农民增收渠道,郑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寻求投资热点,增强他们的创
桃树落果原因及保果措施    一、桃树落果原因  桃树落果是一种生理现象,在气候条件不良的情况下(高温高湿)会加重落果,桃树落果一般有三个时期。  1 第一期落果是在开花后的1~2周内,落掉的是未膨大的子房,主要是由于缺乏授粉受精条件,花器不完全或雌蕊退化所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上年夏季管理不善,影响了花芽的分化和花器的形成,或花粉不育实、发芽率低,而失去了受精能力。  2 第二期落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