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我最好的时光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艳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中国输血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编委,国际输血协会经血传播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安全输血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工作及安全输血的相关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即使是怀孕休养期间,也在坚持编写相关的书籍;即使身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依然坚持主持课题的研究,及时总结和发表工作经验和研究结果;认为适度献血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危害,所以敢于尝试和体验献血的过程。她,就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邱艳,一个认为在从事输血研究及相关工作中体现了自身价值的人。
  
  顺理成章的事业
  
  1990年,从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遗传学专业毕业的邱艳,回到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检验科,从事体细胞遗传学及临床检验工作。这对她来说是真正的“落叶归根”,因为父母都是这个城市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从小她就是在医院长大的。
  从1990~1995年的5年间,邱艳转遍了检验科里所有的处室。而唯一的本科生身份,让她受到同事关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有压力是好事,年轻就应该多学。那时候的多学多问给后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在血库工作期间和随医院医疗队下乡的一年时间。”
  1995年的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28岁的邱艳,带着满腔热情、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到了血液中心。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熟悉工作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邱艳几乎找遍了中心图书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书籍来充实自己,并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工作认真是邱艳一贯的风格,同时也为她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她的表现受到了领导的重视,1997年,邱艳被提拔为血液中心质控科科长,同年11月主持制定了国家强制标准《全血成分血质量标准》,该标准一直沿用至今;1999年主持血液中心项目“血液抗-HCV试剂质控品的研制”,并开始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HCV高交叉反应性人源抗体的研究”、2001年参与北京市卫生局项目“血液残余风险度的研究”,以及2001年负责美国John Hopkins大学Fogarty基金项目“ HCV不同抗原片段参比血清盘的研制及应用”的研究工作,这些都为邱艳主持新星计划项目——“无偿献血人群HC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其在安全输血中的应用”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好的工作时光
  
  “入选新星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新星计划,不但提供了一个科研平台、使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积累了相关科研经验,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管理能力,也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就是在这种交流中,让邱艳意识到加强系统学习的重要性。2002年,在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邱艳直接参加了博士研究生的全国统考,并被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血液生物化学专业录取。
  2003年的春夏汇聚了很多人的眼泪和感动,作为奋斗在抗击SARS战线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邱艳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除了全力以赴保证对医院的血液供给,她还来到抽取第一例SARS康复病人血浆的现场,并亲自把血浆送到SARS治疗中心医院之一的地坛医院。邱艳说,作为新星的荣誉感也是支持她的一股力量,让她必须要比别的人更加努力和拼命。
  2003年,邱艳参与了北京市卫生局项目“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SARS流行学调查”和科技部“采集SARS康复者血浆治疗SARS重症患者”的研究以及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修订;2003年11月,参与北京市科委“研究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研讨;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了“Rh血型的化学修饰”的研究。与此同时,邱艳还出版了《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输血管理学》、《输血与输血技术》等专著,并申请了“乳糜指数测定盒”、“无偿献血血红蛋白快速测试装置”等多项专利。
  多年的努力,让邱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而能够与众多国际输血行业专家一起合作和交流,也开拓了她的视野并为她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现在的我已经40岁了,但依然有精力,而且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说是作为科研人员最好的时光,我会尽力在这段时光中做得更多……”
  (责任编辑 郭剑峰)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朱其杰 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任职期间,领导、组织过很多国家和铁道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其中包括原国家科委“八五”攻关“低速磁悬浮列车研究”项目。曾担任“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后评估”专家组组长,“沪杭磁浮支线(上海机场联络线)可研报告评审”专家组组长。    中低速磁悬浮拟用于北京S1线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项目是北京市科委从2001年开始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已经
期刊
美国人登月的话头在沉寂了数十年后又被重新提起,关于1969年美国人登月成功是不是造假或谎言的争论也重新引起公众的注意。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一部30年前含沙射影的幻想影片,应该是别有趣味的。  1978年的美国影片《摩羯星一号》(Capricorn One),表面上看似乎是科幻片,其实是一部政治幻想影片。上映后不久曾被引进中国内地公开放映,这可能和它有助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黑暗”有关吧。  影片说
期刊
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成立  近日,在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的推动下,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联合北汽福田组建的“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举行了揭牌仪式暨产学研恳谈会。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李新男巡视员、北京市科委郑吉春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王建华秘书长等领导应邀出席了仪式。    市科委郑吉春副主任在恳谈会上指
期刊
在长达85年(从1924年至今)的北京电车史里,有过两位主角——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它们登场的时间分别为1924-1966年和1956年至今。从1924年底,前门至西直门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到1964年大庆油田会战成功——公共汽车所用汽油可以自给之前,电车是京城公交的主力。本文所提的公交,主要指“电汽化”的现代公交,即电车、汽车。畜力车、洋车、三轮车和自行车实际上也对北京人出行方式发生过重要影
期刊
基地档案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顺义东部,杨镇镇域西南,总面积1900公顷。作为北京平原现存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记录到鸟类1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植物292种;陆生哺乳动物12种;两栖爬行类10种;鱼类19种;昆虫近百种。2005年4月,汉石桥湿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湿地自
期刊
北京承诺,2008年奥运会场馆将使用20%的绿色能源。目前,在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和丰台垒球场,均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大面积采用,不仅仅是为了体现2008年奥运口号中“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精神,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部主任许洪华。  记者:请介绍一下在历届奥运会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情况。在2
期刊
在悉尼奥运会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什么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奥组委官员说了一连串的“天气、天气、天气”。从中大家也体会到了天气在奥运会中的重要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赶上主汛期,正是灾害性天气的高发期,很多人在担忧,全球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会不会受到暴雨、大风、雷雨、高温等天气的影响?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气象局奥运气象服务小组的主要成员王玉
期刊
日前,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新农村工作组在王淑贤副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到昌平区长陵镇康陵村和兴寿镇麦庄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召开现场协调会。  协调会由王淑贤副主任主持,昌平区科委郭春林、董志军及康陵村和麦庄村相关负责人就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院(简称总装设计院)张统主任介绍了工程后期设备安装、调试,及工程现场环境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工期
期刊
本刊讯“十一五”期间,北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将需要25项重大科技的落实。在日前举行的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北京市科委发布了《“十一五”时期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科技需求报告》。    “五水联调”  缓解北京能源约束  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实现地表水、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地下水“五水联调”是“十一五”期间北京确立的总体治水思路,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北京的能源约束问题。“五水联调”的诸多关键环节需
期刊
本刊讯 记者日前在由北京市科委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承办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果发布暨推介会”上获悉,融资难往往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北京市科委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展业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创新金融产品,打破了以往无形资产不能质押担保贷款的“坚冰”。  会议由北京市科委高新处处长刘晖主持,北京市科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