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影响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某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照护模式,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的6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两组患者均自入院干预至出院.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遵医嘱行为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遵医嘱行为及自我效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AS评分中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922,P<0.05),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38,2.846;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坚韧、自强、乐观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72,6.648,5.389,7.739;P<0.05);干预后观察组按时服药、配合治疗、定期复查、适量运动各方面遵医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7.070,9.755,7.064,6.604;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及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30,5.196;P<0.05),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17,P<0.05).结论:团队积极体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其心理弹性,改善其遵医嘱情况,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灵活性对压力后成长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经验与回避问卷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儿童版压力后成长量表对710名农村寄宿制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灵活性与领悟社会支持(r=0.22,P<0.01)、压力后成长(r=0.26,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后成长(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与心理灵活性(r=-0.50,P<0.01)、领悟社会支持(r=-
目的:制定入院患者的心理行为安全评估表并检验问卷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评估法等确定评估表内容与具体项目,对患者进行两次测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进行相关修订.结果:入院评估表共包含34个条目(合1项测谎题).探索性主成分分析显示:个人分问卷由3个因素组成,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3.93%(>50%).家族分问卷由3个因素组成,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2.40%.入院评估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73,重测信度为0.73.结论:新编
目的:为了探究大、中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自尊和抑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自尊重表(SE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3个量表随机选取1179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①大、中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抑郁(r=0.076,P<0.1)呈显著负相关,和自尊的相关不显著;②自尊和抑郁水平(r=-0.497,P<0.01)呈显著负相关;③好友数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抑郁的正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影响以及道德完美主义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探索促进青少年道德认知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71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的一般道德认知及体育道德认知显著正相关(r=0.19,0.21;P<0.00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的一般道德认知显著负相关(r =-0.07;P<0.05),与体育道德认知相关不显著(P>0.05).父母过度保护与两种情境道德认知相关均不显著(P>0.05).②道德完美主义的道德高标准在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一般道德
目的: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干预对中晚期食管癌(EC)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某院收治的中晚期EC患者14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观察组采用罗森塔尔效应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t=5.519,P<0.05),SPB水平低于对照组(t=-4.212,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2.925,-
目的:探讨安全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原生家庭功能与认知偏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安全感量表(SQ)、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73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①原生家庭功能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73,P<0.01),人际关系行为困扰与认知偏差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1),原生家庭功能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r=-0.401,P<0.01)、认知偏差均呈显著负相关(r=
目的:探析“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选择不同释压宣泄方式偏好的高校新生在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上的健康现状以及整体的健康状态差异.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问卷对广西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体育院校、民族院校、职业院校)的848名新生进行释压宣泄方式与健康状况现状调查,运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院校类型的学生群体在释压宣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33.488,P<0.01),而不同
目的:探讨阿德勒小组对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有效性.方法:将140名民办高校大学生平均分到前测研究组(PE组),去前测研究组(UE组),前测对照组(PC组),去前测对照组(UC组),PE组和UE组进行2小时/次/周,共8次阿德勒取向的小组辅导,PC组和UC组只观察不干预,所有组需要使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进行实验后测.结果:干预前,各组学业倦怠感无性别差异(P>0.05),无年龄差异(P>0.05),PE和PC组前测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PE和PC的后测成绩显著低于UE组和UC组(F=6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出现,为以暴食行为(BE,Binge Eating)为主要病症的进食障碍(EDs,Eating Disorders),包括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BED)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暴食症及贪食症患者的相关研究,整理不同VR模型对BED/BN人群的干预及机制,从情感及认知的视角探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干预机制.未来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神经反馈
目的: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开展以人生纪录片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干预,考察干预效果.方法:以是否选修《电影与心理人生》课程为条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n=95)和对照组(n=65).实验组开展每周2课时,持续时长17周的课程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相关操作.在干预第1周及最后1周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评估两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2.521,P<0.05),其中实验组的拥有意义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 =-3.304,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