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平与毛泽东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工出身的方正平成长为共和国的海军中将,与直接受到毛泽东的培养教育密不可分。当他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时,毛泽东为他释疑解惑;当他身处困境时,毛泽东给他指明方向;当他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时,毛泽东及时鼓励褒奖。
  1993年12月,海军原副政治委员方正平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抱病撰文:“在艰难岁月里,我多次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教诲。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他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每一想起使人心往神追,激动不已。”
  
  毛泽东精辟的战前动员和亲临前线的高大身影,激励方正平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奋勇杀敌
  
  1930年12月下旬的一天,方正平随红三军团第五军一道,在江西宁都小布参加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
  在冬日的暖阳下,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主席台两边台柱上挂着毛泽东亲自题写的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读过一年多私塾、参军后又住过两个多月随营学校的方正平,对对联中的字大都认识,意思也明白。他便边读边琢磨,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
  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毛泽东神采奕奕地健步走上主席台。
  作为排长,方正平站在离主席台不远处。只见毛泽东高高的个子,穿一身粗布灰衣服,不停地挥动着双手。
  参加红军后,方正平听过许多“毛委员指挥红军打胜仗”的故事,对这位传奇般的领袖,他心仪已久。几个月前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场上,方正平曾有幸几次远远地见到过毛泽东的身影,但都没有如此真切。
  毛泽东双手向下按了按,掌声渐渐平息了。只听毛泽东用洪亮清晰的湖南口音说道,蒋介石以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率领10万大军,对我苏区进行“围剿”。当前敌人大兵压境,局势是紧张的。可是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制胜。毛泽东扳着手指从6个方面一一列举了克敌制胜的有利条件。接着,又详细阐述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深入浅出、幽默生动而又鞭辟入里的分析,令方正平折服。他惊喜地发现,毛泽东所讲的,正是自己急于知道的。
  最后,毛泽东举起手臂,领着大家高呼口号:“勇敢冲锋,奋勇杀敌,多缴枪炮,扩大红军!”
  方正平手臂伸得高高的,扯着嗓门高声呼喊。
  口号声像万丈狂涛,震得山鸣谷应。
  方正平与他的战友们一样,从毛泽东坚定的神态和生动的演讲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此次誓师大会,给方正平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对他军旅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后来在团、旅、军政治委员岗位上,几乎每战必作战前动员,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作战任务提出不同的战斗口号,被部属誉为“宣传鼓动家”。
  一个多小时后,方正平随红三军团主力于东韶地区追上了正在慌乱逃窜的谭道源部。经过激战,歼灭该师一个旅,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
  当方正平为红军面临分裂危险而担忧时,毛泽东自信而坚定地预言:“我们应当相信四方面军的同志将来一定会跟我们一道来的”
  
  1935年8月底,红军右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到达班佑,等待左路军会师北上。红三军第十二团正执行保卫中央首长和中央机关安全的警戒任务。时任红十二团特派员的方正平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又多了起来。
  当时,张国焘不同意中央北上方针、企图率部南下的动向在中央身边的部队中已有传闻。大家不明真相,思想比较混乱。
  这天,大家又谈起这件事,议论纷纷,争论得很激烈。方正平偶尔一回头,惊喜地发现毛泽东已不声不响地到了跟前。方正平赶紧起立报告。
  与毛泽东面对面的站在一起,对方正平来说还是头一回,他便仔细端详毛泽东。只见毛泽东比在中央苏区时清瘦了许多,显得个子更高了,神态很安详,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右边裤腿膝盖处被烟头烧的洞清晰可见。
  毛泽东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然后询问方正平:“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在争论什么问题呀?”
  方正平报告说:“正在议论张国焘不同意北上的事。大家看法不一致,又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主席给我们讲一讲。”
  毛泽东说:“同志们,大家不要吵,不要争。行军走路,也会遇上带错路的向导。但也不要紧,因为现在党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相信四方面军的同志将来一定会跟我们一道来的。我们已经胜利地走出了草地,要继续北上,争取更大的胜利,用我们的斗争指出正确的道路。”
  接着,毛泽东向大家详细分析了红军面临的形势,阐述了只有北上才有出路的道理。
  大家静静地听着。毛泽东的一席话,让方正平茅塞顿开,心里敞亮了许多。
  正如毛泽东判断的那样,一年后,红四方面军终于到达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由此,方正平进一步感受到毛泽东的先见之明。
  
  毛泽东深情地说:“同志们要把身体养好,准备迎接新的革命任务。”毛泽东两次演讲,让方正平充满信心
  
  1935年10月25日,方正平出席了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长征的胜利,详细分析了革命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的任务。
  面对台下这些从血与火的战场上闯出来的指挥员,望着一张张略显疲惫而充满活力的脸,毛泽东深情地说:我们部队人数虽然减少了,但幸存下来的都是骨干,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锻炼出来的,是革命的种子,是党的宝贵财富。同志们要把身体养好,准备迎接新的革命任务。
  11月5日,在象鼻子湾,毛泽东又向红一军团部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
  方正平从毛泽东对部属的信任、关怀、爱护和期望的眼神和语气里,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自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突围长征以来,方正平看到根据地丢了,部队不断减员,队伍越拖越小,对红军的出路和革命的前途不时产生一些担心和疑虑。连续听了毛泽东的两次报告,方正平豁然开朗,心中积郁多时的苦闷一扫而光,从而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民族革命大风暴的到来。”毛泽东这番讲话,对方正平触动颇深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建并开学。红一军团第四师特派员方正平从西征前线被召回瓦窑堡,成为了红军大学一期一科(高级干部科)学员。
  方正平如愿进了红军大学,既兴奋又发怵,生怕文化水平低学不好。但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坚定了方正平学习革命理论的信心。
  开学典礼在瓦窑堡米粮山上一座旧庙堂门前举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出席典礼并讲话。毛泽东说:“这次办校为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迎接大风暴革命形势的到来。为了适应新情况的发展,解决新问题,需要培训干部,提高干部。”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们都是经过长征的同志,经受了极为重要的锻炼和考验。但这只是第一冲(指冲锋打仗),这不够,还必须有第二冲,这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民族革命大风暴的到来。”
  毛泽东的这番话,对方正平思想触动很大。方正平分析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曾产生思想顾虑的原因,感到“主要是自己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思想水平不高,对许多问题不懂,对革命形势认识不足”。
  方正平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理论底子薄,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长期军旅生涯养成的冲锋在前、不甘人后的性格和作风,使方正平生怕学习成绩落在别人后面。他开动脑筋,用功学习。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在昏暗的油灯下对照别人的笔记本整理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教员、同学请教。他在学习提高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读书的乐趣。
  
   “你们要像母鸡一样,把一窝窝小鸡孵出来,送到前线去。”毛泽东的一席话,把方正平给说笑了
  
  尚未毕业,方正平即被教育长罗瑞卿点名留在学校担任第二科政治委员,与科长苏振华一起从事学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1937年1月,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每人每天3分钱菜金,吃小米,点油灯,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当桌椅。一次,毛泽东在给学员讲课时诙谐地说:“你们这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这句风趣的话,在方正平听来,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方正平带领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清除垃圾,平整土地,整修道路,填坑垒墙,美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当时,全国抗战正如火如荼,方正平同其他在抗大工作的同志一样都希望能到前线去。
  1938年3月30日,方正平等30余名抗大干部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来到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毛泽东闻讯迎了出来,招呼大家落座后,轻松地问道:“听说你们中有的同志不安心,要求上前线?”
  方正平一听毛泽东提出了这个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发言,把憋了很久的想上前线杀敌立功的想法倾诉了出来。其他同志也相继表示了同样的愿望。毛泽东认真听着,时而在笔记本上记点什么,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听罢大家的发言,毛泽东说:“前方需要人,后方也需要人嘛!办学校是组织和壮大抗日力量的有效办法,我们需要继续办学,培养大批干部。”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抗大要上战略课,讲大局大兵团的战略。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地处置小的问题。即使是当排长的也应该有个全局的图画,这样才有大的发展。”毛泽东笑着说:“谁不愿意在后方,我就偏要把他留下来。”说着便点名留下了一些同志,方正平自然首当其冲。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你们要像母鸡一样,把一窝窝小鸡孵出来,送到前线去。要集中精力办好学校。要树立干一辈子教育工作的思想。将来死在延安,就埋在清凉山。”
  这次谈话,方正平对毛泽东“了解大局”、“有个全局的图画”的要求印象极为深刻,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这一思想。
  方正平当学员时,兼任队指导员,边学习边工作;当二科政委、队长、大队长时,则边工作边学习。他经常同学员一道听课。当时,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经常到学校讲课、作报告。毛泽东1937年5月至7月每周两次共110学时讲授《辩证唯物论》,方正平一次都不落。他深为毛泽东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雄伟的气魄、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语言所感染。有时听说毛泽东要到马列学院或中央礼堂作报告,他都设法赶去听。他在抗大学习工作了3年,等于上了3年大学。
  
  听方正平说已把部队带来,毛泽东马上放下饭碗,着急地说:“部队都集合了,那得赶紧去,不能让大家等我一个人”
  
  1938年12月1日,毛泽东出席抗大第三、第四大队的毕业典礼,作了《愚公移山》的演讲。方正平与学员们一样正听得入神,演讲结束了。三大队几个红军出身的高级班学员觉得还不过瘾,想请毛泽东再讲点。毛泽东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向大队长方正平说:“考虑到你们大队有几个红军干部中队学员就要上前线,他们离校时,我要再见见大家,讲几句话。”
  那天下午,方正平把学员带到毛泽东住地附近一块已收完玉米的空地里,让大家坐在背包上,唱歌等候。
  3点,方正平去请毛泽东。警卫员说,主席又是工作了一夜,现在刚刚起床。方正平轻手轻脚地退了回去。
  学员们见方正平一个人回来了,以为是情况发生了变化。看着大家失望的表情,方正平连忙解释说:“主席有夜间工作的习惯,现在刚刚起床。等一会儿我再去请。”
  方正平又一次到了毛泽东住处。正在吃饭的毛泽东见到方正平进来,笑着说:“不急,不急嘛,我还没有吃完饭呢。”
  到毛泽东住处,对方正平来说已不止一次,但碰上毛泽东正在吃饭却是头一回。只见碗里是大米和小米掺和在一起煮成的杂和饭,佐餐的仅有一盘辣椒。方正平为之一惊。日夜操劳的毛泽东吃的饭竟然连学员的伙食都不如。
  正当方正平陷入遐想之际,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部队现在在哪里?”方正平连忙报告说:“已经带来了。”毛泽东马上放下碗筷,着急地说:“你怎么不早说!部队已经集合了,那得赶紧去,不能让大家等我一个人。”
  毛泽东这种心里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精神,令方正平深为感动,他从这次两请毛泽东的过程中,领悟出许多立身做人的道理。
  
  第三大队去瓦窑堡独立办学前,毛泽东送行时风趣地说,送给你们一条打狗棒
  
  1939年4月初,第三大队奉命到离延安百余公里的瓦窑堡独立办学。
  刚刚入学的第五期学员,既有来自各抗日战场的领导骨干,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到延安来,普遍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见到毛泽东。听说刚到延安又要离开,便纷纷向方正平反映,希望能在临行前见到毛泽东。
  方正平自己也渴望于临行前能得到毛泽东的教诲,便去请示,毛泽东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出发那天一早,毛泽东特意赶来为大家送行。毛泽东风趣地说,同志们要离开延安了,要求我来讲话,我不讲别的,瓦窑堡有狗,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一条打狗棒。这条打狗棒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假如说有一个人在你头上撒尿,你不动他,他就要拉屎;你一动,他知道有人,就不敢了。
  毛泽东诙谐的比喻和深刻的话语,令方正平深受教育。
  当时,瓦窑堡既有陕甘宁边区安定县抗日民主政府,又有国民党安定县政府。国民党县长田杰生是个反动透顶的“磨擦专家”,不断对抗日民主政权和原在那里办学的抗大第一大队进行挑衅和破坏活动。方正平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部署,积极组织部队构筑工事,抓紧进行自卫准备。田杰生见八路军已严阵以待,不敢轻举妄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的阴谋被粉碎了。
  此后不久,方正平便奉命去武汉外围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在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战场上,方正平运用毛泽东这一方针和在瓦窑堡反顽斗争的经验,带领群众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一系列胜利的斗争。
  
  上书毛泽东,请缨上战场
  
  武汉沦陷后,方正平料到敌后战场将需要大批干部,动了上前线的念头。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上前线带兵打仗的请求。
  信送出去后几天没有消息。正当方正平不安的时候,毛泽东回信了。
  信中说:“方正平同志:你的来信悉,甚慰。你对革命是有功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工作很重要。现在学校很需要人,你也走不了。为了培养干部,你要在抗大安心工作,现在不能离开,以后有机会再说。”
  1939年春,正在瓦窑堡独立办学的方正平听到从延安来的同志说,中央决定从抗大抽调干部到河南敌后去组织抗日武装。早就梦想上前线一试身手的方正平又坐不住了。
  正当方正平忐忑不安的时候,5月的一天下午,方正平接到学校政治部的电话:“总政首长请你到延安谈工作。”
  接完电话,方正平已经猜着了八九分:一定是上前线的机会来了。他便急忙带上警卫员策马向延安奔去。
  来到延安,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告诉方正平:“你的要求,主席向我们交代过。现在,少奇同志从中原来,向中央要干部到中原敌占区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特别强调要从抗大抽调大队一级的领导干部。我们自然想到了你,明天上午,少奇同志找你谈话。”
  第二天上午,方正平到了刘少奇住地。见面后,稍事寒暄,刘少奇便直奔主题,严肃地说:“日寇企图进攻河南,我们要在敌后组织群众,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组织上准备派你到河南去工作,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我天天想的就是到前方去打日本鬼子!”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实现,方正平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
  因为走得急,方正平没有顾得上向毛泽东辞行,便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上校参谋的身份,匆匆上路了。几经辗转,于6月中旬到达豫南确山竹沟镇,被任命为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政治部主任,并任中共河南省委社会部部长。
  
  中原突围后,方正平部的安危牵动着毛泽东的心
  
  如今,中央档案馆收藏着1946年7月下旬至9月初,方正平与中央往来的近20封电报。其中有一些是毛泽东、彭德怀亲自起草或修改定稿的致方正平的电报稿。这里记载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和“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中原军区于1946年6月下旬开始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突围。担任第二纵队参谋长的方正平,参与组织指挥了北路主力部队的突围行动。
  蒋介石连忙拼凑了14个旅10万兵力,构成多层次、大纵深的堵击网,妄图以重兵“围剿”、经济封锁,把中原突围主力部队困死在秦岭南麓的穷山恶水之中。
  7月21日,临危受命的方正平迅即以左翼纵队政治委员的名义率部出发。经过艰苦跋涉,于24日到达竹林关以南地区。
  据侦察,原定的行军路线已被胡宗南部队封锁,道路关卡均被国民党军占据。于是,方正平决定改道攀山向北到山阳县境内把部队集中在水草坪,架起电台与军区联系未果。
  此刻,方正平部已陷入了困境:与上级失去了联络,孤陷强敌包围之中;地处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又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部队只好以野菜野果或生玉米秆充饥;官兵极度疲劳,思想比较混乱。
  方正平果断指示报务员直接呼叫延安,与中央军委联络。所幸电台很快沟通了,方正平报告了敌情和部队情况,并请示下一步行动。
  获此消息,毛泽东对孤陷敌军重围中的方正平部的安危极为担心,立即指示:军委至少应有3部电台24小时对准陕南方向,一有消息立刻告我。
  方正平来电当即送呈了毛泽东。见到方正平的电报,毛泽东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当即修改签发了复方正平的指示:方正平来电甚慰。敌胡宗南在山阳、柞水、镇安一线,聚集重兵堵截,尾追你们的敌人有川军。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不要北进,应克服归队思想,保存力量,避免重大战斗,就地分散展开游击战,建立根据地。
  在困境中接到最高统帅部明确具体的指示,方正平有了主心骨,立刻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决定以营为单位就地分散,按指定区域活动,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
  8月1日,方正平报告了贯彻党中央指示,部队已按指定区域分散活动的部署和人员思想状况。
  翌日,毛泽东签发了致方正平的指示电:“一日电悉,布置甚妥。”并指示:“应向干部广泛说明时局有利于我,目前困难情形是暂时现象,只要艰苦奋斗,善于分散游击,争取民众,建立游击根据地,前途是光明的。”
  遵照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方正平于8月3日主持组成了第三军分区和地委机关,亲任司令员并兼任地委书记。因为方正平有着长期在豫鄂边区第三、第六军分区领导开辟和建设敌后根据地的丰富经验,很快就在陕南打开局面。
  根据毛泽东提供的准确情报和做出的具体指示,方正平不断调整部署,集中兵力,向山阳漫川关以西地区发展,使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并巩固。
  9月22日,中原军区奉中央军委电令,组成豫鄂陕军区,任命文建武为司令员,汪锋为政治委员,方正平为副政治委员。豫鄂陕军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原北路突围主力已在陕南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12月,军区集中主力5000余人组成野战纵队,由黄林任司令员,方正平兼任政治委员,史称“黄方纵队”。他们率部跳到外线,南征北战,连战皆捷。
  1947年2月,中央认为豫鄂陕军区牵制蒋军的任务已胜利完成,同意军区主力北渡黄河,到山西晋城一带休整。
  毛泽东勉励方正平“要继续努力,干好海军”
  
  1951年11月,方正平由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调任组建未满一年的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因政治委员由司令员方强兼任,方正平作为唯一副政治委员,负责党委的日常性工作、政治工作、干部工作等。
  1956年6月,海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6月11日,方正平作为代表来到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方正平心情十分激动。自1939年5月离开延安,已经整整17年没有见到毛泽东了。
  毛泽东在接见代表的队列前简要阐述了十大关系,特别对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接着指示海军要抓技术,抓设计。他最后殷切地希望各级干部都要兢兢业业地学习和工作。
  望着毛泽东那熟悉的面容,听着毛泽东那未改的乡音,方正平倍感亲切。
  照完相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在怀仁堂右侧休息厅,亲切接见了海军少将以上军官。
  快到跟前时,方正平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合体笔挺的海军中将礼服,向毛泽东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毛泽东惊喜地说:“噢!方正平,你离开延安后到哪里去了?听说你到湖北去了?”
  方正平激动地回答:“是的,到新四军去了。”
  毛泽东说:“我想起来了,是五师。你们干得不错。”
  接着毛泽东又问:“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方正平回答:“在海军,在南海舰队。”
  毛泽东点了点头,勉励说:“干海军好。要好好干,继续努力,干好海军,把海军建设好。南海战略地位很重要,要把部队工作做好。”
  方正平当即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会努力的。”
  遵照毛泽东的嘱托,方正平在继续做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作为舰队党委第一书记,带领党委一班人在制订舰队建设和发展规划、正规化建设、军事训练、装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4年7月,中央军委指示,南海舰队领导机关由广州迁往湛江。舰队党委分工方正平负责此项工作。他经过深入的思想发动、周到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舰队机关的千里大迁徙。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指示南海舰队搬家。我是7月讲的,他们在8月就搬完了,他们保持了战时的优良作风,看来他们对西南打局部战争的意义领会得比较深刻。
  1965年8月6日,方正平参与指挥海上编队在兄弟屿海区进行海战,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2艘猎潜舰。捷报送到中南海,毛泽东高兴地说:从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以来,我们都是在海上挨打,都是丧权辱国。这次我们打掉敌人的两条军舰,为国争光,打翻身仗,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海战的重大胜利。
  战后,方正平主持起草上报了八·六海战经验总结。毛泽东在电报上批示:“仗打得好,电报也写得好。”
其他文献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于1994年9月1日成立,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业务上接受国家税务总局指导,省以下地方税务部门实行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垂直管理。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2组均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以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桡骨茎突上4 cm为皮瓣旋转点,在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也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0周年。30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伟大的祖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文中列举了1987~1994年通辽电厂等7个电厂的汽轮机油油耗情况,结果显示:元宝山厂等进口机组和200MW以上机线的油耗较低,一般可达到标准(〈10%),而国产200MW机组油耗明显偏高,比标准高约18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汽
1932年10月3日至8日间,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小源召开,史称宁都会议。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军事指挥权。10月12日,又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由周恩来代理。  由于上海的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1933年初,临时中央被迫撤退到中央苏区,将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局,由博古负总责。博古刚到苏区,就掀起了反“罗明路线”的高潮,一路从福建反到江西,将支
1930年10月,毛泽东对兴国县永丰区的土地斗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一次,毛泽东发现年仅20岁的永丰区青年团支部书记杨道明是棵好苗子,于是把他推荐给了时任兴国县委领导人的陈奇
打前站  江泽民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日本是1992年中日关系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我当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参赞。3月初外交部让我牵头,率领先遣组赴日为江泽民访日打前站。先遣组包括中办警卫局副局长由喜贵共7人。出发之前,部领导再三叮嘱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  3月24日,先遣组乘日航班机飞往东京。阳光和煦,春风拂人。飞行不到4个小时,我们便抵达东京,下榻中国驻日大使馆。次日,我和
创建于1958年秋,座落在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有各类在校学生1万多名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鲜为人知的是,塔里木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凝聚着王震的大量心血。  呱呱坠地塔里木  1949年夏,西北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之时,王震就开始着手率部进军新疆的一切准备工作,对新疆各方面情况都
2007年11月中旬,借参加全国第二次苏区精神研讨会的机会,我们一行来到赣南,参观走访了昔日中央苏区的好几个县。踏上红土地,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心灵受到一次红色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