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磷汀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氨磷汀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mFOLFOX6方案化疗,研究组则在使用mFOLFOX6方案化疗前予以氨磷汀静脉滴注。分别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化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S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水平,近期疗效以及血液毒性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周围神经毒性总发生率为17.50%(7/40),对照组为82.50%(3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3.800,P值为0.000)。化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SCV水平分别为(53.68±3.02)、(54.96±3.01) m/s,对照组分别为(45.17±3.07)、(44.97±3.03) 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98、14.794,P值均为0.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为90.00%(3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研究组血液毒性总发生率为42.50%(17/40),对照组为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08,P=0.001)。

结论

氨磷汀对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液毒性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营养支持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1年9月~2017年9月接受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等氮(低)、等热卡(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连续5 d。根据脂肪乳剂的不同分实验组(43例)为鱼油脂肪乳(10%尤文)+中长链结构脂肪乳(20% STG)和对照组(42例)为中长链结构脂肪
目的检测高剂量静脉注射鱼油-中链脂肪乳剂(20%鱼油∶80%结构脂肪乳,40 mg甘油三酯)后不同时间点小鼠体内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评价其血液清除、器官摄取分布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使用不可降解的[3H]胆固醇脂标记的鱼油-中链脂肪乳剂追踪其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代谢情况。采用高剂量和低剂量(40 mg和0.4 mg)注射小鼠后,检测25 min内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内的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
目的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的经蒽环类/紫杉类治疗失败的78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SOX组(38例)和GP组(40例),SOX组患者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进行SOX化疗方案,GP组患者使用吉西他滨与顺铂进行GP化疗
V-raf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基因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BRAF)通过编码RAF家族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后可导致肿瘤发生。约1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存在BRAF基因突变,该类型患者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为12个月。最近研究显示FOLFOXIRI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可作为
目的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中文版对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42例患儿(移植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采用1:1配对的研究方法,选择与患儿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4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与健康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并分析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移植组年龄(10.3±3.9)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取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自体血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re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HBsA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非小细胞肺癌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拒绝静脉化疗,入选的104例患者采用数字法按1:1随机分入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组)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组),但治疗组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后转入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EICAO)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的96例慢性单侧EICAO患者作为病例组(EICAO组),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Ⅰ级侧支循环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和数目的变化关系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均予以头颅磁共振成像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病理检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组,分为硬斑块组(n=42)、软斑块组(n=38),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集10 ml肘部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