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艰辛向前走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榜样教育;精神引导;班主任
  1987年5月,我应大连市教研室邀请到大连讲学。我是乘飞机从上海去大连的。在大连,我做了三整天关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报告,第四天上午借大连市实验中学上了两堂示范课。
  交流中,大连市的两位负责人问我有没有坐过海轮,我说没有,他俩一致建议我乘坐海轮回上海,这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体验。一直以来,我就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加之对大海的向往,我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他们当即托人去购二等舱船票,可二等船票早已售罄,甚至连三、四等舱和五等统舱的票都卖完了,只剩下散席票,于是他们建议我仍乘飞机返回上海。我见過上海至南通江轮上的散席(租张席子,找地方坐下,或躺在席子上休息、睡觉),因此对“散席”并不害怕,执意要乘海轮。他们千方百计托了一个人和我一起上海轮,那人说他认识海轮上的工作人员,上船后可以找熟人给我换票。谁知上了海轮后,这个人找不到他认识的熟人,还丢下我,一走了之了。
  船上人很多,我茫然地站着,不知哪儿是我的安身之处。这时,身边有一位旅客,大概察觉到我的处境,主动和我搭讪,说她也是散席票,可以凭散席票去服务处租草席,而后在船的甲板或走廊上找一空处,放下草席,席地而坐……
  “天哪!大连到上海要29个小时,我这29个小时怎么熬过呢?”我心里喊着,后悔没有乘飞机。“既来之,则安之!”我不停地自我安慰,然后去租了一条草席,在船舱内楼梯旁的一小块空地上铺下来,总算有了安身之地。
  “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时间呢?”我问完自己后,从行李包中取出笔记本和笔,写上“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实验研究报告”这一标题。29个小时呢,我要抓紧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我主持和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实验报告。
  我全神贯注地写着,写累了,就跑到甲板上看海,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又回到草席上,席地而坐,继续写作……就这样,不知不觉,东方吐白了,天亮了!遥远的天际升起了金色的彩霞,蔚蓝的天空中,海鸥自由飞翔,我真正领悟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内涵。人有寄托、追求和希望时,对与目标无关的人和事常常毫不在意。饿了,我就吃点大连朋友给我准备的食物;累了,我就去看海,放松一下心情。结果,我越写越上手,第二天傍晚就完稿了。
  可是轮船要在夜里12点才能到上海码头,这时,我又有了新的担忧:上海到南通的第一班轮船(在十六铺码头上船)是早上7:40,这7个多小时我将怎样打发?
  “到时候再说吧!如果有公交车可乘,我就到十六铺码头候船室度过后半夜!”我又安慰自己道。
  深夜12点,海轮终于靠岸,一走到出口处,就有不少旅店老板在拉客,我一看有派出所介绍的旅店,听说离码头很近,加上又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来接客人,于是就上了那辆车。谁知车开到一个黑弄堂里,而且旅店很小,房间是用木板隔起来的。我走进房间,有一张有上下铺的床架,下铺睡着一个妇女,我走进去,她没有听见响声,正在打鼾,而隔壁也传来打鼾声,此起彼伏,犹如“二重唱”,这样的环境我怎能入睡?再过4个小时,我要去十六铺码头买票、候船,于是我爬上上铺,躺在床上,眼都不敢闭一下,不时看看手表。5点一到,我马上爬起来,也没洗漱,就结账走了,赶上第一班公交车,来到十六铺码头……
  回校后,我开了一节班会课,把这段经历和感受讲给全班学生听。他们听得入神,若有所思。不久,我的那份实验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并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肯定,被推荐到全国参加评比,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得知这一喜讯,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每逢佳节,已毕业的学生给我寄来贺卡或贺信,总要写上几句话:李老师,您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我们——“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点评】
  不知道在读者理解中,这篇叙事作品算不算偏题?既然是班主任故事,就要着力去写如何晤对学生心灵,如何诱导学生向上,如何携手学生共进……学生必须时时“在场”,才能使这故事生动感人。
  而在这里,学生很少“在场”。也因而,它似乎不是一篇班主任故事,而是关于李老师个人奋斗~2)-h的一小段传记,但这实在是一篇极好的“班主任故事”。在此,我只说两点体会:
  第一,正如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做好班主任,也要练好“诗外功夫”,它包括健康积极的人格、顽强不屈的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巧妙灵动的技艺以及有效丰富的成果;如果不注意、不努力把这“功夫”练好,却试图以“空口说白话”式的“言传”去打动学生,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可以说,李老师60余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正是她不懈练好“诗外功夫”的历程,有如此历练,就一定有和她一样直抵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力量。读这则故事,我们可要仔细聆听那弦外之音,好好品味那言外之旨。
  第二,班主任怎样和学生“说自己”。“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使学生有精神,为师者自己一定要有精神,还要善于以这种精神引导学生,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引领力量。如果说前者主要靠“做”来体现,那么后者则常常要通过“说”来渗透。“只说不做是假把式,只做不说是孬把式,既做又说是真把式”,班主任也要适当和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以此给予他们一种“身教”的示范和启迪。
其他文献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9-0072-03  【作者简介】陈翠莲,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南京,2112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春天到了,学校栽种的很多小树发芽了,许多鲜花也都绽放了,小草冒出了嫩绿的小尖,但我们发现,总有枝丫被折断,鲜花被采摘……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破坏行为大多出现
【摘 要】数学的促进式教学,就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数学学习。具体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开展有效的活动、引发深刻的反思等策略入手,促进学生从乐于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善于学习走向学会学习。  【关键词】促进式教学;综合与实践;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17-03  【作者
【摘要】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学科德育;美术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
【摘 要】当下的乡村班主任群体正面临着“无希望”的威胁,这是一个生态性问题。但在复杂性理论视角下,乡村班主任的发展依然有着“希望”。新的希望来自榜样,来自发现,来自自我,并在被“希望”中生成与发展。乡村班主任的工作与发展研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乡村班主任;生态性;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53-03  【作者简介】
【摘 要】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立足于平凡的学校生活,立足于平常的班级管理,要在平凡的行动中追求崇高的价值意蕴,收获高尚的道德品质,以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的敬业课程从拓展学生的角色意识入手,激活学生的敬业意识;通过互换角色,“一人多角色”和“多人一角色”,增进学生深层次理解敬业的意蕴;从学校角色到社会角色,推动敬业素养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导读: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把学校的孤军奋战变为家校携手共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实践研究课题。如何把握家校共育的尺度以有效地发挥家校合力,如何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方法,有效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解决家校矛盾,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第101期随园夜话沙龙聚焦“家校共育实践与思辨”这一话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地图APP;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76-03  【作者简介】王家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一级教师。  地图APP是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应用以及智能移动设备发展下的新产物,是当前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地图领域的应用实例之一,目前比较热
[摘要]班主任专业化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供给侧改革”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盘活用好班主任建设中的有关“人(劳动力)、财(资本)、物(资源)、管理(制度)和创新(技术)”等资源要素,实现“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效能”的改革目标,这是当下学校必须要直面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班主任;专业化;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关键词】荣誉;激励教育;教育智慧  1995年的初三第二学期,学生即将参加中考。当时,南通市有一个政策——获得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的学生中考时加20分投档。这20分谁不希望得到?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得了20分,心里就踏实了,参加中考,心态好,会发挥得更好;即使考试时有失误,有它保底,也不会影响录取省重点中学。  小范是我校教工子女,成绩很好,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她母亲怕她
【摘 要】优秀的学生练笔亦需要具备小说三要素,即环境、人物、情节。在这三要素中,“环境”作为文章的“曲径”,在练习时教师要选择不同角度开掘这些“环境”。用补白法为文显“境”;用仿写替换法为文炼“境”;用共生法由“境”孕文。着眼教材,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阅读走向练笔,使得练笔中的“环境描写”为行文点缀出彩。  【关键词】补白法;仿写替换;共生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