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浆膜面异位肝组织1例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体检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于2005年11月21日入院.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显示胆囊66 mm×21 mm,囊壁光滑,囊壁见多个等回声团突起,最大12 mm×7 mm,后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提示:胆囊多发性息肉.入院后第4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胆囊6 cm×4 cm×3 cm,囊内多个灰黄色息肉:0.1 mm×0.1 mm×0.1 mm~0.4 mm×0.5 mm×0.7 mm.胆囊体部浆膜面见一结节1.1 mm×0.7mm×0.4mm,包膜完整,切面灰黄色,质软,似肝组织(图1).光学显微镜检查:胆囊壁为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改变.胆囊浆膜面结节为肝组织,肝组织结构正常,有灶性肝细胞水肿变性(图2).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胆囊浆膜面异位肝组织.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食管壁内假性憩室的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食管壁内假性憩室钡餐造影资料,介绍了本组3例所行食管气钡和(或)低张气钡对比检查方法,效果良好。结果3例均显示典型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血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及对照组48例,测定2组人群运动前后血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松花江流域4所医院收治的2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US、CT或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21例均显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肾外伤活动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状态下开腹,于23只全身肝素化的新西兰大白兔肾制造46处活动性出血模型.对损伤后的兔肾行普通二维超声及
从合作伙伴选择原则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力求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成功率。 Starting from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on of partners, we estab
文章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应该如何预防.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Cyclin G)mRNA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9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Cyclin G mRNA表
目的报道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5例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眶上“锁孔”入路106例共1
TPM是精益生产的重要内容,是现今竞争企业的管理潮流.文章阐述了开展TPM职工培训的几个要点,以达到全员推行和开展TPM活动的目标.
随着高科技分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ECDP短纤维纺丝加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短纤维纺丝在加工过程中纤维疵点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ECDP短纤维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