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西方人扮演的中国戏剧——晚清华人海外观剧研究之一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扮演中国戏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世纪末欧洲开始兴起“中国热”,有欧洲人以羡慕和猎奇的心理,尝试着以戏剧形式装扮中国人和中国故事,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是发轫时期。第二个时期,随着19世纪中期以后华人大量移民欧美,西人的扮演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试图通过戏剧了解中国文化,这一时期可称作是长足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20世纪以后,随着梅兰芳访美、访苏成功,
其他文献
《文学遗产》网络版自2009年4月创刊,设有“新作首刊”、“论文选萃”、“前沿探索”、“名家学境”、“学术随笔”、“域外汉学”、“文献辑录”、“学术信息”等栏目,目前采取双月刊形式,每单月月底出刊,2009年度共出版四期,引起了学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决策者往往把绿色增长、能效提高、清洁能源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视作互补的目标。文章认为,全球生态系统退化和损失,意味着这个世界在继续面临着生态稀缺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即当这些系统被用于人类目的和行为时,其重大的收益或“服务”所遭受的损失——绿色增长就将无力确保可持续经济发展。克服这个问题,需要面临进一步的可持续性和融资的挑战。可持续性的挑战是指解决一系列市场、政策和制度失灵的问题,这些失灵妨碍人们认清这种稀缺性的经济意义。融资的挑战是指弥合这二者的差距,其一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中得到的全球收益,其二为我们有多大
张綎《诗余图谱》在明代已知至少有六种刊本,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刊本为初刻本。此本对认知《诗余图谱》原貌有不可替代之作用。其中既有过去少见提及的张綎自序,且卷首"凡例"及正文中附识之语后来各本亦多有删改。据此本可知张綎原计划与《诗余图谱》三卷相配的还有简谱式《后集》四卷。张綎对词体格律的探索远比后人囫囵想象的要深入具体。《诗余图谱》所选二百二十三首例词中有一百一十二首被二百余年后的《康熙词谱》选作例词;凡一调多词者每首词皆代表一种不同的体式。清初以来的词学批评家因为很少看到"嘉
刘继才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题画诗,是以画为题而作的诗,或就画赞人,或借画抒怀,或由画言理。而直接题写于画上的诗,融诗、书、画于一体,既有诗情画意,又有笔韵书趣。题画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特品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艺境与道境:陶渊明的“无弦琴”与诗意生活——对陶渊明的音乐文化解读》,主要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关系,不同意前人关于陶渊明“性不解音律”的说法,展示了陶渊明的特殊风采。中篇《人道与拒佛:对陶渊明的宗教文化解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五斗米”的故事:
100多年前,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驱张謇胸怀“实业报国”的抱负,率先在江苏南通进行工业革命,使南通成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30余年来,南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个体经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私营企业主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犹如江苏省的大潮。他们的发展演变是整个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变迁的一个缩影。徐兴林博士所著《江海涌动私营潮》,
“格卑”是宋代诗学中的流行观念,主要体现了宋人对晚唐五代诗的语言策略的深刻批判与反思:“意胜言”与“言胜意”,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语言策略并存于晚唐五代的诗歌世界中,构成了“格卑”观念的两层内涵。“格卑”观念不仅反映了宋人批判继承晚唐五代诗从而建设宋调的具体过程,而且显示了传统儒家文学观念在宋代诗学中的绵延与渗透,因此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乃至永恒的“本体论”价值。
本书以五十余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展现出来的文学、文化、艺术形态,将明代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启蒙运动,视作中国历史上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本书在对明代16世纪以来的这场文化启蒙进行历史重构的基础上,揭示了长达三百年的历史辉煌,对中国自身的“文艺复兴”进行了历史性还原。第一章《一段失落的文明》从理论高度对中国近代文明的复兴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二章《时移世变的16世纪》,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政治背景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第三章《土生土长的人文主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的《诗品》,原由陈延杰注释;陈注导夫先路,功在读者。但半个世纪以来,《诗品》研究和注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推陈出新,改正《诗品》原典、注释上的错误,人民文学出版社请曹旭教授重撰《诗品笺注》。此书用多种《诗品》版本进行校勘,譬如《上品·阮籍》条原文,陈注依明、清版本作:“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曹注改为“无雕虫之巧”。
《韩非子》一书中除去公认作伪的篇目,从形式上看可谓诸体多有,从内容看也可谓材料丰富。我们要论述的是韩非子的抒发身世不遇之感的结构完整的说理散文,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及前贤论定的诸篇上韩王书,至于《五蠹》、《显学》亦乃“愤世之辞”,我们也归入此类。韩非此类文章的风格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幽愤孤峭。幽愤是从文章情感讲的,孤峭则是从文章气势上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