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治疗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吉林 松原 138000)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于超声造影作用下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转移移植术后2-10个月出现肝转移病灶15例,每个病灶均需经过超声造影定位实施穿刺射频消融治疗1-2次,术后根据超声造影以及CT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天后,13例病灶完全消融,2例病灶再次實施RFA治疗30天后无局部复发情况,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情况。结论:超声造影便于早期准确发现、明确诊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 定位效果良好,操作方便,微创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提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38-02 在肝癌移植术治疗后,出现的肝转移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并无有效治疗的预防方法,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实施姑息治疗。传统的超声定位下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因不能及时诊断、发现病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如何有效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本次研究中,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肝转移术后肝转移癌,分析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我院从2013年5月开始实施超声造影技术,于患者肝癌肝转移术后进行常规检查,术后1年内均没有检查一次。术后1年后每个月检查一次。共发现15例肝转移癌,约占肝癌移植(118例)的12.7%。统计出现肝转移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38-56岁,平均年龄为47±1.1岁,测量病灶直径为1.3-5.3cm,于术后2-10个月出现,其中单发病灶13例,多发病灶2例。检查可见患者均合并ATP升高,约高于200μg/L,于超声造影引导下可见有明显增强的病灶,患者可良好耐受。
  1.2 方法: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使用造影剂前,先将5mL生理盐水注入其中并进行稀释,充分摇晃均匀形成悬浊液,将2.4mL液体抽出,于肘前位置进行静脉团注,之后采用5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管道。造影前,需采用常规超声对肝脏进行全面扫描,明确可疑部位,固定好穿刺体位,取左侧卧位,之后切换到造影模式,将机械指数调整为0.09-0.12,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并间断对病灶的增强变化进行详细记录,观察最可疑病灶的动脉相,并在相关区域快速扫描延迟相以及门脉相。检查期间注意保存超声造影动态图,结束后,由多于两名以上的高年资超声意识进行分析、诊断以及定位检查。之后在超声造影下根据病灶不同时相增强表现为进行具体的定性以及定位,设计具体的穿刺路径。需在无菌条件下给予患者采用2%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并采用集束针或单针实施病灶穿刺治疗,选择病灶血管丰富区实施穿刺。明确射频电极的准确位置后,将冷循环泵打开,之后采用阻抗模式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每个点位的治疗时间为12分钟,并根据具体的病灶情况调节电极位置,实施叠加治疗,拔针时进行针道消融治疗。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30天复查超声造影前后情况,并结合增强CT扫描检查,确认病灶的坏死或残余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完全坏死:观察可见CEUS为低回声,无血流信号,经CT平扫检查显示为低密度,增强时检查完全无强化。不完全坏死或病灶残留,CEUS显示为部分病灶有强回声也可见有血流信号;经CT增强扫描检查可见病灶处有部分强化。若有残留病灶需继续补充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诊断发现所有病灶小于3cm,其中复查可见13例病灶14天后复查完全消融,2例最大病灶处有残余,再次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30天后复查未出现局部复发情况。
  2.2 不良反应: 术中检查可见肝区有轻微的疼痛、轻微热胀,合并有胸闷、恶心等症状。术后2-3d检查显示为低热,体温为37°C,3d恢复正常,无大出血以及针道种植转移情况,检查肝功能比较稳定,未出现排斥情况。
  3 讨论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难点,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比较安全高效,是临床治疗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治疗时,应坚持方便操作、简便、微创、并发症少为临床治疗原则[1]。当前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且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癌疾病。于B超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微创、方便的特点,实施超声造影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提高检出率,准确定位具体的癌症位置。将超声造影与射频消融术结合,在超声造影的引导监测下,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利于早发现肝转移癌,便于给予其早期有效治疗,较易被患者所接受,且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2]。本次研究,15例患者定期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在肿瘤小于3cm时发现,并给予其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13例病灶1次治疗即可清除,2例需接受再次治疗。手术中应该注意,要重点处理超声造影显示血运丰富的部位,保证完全覆盖,可有效延长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因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应用比较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将超声造影应用于射频消融术后肝癌肝转移术后肝转移癌诊断治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新,李为民,于立宝.超声造影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治疗之中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2):91-92.
  [2] 杜国盛,石炳毅,朱志东.三联抗肿瘤疗法预防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研究[J].器官移植,2014,5(2):74-78.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财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新时代高校党建的逻辑起点,是党建育人的方法论指导。高校党建育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服务型的实践转向,须强化理论认识,正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现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爆发流行对医学生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线上教学成为此期间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肾脏病学教员在空军军医大学第
本文通过对《财经》这一财经刊物市场上成功的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出《财经》在品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扣特点,并在廿基础上面分析《财经》的品牌经营管理经验对财经类期刊的启示
工业化既是工业的不断发展更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动态过程。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工业化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工业
课程思政是通过发掘专业课中的育人元素,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通过对线性规划授课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提炼,使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有效性是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首要原则,也是衡量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在新时代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有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需要把握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