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管理能力,构建全新的数据治理体系将会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制定一种符合现有管理体制的数据治理体系。本文将会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自然资源数据管理能力提高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1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构建
1.1构建自然资源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在最新要求,需要对包括原有国土测绘情况、矿物资源分布、海洋面积、水资源在内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梳理,并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对于已经制定完成的数据标准体系,尽可能进行吸收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标准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对数据融合标准、组织规范、应用和共享标准等三个方面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数据治理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全覆盖,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治理管理效率。
2.2构建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资源体系
随着管理要求开始发生明显改变,需要把过往的单维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成全空间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资源体系,主要开展以下几个工作:
(1)数据资源目录构建
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土地、林草、海洋在内的一系列自然资源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分布式组织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构建共享性自然资源数据目录构建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统一数据模型设计
在整个数据模型设计上,需要以“数据与应用分离”为根本性指导原则,以空间为基本构成元素进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规划,这里面包括了包括对象实体模型、关系逻辑模型。通过统一对象描述与编码、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模型的操纵规则等建立对象的空间、业务、时态三大关系,构建统一数据模型,并与对象现状、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的业务行为有机联系。
(3)大数据中心设计和开发
对于该中心的设计要求将会以数据的储存和管理为第一要素,需要兼容多种数据模式,并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组织结构。从这一点上来说,建立“一张图”数据库就变的尤为重要了,只有做好这一项工作才能够保障数据资源的合理储存,为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4)数据清洗、加工、入库
第一,目前的很多资源数据仍然是以纸质储存为根本途径,这就需要进行信息提取工作,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扫描设备将已有的自然资源空间信息录入数据模型之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符合数据管理体系要求。第二,要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梳理,并根据规范要求再次进行加工处理,这里边就包括了图形的拓扑、属性处理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第三,同一要素多版本数据的差异冲突检测和融合处理:比如多个版本的基本农田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第四,对于变更情况比较明显或者并未录入数据模型库中的相关资源数据进行几种入库。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资源数据虽有所变动但幅度并不大,仍旧需要按照最新标准进行改造处理。
2.3空间、业务、时态三域关系构建
(1)以空间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实体的空间位置将会对时态和属性确定带来极大的帮助,其蕴含的隐藏空间将会对其他空间主体的确定带来极大帮助。例如,通过对不动产之间的实体空间关系进行梳理后,可以帮助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确定土地权利的最终归属人,可以及时帮助司法部门确定依附在建构筑物上的抵押物权或权利限制。
总的来说,实体空间关系将会对于资源属性和权利享用人的确定带来极大帮助,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为资源维护提供有力保障。
(2)以业务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对行政工作和监管事项进行及时梳理也是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目的,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数据关联关系进行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维护。例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控制线变动与耕地保护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这一点来说,关联关系的明确有力与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强大数据支持。
(3)以时态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对于该项工作可以从两个环节处进行完善。第一,利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联,对行政审批时间发生前后的时间变化进行梳理,找到发生的具体选因。以共生建设项目审批为例,该项工作包含了项目立项、征地、供地、建设工程竣工和规划验收、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这些环节的闭合并不是在一天之内集中完成的。因此,可以以时间为链条,对不同业务的审批进度进行查询。
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进梳理和分析,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帮助。例如,在征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项目因为施工赶进度,而将土方挖掘工作前置进行的情况,其费用却难以算清。在这种情况,利用自然资源数据管体系就可以找到自然地表情况的实时数据,通过对挖掘前后的地表情況的数据进行分析演算后就可以确定实际土方挖掘量,未施工费用的结清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帮助。
2.4自然资源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分布式数据管理体系,不同的数据资源储存在不同的分段节点中,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的牡蛎的形式,为数据的查询共享提供一定的查找路径,其主中心的管理并不是直接接触数据,而是通过目录中的不同的节点的数据管理为基本呈现形式。
(2)各个分中心在一定时间段内将数据交汇到主中心进行集中管理。
(3)混合管理,以数据资源目录方式管理为主,但针对特定数据采用数据集中方式汇交和管理。
3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信息化实践
在国家发布的相关建设方案中已经明确指出,三维立体自然资源的构建基础就是数据的管理和运用。从这一点上来首,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是自然资源数据形式的最终体现,在这一个平台上通过资源的数字化编辑建立起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如果该平台的建设效果不理想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也就没有办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空间管理水平,无法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按照中央提出的相关建设要求,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自然资源数据中台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大数据中心,为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从大数据中心的管理机制上来看,主要分成四个工作环节,分别是数据的收集、加工、管理、应用,从而做到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以信息平台作为一切数据管理的基本支撑,从而做到高效准确的数据治理,真正构建起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除此之外,由于采用了分布式数据管理体系,其数据维护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
这种数据管理模式将会帮助我国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摆脱纸质化资料的限制,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必要数据支持,真正做到现代化自然资源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空间利用水平。
4结语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是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下国土空间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做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这个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建立符合治理要求的信息化平台,做到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全面覆盖。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全覆盖、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治理,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OL].2018-03-21.
[2]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7-07-10/2017-08-09
关键词: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1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构建
1.1构建自然资源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在最新要求,需要对包括原有国土测绘情况、矿物资源分布、海洋面积、水资源在内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梳理,并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对于已经制定完成的数据标准体系,尽可能进行吸收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标准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对数据融合标准、组织规范、应用和共享标准等三个方面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数据治理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全覆盖,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治理管理效率。
2.2构建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资源体系
随着管理要求开始发生明显改变,需要把过往的单维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成全空间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资源体系,主要开展以下几个工作:
(1)数据资源目录构建
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土地、林草、海洋在内的一系列自然资源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分布式组织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构建共享性自然资源数据目录构建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统一数据模型设计
在整个数据模型设计上,需要以“数据与应用分离”为根本性指导原则,以空间为基本构成元素进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规划,这里面包括了包括对象实体模型、关系逻辑模型。通过统一对象描述与编码、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模型的操纵规则等建立对象的空间、业务、时态三大关系,构建统一数据模型,并与对象现状、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的业务行为有机联系。
(3)大数据中心设计和开发
对于该中心的设计要求将会以数据的储存和管理为第一要素,需要兼容多种数据模式,并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组织结构。从这一点上来说,建立“一张图”数据库就变的尤为重要了,只有做好这一项工作才能够保障数据资源的合理储存,为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4)数据清洗、加工、入库
第一,目前的很多资源数据仍然是以纸质储存为根本途径,这就需要进行信息提取工作,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扫描设备将已有的自然资源空间信息录入数据模型之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符合数据管理体系要求。第二,要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梳理,并根据规范要求再次进行加工处理,这里边就包括了图形的拓扑、属性处理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第三,同一要素多版本数据的差异冲突检测和融合处理:比如多个版本的基本农田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第四,对于变更情况比较明显或者并未录入数据模型库中的相关资源数据进行几种入库。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资源数据虽有所变动但幅度并不大,仍旧需要按照最新标准进行改造处理。
2.3空间、业务、时态三域关系构建
(1)以空间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实体的空间位置将会对时态和属性确定带来极大的帮助,其蕴含的隐藏空间将会对其他空间主体的确定带来极大帮助。例如,通过对不动产之间的实体空间关系进行梳理后,可以帮助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确定土地权利的最终归属人,可以及时帮助司法部门确定依附在建构筑物上的抵押物权或权利限制。
总的来说,实体空间关系将会对于资源属性和权利享用人的确定带来极大帮助,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为资源维护提供有力保障。
(2)以业务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对行政工作和监管事项进行及时梳理也是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目的,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数据关联关系进行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维护。例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控制线变动与耕地保护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这一点来说,关联关系的明确有力与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强大数据支持。
(3)以时态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和维护
对于该项工作可以从两个环节处进行完善。第一,利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联,对行政审批时间发生前后的时间变化进行梳理,找到发生的具体选因。以共生建设项目审批为例,该项工作包含了项目立项、征地、供地、建设工程竣工和规划验收、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这些环节的闭合并不是在一天之内集中完成的。因此,可以以时间为链条,对不同业务的审批进度进行查询。
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进梳理和分析,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帮助。例如,在征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项目因为施工赶进度,而将土方挖掘工作前置进行的情况,其费用却难以算清。在这种情况,利用自然资源数据管体系就可以找到自然地表情况的实时数据,通过对挖掘前后的地表情況的数据进行分析演算后就可以确定实际土方挖掘量,未施工费用的结清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帮助。
2.4自然资源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分布式数据管理体系,不同的数据资源储存在不同的分段节点中,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的牡蛎的形式,为数据的查询共享提供一定的查找路径,其主中心的管理并不是直接接触数据,而是通过目录中的不同的节点的数据管理为基本呈现形式。
(2)各个分中心在一定时间段内将数据交汇到主中心进行集中管理。
(3)混合管理,以数据资源目录方式管理为主,但针对特定数据采用数据集中方式汇交和管理。
3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信息化实践
在国家发布的相关建设方案中已经明确指出,三维立体自然资源的构建基础就是数据的管理和运用。从这一点上来首,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是自然资源数据形式的最终体现,在这一个平台上通过资源的数字化编辑建立起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如果该平台的建设效果不理想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也就没有办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空间管理水平,无法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按照中央提出的相关建设要求,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自然资源数据中台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大数据中心,为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从大数据中心的管理机制上来看,主要分成四个工作环节,分别是数据的收集、加工、管理、应用,从而做到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以信息平台作为一切数据管理的基本支撑,从而做到高效准确的数据治理,真正构建起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除此之外,由于采用了分布式数据管理体系,其数据维护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
这种数据管理模式将会帮助我国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摆脱纸质化资料的限制,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必要数据支持,真正做到现代化自然资源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空间利用水平。
4结语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是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下国土空间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做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这个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建立符合治理要求的信息化平台,做到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全面覆盖。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全覆盖、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治理,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OL].2018-03-21.
[2]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7-07-10/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