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建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带着感情朗读,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体验。对于阅读教学,在于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将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阅读教学也注重学生自主的情感体验,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给予机会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见解强加在学生们的身上,对于会产生争议和有难点的地方,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散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合作和探究。
  关键词:诵读品味;情感体验;合作交流
  一、阅读朗诵,自主体验,情感感悟
  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和感悟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通过眼到,心到,口到。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讲无声、禁止的语言变成有声、动态的语言。尤其是有声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閱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总结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情感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在边朗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宗旨,教师在学生过程中也要加强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培养自主感悟能力。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在语文文本朗读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来呢?我认为首先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文本朗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对朗读无精打采,让学生的朗读水平进步在我们的预期当中。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朗读文本的情况创设出一个朗读的情境氛围,引导孩子对文本朗读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出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愿意读,喜欢读,对
目的:以NOD/SCID小鼠为模型, 经半致死剂量照射后输注新鲜或培养后的造血细胞, 以比较培养前后脐血CD34+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方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 采用干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四:一是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需求相对减少所造成的矛盾所致;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因“扩招”而有所下降;三是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限性的影响;四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的作用,摆脱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在小学课堂中,游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将游戏运用到语文课本中,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作出相应的学习规划,使学生们能更好的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并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一、游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学目标方面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们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教学思路。传统的教学游戏
新课改给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这一阵课改之风吹醒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春天一般万象更新.立足素质教育,秉承以人为本,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笔者
1  我很害怕。  当舞台上的聚光灯打下来,观众鼓掌喧哗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紧张得瑟瑟发抖。  这一抖,我端着的大盘子就会哆嗦个不停,盘子里的两个玻璃缸也跟着哆嗦个不停,玻璃缸里的水也跟着哆嗦个不停,随着水的这一阵哆嗦,水里的金鱼会随着水花跳起来,从这个玻璃缸跳往那个玻璃缸,再从那个玻璃缸跳回这个玻璃缸。  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笑的。  可是,整个剧场都沸腾了。  人们拼命尖叫,拼命鼓掌
摘 要:更新教学观念;做好角色转变;教给探究方法;给足探究空间;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师还给学生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课堂上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那你就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教师活动为主,那你是不及格的老师;如果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那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给学生,那你是个优秀的老师;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教师只是几句点到而已,最多十分之一,那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