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提高素质,调整心态
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生气蓬勃、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精神饱满、耐心细致的讲授,才能使学生的兴奋状态得以激发,为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讲课无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就容易给学生一种低劣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满腹牢骚、情绪不稳定或动辄训斥学生,非但不能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反而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反感。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调节心理状态,即使是有什么烦恼与忧愁也要尽可能抛开,不能把这些情绪带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二、投入感情,激活课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投入感情,让自己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具有情感色彩,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配乐朗诵,带领学生品位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情感的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积极暗示,鼓励超越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营造“谁都有优点”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有这样一位数学教师,同学们都送他一个雅号“文老师”,他上数学课时,不知道的还认为是上语文课。例如,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卡壳”了,他会安慰说:“别着急,稍安勿躁。”待学生终于做出了正确答案,他又会说:“我早就知道你能行嘛!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做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面对教师幽默语言的鼓励,陷入困境的学生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课堂上的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可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造成消极、沉闷甚至令人窒息的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在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
五、优化学生环境,排除消极影响
课堂环境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优美、明亮、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心旷神怡,精力集中;脏乱、喧闹、昏暗的教学环境则会使学生精力涣散、情绪低落。所以,窗台上娇艳的鲜花,黑板报上的名人名言,学习园地里的评比展台,无不为学生提供一个优雅、安静、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引导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中,放飞自己的心情,主动学习,发挥自己更大的学习潜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
一、提高素质,调整心态
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生气蓬勃、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精神饱满、耐心细致的讲授,才能使学生的兴奋状态得以激发,为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讲课无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就容易给学生一种低劣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满腹牢骚、情绪不稳定或动辄训斥学生,非但不能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反而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反感。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调节心理状态,即使是有什么烦恼与忧愁也要尽可能抛开,不能把这些情绪带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二、投入感情,激活课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投入感情,让自己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具有情感色彩,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配乐朗诵,带领学生品位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情感的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积极暗示,鼓励超越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营造“谁都有优点”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有这样一位数学教师,同学们都送他一个雅号“文老师”,他上数学课时,不知道的还认为是上语文课。例如,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卡壳”了,他会安慰说:“别着急,稍安勿躁。”待学生终于做出了正确答案,他又会说:“我早就知道你能行嘛!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做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面对教师幽默语言的鼓励,陷入困境的学生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课堂上的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可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造成消极、沉闷甚至令人窒息的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在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
五、优化学生环境,排除消极影响
课堂环境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优美、明亮、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心旷神怡,精力集中;脏乱、喧闹、昏暗的教学环境则会使学生精力涣散、情绪低落。所以,窗台上娇艳的鲜花,黑板报上的名人名言,学习园地里的评比展台,无不为学生提供一个优雅、安静、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引导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中,放飞自己的心情,主动学习,发挥自己更大的学习潜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