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新任务:紧急疏散演练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牛校长”
  
  “5·12”四川大地震中,距震中汶川县直线距离仅91公里的安县,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抗震奇迹被人们广为传颂。这个奇迹发生在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桑枣中学。当5月12日的大地震发生后,这所中学的八栋教学楼瞬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学校墙外的众多房屋顷刻间变为瓦砾,呻吟求救声顿时四处响起,而这个学校的2200余名学生,100余名教师,居然安然无恙,毫发无损一一因为他们在震后第一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2200多名学生 100多名教师)÷8座教学楼=96秒。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算式,一个奇迹的速度。这意味着,从单个教学楼里向外安全逃生的平均速度是每秒3人。从理论意义上说,3个人在1秒钟内从一个教学楼的两三个门中跑到外面操场,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速度。但是,我们知道,这次撤离起始于毫无准备,其总体人数超过2300人,疏散起点是几十个教室,逃生人员中95%是11岁至15岁的未成年人,那么,96秒,难道不是一个只能以“奇迹”称之的速度吗?
  那么,这一奇迹的速度后面的“总设计师”是谁呢?他,就是桑枣中学的老校长叶志平。原来,这位老校长多年来不仅关心教学质量,而且对学校的安全也十分重视。他一方面竭尽全力修葺、改造旧房危房,一方面狠抓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每逢周二,在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叶校长都会让老师专门讲解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内容。而且,从2005年起,他要求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刚搞紧急疏散时,不少人认为多此一举,学生也当是好玩,很多孩子还有反对意见,但校长坚持,每学期一次是必须的,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这个当年看来“多此一举”的演习在大地震中挽救了一个学校全体师生的生命。我想,叶志平校长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这个不必多讲;第二条是科学的演练方法。在演练中,学校中的每个班都有固定的疏散路线,疏散时,每班必须排成单行,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撤离时前4行要从前门走,后4行要从后门走,每列固定走一条通道。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二楼、三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跑到操场上后,每个班级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现在,网民已将叶志平推举为“中国最牛校长”,这个来自民间的荣誉,俏皮,亲切,也反映出人们发自心底的敬意……
  
  不能忽视的任务
  
  叶志平老校长的经验或许会给你带来许多启示。作为HR管理者,你也应当意识到,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安全,是你的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先来一个小测验。现在就去找一找你们公司的《防火条例》,看它是否还挂在某一面墙上。问一问公司指定的防火责任人,如果发生火灾,他的任务是什么?拉住一个普通的员工,作一个随机调查,看他能不能不假思索就指出安全出口的方向……也许,你看到的和听到的不会让你十分满意。也许你会想:如果有一天真的发生紧急情况,员工们的表现一定会好于那2200多名未成年人吗?
  也许,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每一年的某一个日子做一回忧天的“杞人”——即使风和日丽,祥云飘荡,鸟语花香,也要把它想象成凄风苦雨,天翻地动,灾难降临。既然世界上没有哪种力量可以保证某个地方、某些人永远没有任何意外发生,那么,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也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理性选择。对于某一个体来说,他可以掌握很多求生的技巧,比如他可以阅读《怀斯曼生存手册》,学习必要的知识,成为一个“007”式的人物也是有可能的。但对一个组织来说,情况要复杂得多。对风险的处理,首先是一种组织行为,因此,事先演练是绝对必要的。以往有些企业,对于火灾、地震的预案,只停留在纸面上,标记几个紧急出口,指定几个相关责任人,便以为万事大吉。但是,如果说让一个几十个人的班组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都需要精心组织的话,那么,让几百上千个人在慌乱惊骇、不知所措中有秩序地撤离并有效施救,就更不能缺少事先演练。
  然而,如果你向董事长和总经理提出进行疏散演习的建议,你会发现,说服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5·12”大地震之后能够接受这种观念的高管会大为增加,但是,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人员众多、业务繁忙的大企业,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搞这样一个演习,会引起他们的诸多顾虑。除了耽误工作的因素之外,高管们往往在内心中存在一个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误区——他们会误会你建议的演习是在教大家逃跑而置公司财产于不顾。由于有这样一个误区,你就一定要在提交的报告中写明疏散不仅仅意味着逃生,还有施救的内容,比如对相关责任人的重点培训和单独演练等。实际上,如果出现突发事件,人们慌作一团,纷纷无序地逃向出口,莫说相关责任人没有很多经验,就是头脑冷静,清楚自己应当履行某种职责,也会被疯狂的人流“冲走”,无法对企业财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前期施救。此外,一个不能不提出的要点是,如果当时高管本人在现场,他的人身安全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混乱的人群不会因为某个人是总经理就给他让出一条通道,而平素没有逃生训练的员工不仅可能在无意中将他撞倒,更可能不再听从他的指令,拥堵在出口,降低疏散的速度,而平时威仪赫赫的高管此时也只能束手无策……
  至于说服参加演练的员工,其难度要小得多。但是,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认真配合。除了在演练之初向大家充分阐明意义之外,还要将演练提升到员工培训福利的层面上来。总之,一定要让上上下下都认同这样一种演练的意义——它能保住生命,保住财产,保住幸福。
  
  演练的要点
  
  在演练开始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企业的具体人数、分布状况、工作职能,也要搞清楚主要设备、关键部门的位置。一张企业或写字间所在大厦的平面图纸,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东西放在面前,就为设计疏散方案提供了依据。企业人数不多,办公地点的地形不复杂,疏散方案就会很简单,HR管理者可以自行设计方案。如果人数众多,地形复杂,方案则最好请专业人员(比如消防部门的专家)帮助设计。
  专业人士的介入不仅在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上,他们还可以在演练中全程跟踪辅导。比如,可以请他们来企业进行前期培训,讲解火灾、地震、水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人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教会企业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之类的减灾工具;教会他们进行前期施救的方法, 让他们学会判断险情的程度,迅速决定是继续施救还是放弃施救……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参与演练,会减少HR管理者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误差,同时也让员工更加信赖演练方案的合理、专业。
  由于灾害种类的不确定性,演练也要有不同的针对性。从现实情况看,火灾和地震是可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因此可以设计两种方案,分别演练。这两种方案实施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应对最初的险情时,火灾要求人们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弯腰前进,而地震则要求人们视情况躲到坚固的桌子、台板下面,逃生时最好能找到一件东西挡在头部……
  在演练中,要确定险情发生时的责任人和责任目标。通常,专业人士不会将很复杂或耗时颇长的任务交给普通员工,因为,如果险情到了需要疏散的程度,保全生命便成为第一位的任务。但是,有些减灾减损措施如能在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前完成,将会极大地保障遇险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无论什么样的灾害发生,都必须切断易于起火的电源,那么,就要在距电源开关最近的地方设置责任人,一旦险情发生,他要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拉下电闸。此外,集体疏散时,人们从数个单元(比如车间、办公室)中向外跑出,因此,列队前行更为安全,因为同时跑出,易造成混乱挤堵。这时每个疏散单元都需要一名领队责任人。这个责任人必须了解预定出口的位置,并且方向感极强,如果他平时工作的地点距办公室或车间的门口最近,就更好了。他的任务是引领大家走对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近的出口逃生。
  计算比较疏散时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让员工深入地理解演练的意义,可以在有组织的疏散之前进行一次无组织的逃生实验。这次实验的时间一定会大大长于后来有组织的疏散。当然,越是无组织的实验,越要注意安全。通常人员众多、工作环境复杂的单位,进行这种实验要慎重。总不能让哪个员工“出师未捷身先伤”吧?
  风险真正发生时,不会像演练时那样让员工做好充分的准备,演练时的环境和条件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员工们在平时有足够的训练,就不会过于惊惶失措,乱作一团,而能够比较冷静地撤离危险地带。其实,演练过程,也是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并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比如,险情发生时,要依当时情形排队逃生;他人摔倒时,不管是否相识,都要将其扶起;有人受伤,不能弃之不顾,要竭力将其带出危险地带。这些能力和习惯,如果一旦发生险情,就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总之,对HR管理者来说,紧急疏散演练是一件看似并不迫切、实则必不可少的新任务。但愿大家的这种准备永远派不上用场,但是,如果一旦事有不虞,你就很可能像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那样成为奇迹的创造者,作为“史上最牛HR”载入史册……
其他文献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企改革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为此,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本刊总编特别采访了自诩为“非著名企业家”的周济谱先生。周先生的精辟、诙谐之语能令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曹永刚问(以下简称问):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巨大转变中,以“国企改革与发展”最具浓缩意义,您作为国企改革全过程的参与者,请问您怎么看待30年国企改革的进程和当前国企所取得的成绩?  周济谱答
◆苏州赴京招才引智回答记略    11月14日~15日,苏州市政府“创新苏州创业天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合作洽谈会在北京隆重启幕。11月14日上午,来自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苏州市政府、北京各高校以及苏州市各大企业和国内知名人力资源开发公司的领导及专家200多人汇集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福龙致开幕词并做了精彩的演讲。他介绍说,此次人才开发合作洽谈会,旨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百姓由于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百姓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百姓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放血、
中国的HR经理在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规章制度的卫道士”、“杂务处理站”,还是企业老板的“传话筒”?这是一直被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近日,本刊访问了联想集团、日本三洋集团、美国艾默生公司的HR经理,就HR角色及胜任问题作个探讨。  记者:在您的公司里,HR经理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美国艾默生公司下属公司人力资源部彭经理(以下简称彭经理):在美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扮演三个角色:一是高层管理
我的亲身体会    记得8年前,我刚刚投身到管理咨询行业时,是从为企业做战略咨询开始的。后来,涉猎的范围才逐渐宽了起来。所以,不论是做市场营销项目,还是做人力资源项目,或者是做综合管理项目,都习惯地从战略开始入手;不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也都不自觉地从系统和整体出发。这使我受益匪浅。首先,在交流经验时,发表的观点很容易得到同行们的赞同。其次,在项目投标时,方案思路很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再
金融危机除了对美国股市和投资者收入造成巨大损失之外,对从业者的影响也愈演愈烈。这些持有名校高学历、享受高薪和丰厚年底分红的“超级金领”们,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幸第一批“中招”。  人们所熟知的华尔街似乎已经消失,资金的匮乏已经使一部分银行和投行无力维持庞大的机构运行,美国金融业即将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银行大量倒闭之后规模最大的裁员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到2009年第二季度,金融业失业人数
每个人都会有消极情绪的发生,如果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释放,容易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产生疾病。人要想快乐起来,需要把消极的情绪及时化解掉。犹如我们为了保持电脑优化,要将无用的资料文档删除到回收站中,再清空。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同样会有来自工作的抱怨、不满等消极情绪,如果能有一个工作情绪回收站,定期回收、及时清空员工的不良情绪,一定会提高员工工作的快乐指数。  员工的牢骚是正常的,要让员工说出不满。哈佛大学的
从CEO的办公室出来,吴君满脸沮丧,他精心准备了2个多月的培训方案,还没有汇报完就被CEO否决了;而与他一起汇报工作的市场部经理,还未说完,CEO就签字批准了。  这种不平等待遇对国内企业的HR经理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多数企业的HR经理都会抱怨CEO对HR工作重视不够,更谈不上支持。“最简单的例子,CEO经常会出席市场、销售、产品研发部门的会议,但请他参加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例会,却难于登天。”吴
《2009年毕业生起薪调研报告》日前出炉,这份调研报告以北京、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调研重点为毕业生起薪点。  2009年7月初,由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商业数据中心历时一个多月,回收问卷有效率高达98%。问卷的填写人员全部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毕业生起薪点调研数据包括2008和2009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月度总现金收入,使毕业生起薪在纵向纬度上更具有可比性,真实反映了毕业生
摊开8月份中国气温分布图,仿佛看见一只硕大的螃蟹,煮熟的,趴在海边,浓重的一大团红。东边清蒸,西边桑拿,南架闷炉,北进烤箱。大禹用脚走出来的九州在暑热的情境中煎熬。  事间万事万物都可以“博弈”的思想来理解。八月进行时,人与“高热不退”的大自然正在博弈。所谓胜方——人,是以自我疏导清凉之流、自我心理降温等“制冷”方式,成就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平衡。  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博弈中的平衡。  绩效考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