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为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广阔空间,以满足教师发展的心理需要,体验职业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为教师获得幸福感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了可依据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即积极的情感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和谨慎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能力、自制、感恩和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体系,关注作为公民的美德,例如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
一、提升幸福力的三大原动力
1. 幸福力第一原动力: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在心理学上叫“此时此地”。活在当下,作为教师,我们离不开学生,离不开学校。我们增城市实验中学的教师,解析其独特的育人智慧,掌握教育之道:打造对话教学,营造快乐高效课堂,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心中,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关注学生“此时此地”的需要,用多样的形式激发教学,用积极的评价(多维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学生,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大胆展示。
2. 幸福力第二原动力:爱自己
我们要认知自我,做真实的自己。所谓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当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需要接纳我们自己,不管是我们的长相还是学识,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在悦纳自己的前提下,设计教师人生之路,包括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日常规划。
3. 幸福力第三原动力:做有益的事
我们学校教师要做:有事做(优势、自信、韧性),有希望(信念、改变、机会),有人爱(亲人、孩子、丈夫、朋友、学生、同事、家长),构筑心灵家园,大爱无疆、拥抱幸福、传递幸福。
二、体验成功的职业幸福感
1. 给教师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每位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无论观念还是实践,都有很多的体会与经验。这样的“你我他说”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落实《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的责任感。走进课堂,深入校园的过程,是再认识《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的过程和反思教育行为的过程。大家谈的过程是成就教师,找到“我也是专家”感觉的过程。形成学习汇报制,每次教师们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展示会议记录本、学习内容电子版、口头汇报,使大家尝到了大胆上台“做讲座”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学校给每位教师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2. 给教师委以重任
积极倡导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的风气,在挖掘教师专业发展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为年轻教师搭建展示与锻炼的平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委以重任,对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职业的成就感。提供了个人研究成果汇报的机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对拜师会,尽可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让他们体验到了作为骨干教师引领研究的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使教师进一步明晰了发展规划,确定了职业目标,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这为重建教师职业幸福感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三、领导关心,做金钥匙人的幸福感
领导关心,教师就会幸福。这包括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而教师的健康是学校密切关注的问题,员工体检的结果,校领导一一过目,对身体不适的老师给予经常的问候或建议。儿童节到来,为教师孩子发放爱心书籍,并提供煲汤菜谱让教师学会养生之道。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从内心打动了每一位教师,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充分体验到了作为金钥匙人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为教师获得幸福感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了可依据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即积极的情感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和谨慎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能力、自制、感恩和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体系,关注作为公民的美德,例如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
一、提升幸福力的三大原动力
1. 幸福力第一原动力: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在心理学上叫“此时此地”。活在当下,作为教师,我们离不开学生,离不开学校。我们增城市实验中学的教师,解析其独特的育人智慧,掌握教育之道:打造对话教学,营造快乐高效课堂,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心中,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关注学生“此时此地”的需要,用多样的形式激发教学,用积极的评价(多维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学生,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大胆展示。
2. 幸福力第二原动力:爱自己
我们要认知自我,做真实的自己。所谓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当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需要接纳我们自己,不管是我们的长相还是学识,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在悦纳自己的前提下,设计教师人生之路,包括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日常规划。
3. 幸福力第三原动力:做有益的事
我们学校教师要做:有事做(优势、自信、韧性),有希望(信念、改变、机会),有人爱(亲人、孩子、丈夫、朋友、学生、同事、家长),构筑心灵家园,大爱无疆、拥抱幸福、传递幸福。
二、体验成功的职业幸福感
1. 给教师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每位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无论观念还是实践,都有很多的体会与经验。这样的“你我他说”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落实《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的责任感。走进课堂,深入校园的过程,是再认识《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的过程和反思教育行为的过程。大家谈的过程是成就教师,找到“我也是专家”感觉的过程。形成学习汇报制,每次教师们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展示会议记录本、学习内容电子版、口头汇报,使大家尝到了大胆上台“做讲座”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学校给每位教师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2. 给教师委以重任
积极倡导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的风气,在挖掘教师专业发展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为年轻教师搭建展示与锻炼的平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委以重任,对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职业的成就感。提供了个人研究成果汇报的机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对拜师会,尽可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让他们体验到了作为骨干教师引领研究的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使教师进一步明晰了发展规划,确定了职业目标,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这为重建教师职业幸福感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三、领导关心,做金钥匙人的幸福感
领导关心,教师就会幸福。这包括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而教师的健康是学校密切关注的问题,员工体检的结果,校领导一一过目,对身体不适的老师给予经常的问候或建议。儿童节到来,为教师孩子发放爱心书籍,并提供煲汤菜谱让教师学会养生之道。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从内心打动了每一位教师,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充分体验到了作为金钥匙人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 邹韵文